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休閒>世界之最>

世界最早的瓷器 原始瓷器與殷商的一位大臣有關

世界之最 閲讀(2.13W)

世界最早的瓷器是什麼樣子?原始瓷器是在製陶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瓷器的原始階段製品。一種用含鐵量在2%左右的粘土成型,經過人工施釉,有1200℃左右的高温燒成的青釉製品。這類器物在五十年代前尚未被人們認識。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的瓷器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早的瓷器 原始瓷器與殷商的一位大臣有關

世界最早的瓷器

誕生時期的作品

原始瓷器與殷商的一位大臣有關。此人叫伊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相。關於他的出生,可能有很多傳説。但其中一種説法,是伊尹的母親懷他的時候,夢見一位神女告訴她:“你家的灶台上近幾天可能會出現一隻青蛙,你要是看見了,一定要趕快離開,不要回頭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過了幾天,她家的灶台上果然出現了一隻青蛙,這青蛙虎皮斑紋甚是好看,嘴邊鼓起兩個大泡泡衝着她呱呱直叫。她忽然想起幾天前的夢境,於是趕快向東邊跑去,一時好奇就回頭瞧個究竟,忘記了夢中神女的忠告。這下可了不得!只見洪水如猛獸般沖毀她的家園同時正咆哮着向她撲來。水退之後,在這位婦人被淹死的地方長出一棵桑樹,十個月過去,有一天夜裏桑樹下突然有一個嬰兒啼哭。被一位好心人帶回家撫養到成人後,送到當時的官宦人家有莘氏家做奴僕,他就是伊尹。

伊尹的主要任務就是做飯。由於他勤奮好學對做飯這門手藝可以説在當時是最有名的廚師。正因為他是廚師,每天與鍋碗瓢勺打交道。因此,對陶器的燒造技術也很精通。當時的先人還不會用窯具燒陶,只能把做好的陶具架柴燒。(家家户户都會這門技術)有一天,伊尹把做好的陶具涼幹後準備架柴燒時,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把已乾的陶具淋濕。伊尹為了不讓主人責罵,心想草木灰吸水。我何不利用草木灰把已濕的陶具整幹?於是他就取了很多草木灰撒在已濕的陶具上,這樣陶具的濕氣很快就被草木灰吸乾。伊尹非常高興,這時雨也停了,伊尹就架起木柴開始燒陶具。等這批陶具燒成之後,眼前的一幕讓伊尹驚疑萬分。因為,這批陶具從色彩上出現青翠耀眼的光芒,伊尹順手拿起一隻碗敲了一下如玉般的脆聲悦耳。可把伊尹樂壞了。他趕快跪倒在地向蒼天禮拜。在他看來這是上天的恩賜。於是伊尹每次燒陶具時都要在草木灰水中沾一下,這就是原始瓷器的釉。

由於伊尹在有莘氏家中顯示出的不凡才能,為人聰慧,胸有大志,深得有莘氏的喜愛。當時湯因不滿夏桀的做法,準備有朝一日推翻夏朝,就廣招賢良人才。聽説洛陽南邊的伏牛山區有莘氏的家奴伊尹很是有才華。就親自登門相求。要有莘氏放了伊尹,他可以答應任何條件。有莘氏覺得湯日後必成大器,他家中有一個女兒,就想攀上這門親事。湯渴望賢才心切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於是伊尹就作為陪嫁的家奴送於湯。他們沿伊河而下來到湯的領地。湯依舊安排他做廚師,伊尹做的一手好菜和能燒出精美的陶具深得湯的喜愛。湯每次與伊尹交談,伊尹就用做飯和燒陶作比喻,來説明為政的道理和方法,叫湯實行王道而不能實行霸道。伊尹認為:“釜中有至真之味,其妙處口不能言,人嘗而自知,對於國家政治的領悟也是如此。”夏朝末期由於桀的粗暴無能,使當時的國家處於每日戰亂和生活貧困的時代。

世界最早的瓷器 原始瓷器與殷商的一位大臣有關 第2張

桀有一天知道有一個諸侯王居然比自己賢良,而且大多數諸侯都聽他的,這下害怕了,就命令他的手下把商湯抓來,囚禁在夏台,就是今天河南努縣這個地方。伊尹此時已成為湯的大臣。知道湯被桀囚禁,心急如焚。於是在國內準備許多財寶,並選了幾個美女派使者到夏都與桀交涉。桀見到這些珠寶和美女之後,立刻就把湯放回商國。桀哪裏知道這叫放虎歸山。於是湯回到商國之後,在伊尹的幫助下很快就把夏國滅掉。同時商又統一各諸侯國,在名相伊尹的輔佐下,殷商從此走上了強國之路。伊尹也把他的燒陶技術推廣到全國各地。

發展簡述概況

一般説來,瓷器應該具備的幾個條件是:第一是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主要表現在Al203的提高和Fe2O3的降低,使胎質呈白色;第二是經過1200℃以上的高温燒成,使胎質燒結緻密、不吸水分、擊之發出清脆的金石聲;第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燒成的釉,胎釉結合牢固,厚薄均勻。三者之中,原料是瓷器形成的最基本的條件,是瓷器形成的內因,燒成温度和施釉則是屬於瓷器形成的外因,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因而我們要確定它是否為瓷器,必須要把以上三個條件緊密地結合起來考察。

從我國各地出土的商、周青瓷器來看,已基本上具備了瓷器形成的條件,應屬於瓷器的範疇。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也可以説原始瓷器還處於瓷器的低級階段,所以稱為原始瓷器。原始瓷器和白陶器與印紋硬陶器相比,有堅硬耐用,器表有釉不易污染及美觀等優點。前者燒成温度稍高和器表有釉,後者多數温度較低而器表無釉。二者是有着明顯區別的。而原始瓷器和以灰陶為主的其它各種泥質陶器與夾砂陶器相比,也有着本質的區別。即陶器是用熔粘土(陶土)燒製成功的,這種粘土含有大量的熔劑,特別是Fe2O3的含量一般為6%左右,高者竟達10%,而原始瓷器則是選用含有較小熔劑的粘土(也稱高嶺土或瓷土)製成的,特別是Fe2O3的含量一般都在2%左右。高嶺上是一種主要由高嶺石組成的粘土。長石經過完全風化之後,生成高嶺土、石英和可溶性鹽類;再隨雨水、河川飄流轉於它處井再次沉積,這時石英和可溶性鹽類已分離,即可得高嶺土。高嶺土在瓷坯中所佔的份量極大,是生產瓷器的良好原料。由於原料不同這就使得陶器的燒成温度一般在900℃左右,高者也不過1000℃左右,如果超過就會變形或成熔融狀態。而原始瓷器所用的原料則可燒到更高温度,一般要1200℃以上。

釉是一種硅酸鹽,施釉在素地上,經過一定温度的焙燒而熔融;温度下降時,形成連續的玻璃質層,或形成一種玻璃體與晶體的混合層。釉的發明和使用,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必備條件。商、周原始瓷器的釉色呈黃綠色或青灰色。根據化學分析,證明當時的釉是石灰釉。CaO的含量都在16%左右,個別的也可能高到20%,可能都是用石灰石粘土配合而燒成的。由於粘土內含有或多或少的鐵質,所以釉中也含有2%左右的Fe2O3,在氧化氣氛中燒成,則顯青色或青綠色(見李家治:《我國古代陶器和瓷器工藝過程發展的研究》,《考古》1978年3期)。

原始瓷器的成型工藝,多采用泥條盤築法。部分原始瓷的器表也拍印紋飾,有些紋飾與同時期的印紋硬陶器相同。因為經過拍打,器物的內壁上也留下“抵手”抵住內壁形成的凹窩,原始瓷器有的外壁和內壁都塗釉,有的則是外壁和內壁上部塗釉,內壁下部沒有塗釉,釉的厚薄也不均勻,並有流釉現象。根據目前公佈的材料,我國原始瓷器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湖北、湖南、江西、江蘇等商代中期遺址和墓葬中都有出土,其創制時間,遠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原始瓷器常見的器型有敞口長頸、折肩深腹圓鼓、圜底尊,斂口、深腹圓鼓、圜底罍,敞口圜底缽,斂口深腹目底罐,斂口短頸深腹圜底甕,淺盤卷沿圜底高柄豆,雙耳簋等。原始瓷器的胎硬質比較堅硬,顏色多呈灰白色和灰褐色,並有少量胎質為純白稍黃。器表釉色以青色最多,並有一些豆綠色、深綠色和黃綠色。裝飾以印紋為主要方法。器表的釉下除少數為素面外,多飾有方格紋、籃紋、葉脈紋、鋸齒紋、弦紋、席紋和S形紋,並有一些圓圈紋與繩紋(王學理、吳鎮鋒:《西安任家坡漢陵從葬坑的發掘》,《考古》1976年2期)。

商代後期的原始瓷器,基本上是承襲商代中期發展而來的。但在形制和品種上卻較商代中期有所增加,在燒製和使用範圍上有了擴大,質量也有了提高。商代後期常用的原始瓷器形制有敞口長頸、折肩深腹圓鼓、圜底尊,小口短頸、圓肩或折肩、深腹圓鼓、圜底甕(有的稱罐),斂口、深腹、圜底罐或雙耳罐,侈口平折沿、淺腹圜底盆(或稱擊),斂口淺腹圈足缽,口微卷、淺盤喇叭座豆,敞口、頂圓鼓、圈足形握手器蓋等。並有一些斂口沿外折、短頸凸肩壺,敞口圓肩大口尊,圈足簋和碗等原始瓷器殘片。胎質顏色仍以灰白色為主,並有少量青黃色、淡黃色和灰色。器表釉色多為青色和豆綠色,也有少量醬色、淡黃色、絳紫色。器表釉下拍印的幾何形圖案紋飾有方格紋、鋸齒紋、水波紋、雲雷紋、葉脈紋、8形紋、網紋、翼形紋、圓點紋、劃紋、弦紋和附加堆紋等。

西周時期原始瓷器的燒製工藝,在商代後期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而且出產的地區也較前更為擴大了。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安徽、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等地的部分西周遺址與墓葬中,都曾發現原始瓷器。常見的器型有:敞口或斂口淺盤矮圈足豆,斂口低領折肩(有帶器鼻)、深腹圈足罍。斂口低領、深圓腹平底甕,斂口、帶鋬、腹圓鼓管狀流平底盂,敞口、深腹(有帶雙耳)圈足簋,敞口平底碗,斂口深腹圓鼓(有帶雙耳)平底罐,敞口、淺盤、直圈足盤(有稱碗),斂口、扁圓腹、圈足盂,敞口頸內收、深腹圓鼓圈足尊,斂口、扁圓腹平底瓿和敞口淺腹缽等。胎色仍以灰白色為多。釉色主要是青綠色和豆綠色,並有少量黃綠色與灰青色,其表除素面外,其釉下紋飾為幾何形圖案,有方格紋、籃紋、雲雷紋、席紋、葉脈紋、齒狀紋、劃紋、弦紋、S形紋、乳釘紋、圓圈紋和曲折紋等。

春秋時期的原始瓷器和西周原始瓷器相比,質量又有提高。特別是春秋晚期,江、浙一帶的原始瓷器成型工藝,從泥條盤築法,改為輪制,因而器型規整,胎壁減薄,厚薄均勻。器型有斂口、深腹圓鼓、平底罐,斂口,扁圓腹、平底瓿,斂口、淺腹圓鼓、平底盂,大敞口平底碗和器蓋等。服質多呈灰白色,並有一些黃白色和紫褐色。釉分青綠色、黃綠色和灰綠色。器表的釉下紋飾主要是大方格紋和編織物紋。而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春秋時的原始瓷器則很少發現,所見的也只有釉下飾印方格紋的斂口、深腹圓鼓平底罐。

從商代、西周和春秋各時期原始瓷器的發展,可以看出,它們是一脈相承的。原始瓷器的主要生產區域在我國江南地區,這可能與這個地區盛產瓷土原料有着一定的聯繫。

工藝特徵説明

原始瓷器是在製陶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河南鄭州等地商代遺址,發現很多帶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細膩堅硬,燒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屬聲。1980在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屬距今4000餘年前的龍山文化晚期。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斷定我國支持在商代中期就已發明了瓷器。當時的青釉瓷生產以長江中下游較為發達,釉色多呈青黃,在氧化焰中燒成。

中原地區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綠,在還原焰中燒成。這些原始瓷以高嶺土作胎,燒製温度高達1100~1200度,表層在高温下燒成與胎體結合很牢的玻璃釉質,胎質堅硬細膩,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屬聲。因工藝原始,故被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器形有尊、豆、罐、甕、缽等。用陶土燒製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製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目前對瓷器的具體定義,還沒有取得統一的意見。

一般人認為,必須具備以下幾條才能稱之為瓷器:

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須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嶺土,並含有長石、石英石和莫來石成分;含鐵量低。經過高温燒成之後,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體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體必須經過1200℃~1300℃的高温焙燒,才具備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燒成温度也有差異,要以燒結為準。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須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燒成的玻璃質釉。第四,瓷器燒成之後,胎體必須堅硬結實,組織細密,叩之能發出清脆悦耳的金屬聲。

世界最早的瓷器 原始瓷器與殷商的一位大臣有關 第3張

商的青釉器物完全具備了構成瓷器的基本要求。

第一,已經採用高嶺土作胎。

第二,在表面施有一層玻璃質的釉。釉的主要成分是瓷土加上石灰石、草木灰,調成懸浮液狀塗在瓷坯表面,它在入窯燒焙時熔化,形成玻璃狀物質。

第三,燒成温度已經達到1230℃左右。迄今為止,陶器的燒成温度只需要800℃~900℃,極少數達到1000℃,而瓷器燒成温度須在1230℃左右。

第四,陶器有吸水性,瓷器沒有吸水性或吸水性極微。商代的原始青瓷的吸水性已經僅為1%,或更低。由於胎體中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和唐宋時各名窯瓷器一樣,都在70%以上,三氧化二鋁(Al2O3)在17%以上,經過1200℃左右的高温焙燒,燒結良好,使吸水性很弱,達到了瓷器的標準。

第五,在物理性能方面,如比重、硬度、莫來石(也叫“富鋁紅柱石”)結晶的發育程度都和以後瓷器一樣。敲擊起來也有清脆的金屬聲。這些都證明中國瓷器在商代已經被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