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民俗>風俗>

維吾爾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中國少數民族維吾爾族的來歷習俗

風俗 閲讀(2.19W)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維吾爾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中國少數民族維吾爾族的來歷習俗

維吾爾族的來源傳説

關於維吾爾族的族源,説法不一。維吾爾民族人按自己的發展史記載。本民族與突厥族同出與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單于的兩個王子發生爭鬥分裂,帶領自己的部下逐漸形成了突厥和回鶻兩個不同的民族,回鶻就是維族的先民,所以維吾爾語與其他的突厥族語言基本相同,只是發音上有所區別,包括遠在小亞細亞的已經與當地民族融合很久的土耳其語都和維吾爾語基本相同,維吾爾族人到土耳其一個月就可以完全學會土耳其語和阿塞拜疆語,他們聽這兩種語言與聽哈薩克等民族語言沒有什麼區別,就像是在聽方言。而許多民族學家錯誤的認為其先民是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北方遊牧民族丁零以迄鐵勒。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漢文文獻中對“維吾爾”這個族名有不同的譯寫。4世紀寫作“袁經”,6世紀末、7世紀初寫作“韋紇”,788年以前寫作“回紇”,788年以後至13世紀70年代改寫為“回鶻”,13世紀70年代至17世紀40年代寫作“畏兀兒”,17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則稱“回部”或“纏回”等。還有人認為其族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的“呼揭”、“烏揭”,甚至遠古塔里木盆地的原始土著民族。

唐天寶三年(744年)回紇消滅突厥汗國,居住在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沿岸的回紇人建立了回紇汗國,其統轄範圍包括貝加爾湖西南、葉尼塞河上游、阿爾泰山西南、天山以北、興安嶺以東等廣大地區,後曾佔領過天山以南部分地區、七河流域、真珠河(今錫爾河)、撥賀那(今費爾干納)等地,與唐朝長期友好,曾兩次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亂並與唐多次和親。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回鶻汗國破滅,回鶻部眾除一小部分留在原居住地外,絕大部分被迫進行大遷徙。分南下與西遷,南下主要分為二支,其中一支奔向河西走廊,與早在武則天時南渡大漠而徙居於河西的回紇部眾聚合。建牙帳於甘州(今甘肅張掖),被稱為甘州回鶻或河西回鶻。

鹹通二年(872年)在甘州自立可汗,11世紀上半葉為西夏擊敗,後又為蒙古所統治。他們長期繁衍生息,今甘肅省的裕固族,這一支回鶻人的後裔。另一支回鶻部眾來到天山以北,以西州(即高昌,今吐魯番盆地)為中心建立起高昌回鶻政權,史稱西州回鶻或高昌回鶻。其政權一直存在到元朝中期,他們與當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勞動生息,相互交流,逐漸融合,發展成為這一部分地區今天的維吾爾族。西遷的第三支回鶻人進入中亞地區,和先於他們進入這一地區葛邏祿等部匯合。因其活動於葱嶺以西,史稱葱嶺西回鶻。

在9世紀末到13世紀初,這一支回鶻,聯合其他突厥語系部落建立政權,稱為喀喇汗王朝,其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今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和西部、伊犁河流域和巴爾喀什湖以東、楚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周圍、錫爾河中游和阿姆河中游的以東地區。他們與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在長期生息中逐步發展為這一地區的近代維吾爾族。另一説認為維吾爾族自古就生活在新疆境內,後與西遷的回鶻人聚合發展成近代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有自已的語言,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建國後,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現兩種文字並用。

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維族舞蹈等聞名中外。維族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維族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民間樂器有“達甫(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維吾爾民族醫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維吾爾族的習俗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維吾爾族的婚俗

男女青年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碼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幹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饢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饢、喜糖、葡萄乾、棗、糕點、油炸饊子等,然後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維吾爾族的食俗

日食三餐,早飯吃饢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饢、茶或湯麪等。以麪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饢、羊肉抓飯、包子、麪條等。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饢、抓飯、包子、麪條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餚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饊子、銀絲擀麪(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黃蘿蔔(胡蘿蔔)醬等。

維吾爾族的節慶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初雪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

▼▼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漢族
·壯族
·滿族
·回族
·苗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瑤族·朝鮮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東鄉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納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錫伯族
·赫哲族
·景頗族
·京族
·毛南族
·達斡爾族
·撒拉族
·布朗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温克族
·怒族
·基諾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羅斯族
·裕固族
·門巴族
·獨龍族
·塔塔爾族
·鄂倫春族
·珞巴族
·維吾爾族

·烏茲別克族
·柯爾克孜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