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學生保健>

“世界預防自殺日”:透視青少年心理危機

學生保健 閲讀(9K)

敖志剛,一個本來有很好前途的中科院化學所研究生,卻只因為女友拒絕和他繼續交往,就操刀殺人。是什麼原因促使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是父母過分的嬌寵?是複雜的家庭環境?還是諸多因素合力的結果?本報記者在採訪中深切地感受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健全人格的教育不能被忽視,而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將對孩子的人格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

“世界預防自殺日”:透視青少年心理危機

庭審:他究竟有沒有精神病?

深冬時節的一個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中科院研究生敖志剛殺害女友案進行宣判。開庭當天,記者早早來到法院。推開刑庭厚重的大門,裏面靜悄悄的,旁聽席後排一東一西坐着兩男兩女。兩個女的低着頭,似在抽泣,兩個男的直着身子,一臉沉重。見有人來,他們不約而同地扭過臉。憑直覺,記者推測他們是當事人的親屬。

離開庭時間尚有一個小時,法院工作人員和被告律師還都沒到。冬日的陽光透過寬大的玻璃窗灑在莊嚴的國徽上,屋裏一片肅靜。記者就近坐在一位男士旁,小聲謹慎地詢問他和當事人的關係。他説自己是被害人的親戚,在北京某科研院所工作,受被害人遠在湖北的父母委託,擔任他們的訴訟代理人。他還告訴記者,旁邊那兩個女的是被告的姐姐和表妹。

據這位代理人介紹,被害人名叫張慧,湖北潛江市人,原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學生,死時年僅20歲。作為家中的長女,也是唯一在京讀書的孩子,她的死使她的父母深受打擊。

“據説,被告家屬二度申請精神病司法鑑定,你們對此怎麼看?”記者問。

“我們希望依法嚴懲被告人,他殺人是故意的,有預謀的!”代理人憤恨地對記者説。

律師、檢查官和法官陸續就位。當事人的親屬們挺直身子,氣氛有些緊張,我們的談話不得不中斷。

一陣嘩啦嘩啦的腳鐐聲由遠而近,大家抬起頭,紛紛朝外看。一個帶着手銬的瘦小男子被法警押進來,他情緒很激動,身子和胳膊大幅扭動着,似乎想掙脱兩旁的法警。旁聽席上眼圈紅紅的姐姐一下子站了起來,被法警制止後又坐回原位。

審判長宣佈開庭後,審判員宣讀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鑑定委員會鑑定書:“被鑑定人敖志剛生長在湖北農村,同胞三人,行末,有兩姐,家族中有數人自殺身亡。其父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父母常年關係緊張,均有過多次自殺未遂的歷史。敖雖聰明,學習成績優秀,也深受家人寵愛,但這種不良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使得他的性格發育受到極其不利的影響。在嚴重的生活事件中,他情緒不穩定、遇事易衝動的性格表現突出。

“敖在作案前已預料到會有不利結果,給父母、導師和朋友寫了遺書,交代了後事,並且準備自殺。在他的悔過書中對犯罪行為有着深刻的認識,説明他沒有辨認障礙。與張衝突過程中情緒反映強烈、行為過激,這與其平素的行為模式一致,也沒有神經病性症狀導致的障礙。

“被鑑定人敖志剛於2000年7月8日因故殺死前女友張慧,動機現實,未發現精神病症狀導致的辨認及控制障礙,應評定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這一結論意味着敖故意殺人罪成立!審判長問他對鑑定結論有無異議,他沉默以對。審判長説:“在法庭上,你這種沉默意味着默認。”敖依然一言未發。審判長隨後宣佈押敖回市看守所,休庭。

見敖被帶走,姐姐和表妹喊着他的名字,大哭着追上去,法警攔住她們。望着法警押解下的瘦小身影漸行漸遠,她們無奈地蹲下身,嗚嗚地掩面而泣……

回放:從“寶貝疙瘩”到殺人兇手

1976年11月9日,敖志剛在湖北一户農家呱呱墜地。作為家裏唯一的男孩,他的降生使父母無比歡喜。

在愛的包圍中成長無疑是幸福的,可父母的長期不睦卻給這幸福投下一抹陰影。敖的父親生性固執、脾氣暴躁,經常因小事與妻子吵架,甚至多次大打出手。夫妻二人曾不止一次地自殺,儘管都未遂,卻使敖幼小的心靈受到很大震動。

生長在這樣複雜環境下的敖志剛,性格早早地呈現出明顯的兩面性,一面是學習刻苦,心地善良;另一面卻是任性急躁,依賴性強,遇到挫折時情緒反應強烈。1994年,他考入湖北大學。大一時發現女友另有新交,情緒異常低落,曾產生自殺念頭,後經同學和老師反覆勸説才漸漸恢復正常。

1998年,22歲的敖志剛考入中科院化學所。很快,愛情再次光顧這位勤奮的小夥,他與中國環境科學院的研究生張慧交上朋友。然而,愛的甜蜜尚未品嚐多久,令他煩惱的事發生了:半年後,敖聽説張慧與一外國人“打得火熱”,還在張的電子信箱中找到張與外國人的“情書”。他為此非常煩惱,找張質問,引發爭吵,張於是日益疏遠他。5月的一天,他兩次強行進入張的宿舍,一次以掐張的脖子相威脅,一次以割腕自殺相要挾,但未能挽回張的感情。

戀愛出現問題後,敖志剛焦躁不安,常在深夜給老家的姐姐打電話,説自己煩極了,不想活了。姐姐並不清楚這一切是怎麼回事,也並不理解他的苦惱。敖非常失望,一氣之下,姐姐打來的電話也不接了。

2000年7月8日清晨5時左右,敖志剛攜帶一把尖刀和一個裝有甲基硫環磷溶液的可樂瓶來到張慧宿舍。他與張談了幾個小時,想恢復兩人間的戀愛關係,但未能如願。上午10點,張入廁後不想回宿舍,敖見狀,拽她進屋,張扒住門框不從,邊罵邊哭。敖十分惱火,拔出尖刀朝張胸腹部猛刺。張一陣尖叫,掙脱敖往樓道西頭跑,沒跑十幾步,便趴下了,後背滲出一灘鮮血……

敖殺人後,跑到三樓的女廁所,打開可樂瓶,喝下百餘毫升的甲基硫環磷溶液自殺,但被人救起,沒有死成。下午2時許,公安機關將其抓獲。

反思:給孩子一個“健全人格”

據敖的同學講,敖平時為人善良,自己雖不富裕,卻幾次拿出身上的錢幫助困難者;他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優異,只是情緒起伏較大。和張慧的感情出現危機後,老師曾帶他去北大三院看心理醫生,醫生洪煒認為他有人格障礙,説他存在暴力傾向,建議早吃藥,但他沒有聽。

敖志剛的辯護律師劉振威對記者説:法律是公正的,敖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但一位風華正茂的研究生因戀愛出現挫折便去行兇,除了讓人感到惋惜之外,是否應引起社會更多的思考。我們都很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怎樣給孩子一個身心健康的成長環境?我們每人都有一定的社會壓力,但對壓力下那些心理有障礙的人是否應多一份關心?敖志剛是不幸的,倘若他在一個和睦健康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倘若在得知他有人格障礙時,他身邊的人們能多多開導他,也許這場悲劇可以避免發生。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孫雲曉説,家庭教養方式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個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孩子在父母身邊慢慢長大,不僅會從父母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知識和有用的才能,而且也會學去他們身上的缺點。因此,與其説孩子性情上的缺陷是從父母身上遺傳來的,不如説是潛移默化逐步學來的。如果孩子的爸爸經常在他面前發脾氣,父母比較愛吵架,這種衝突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日子就很不好過,家庭矛盾造成的心理壓力使他性格變得或膽小退縮或攻擊好鬥,極易出現心理疾病。這種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時糾正,便會形成心理障礙累及生。敖志剛的悲劇就是一個教訓。

中國心理衞生協會名譽理事長陳學詩教授説,兒童時代是人格形成的黃金期,一個人人格健全與否,此時便打下雛形。如果一個人從小有某種不良行為傾向,且這種傾向一直保留到成人,就會形成某種個性缺陷,雖然不妨礙他的智力發展,但高智商的人有了行為缺陷,後果、代價是很高的。因此,應該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使孩子碰到挫折不氣餒,情緒穩定愉快,善於客觀地分析所遇到的事情和問題,具有解決問題或矛盾的毅力和能力。同時,他還提醒每位孩子的父母,言教不如身教,和諧、輕鬆的家庭氛圍才是孩子身心健康發育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