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休閒>世界之最>

世界最早的巡航式潛地導彈 1955年發明的“天獅星”Ⅰ巡航導彈

世界之最 閲讀(3.06W)

世界最早的巡航式潛地導彈是什麼樣子?潛地導彈是指由潛艇在水下發射攻擊地面固定目標的戰略導彈。與潛艇的導彈射擊控制、檢測、發射系統和導航系統等構成潛地導彈武器系統。隱蔽性、機動性好,生存能力強,便於實施核突擊。主要用於襲擊敵方政治和經濟中心、交通樞紐、重要軍事設施等戰略目標。戰略核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的巡航式潛地導彈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早的巡航式潛地導彈 1955年發明的“天獅星”Ⅰ巡航導彈

世界最早的巡航式潛地導彈

世界最早的巡航式潛地導彈世界上最早將巡航式潛地導彈裝備部隊的是美國。於1955年將“天獅星”Ⅰ巡航導彈裝備了潛艇。天獅星導彈最大射程為960公里。

美國海軍早期海基巡航導彈,主要用以攻擊城市和陸上戰略目標初期型天獅星式亞音速雙重能力巡航導彈,編號SSM-N-8。1947年研製,1952年投產,總產量2000枚,每枚造價25萬美元。1955年服役,先後裝備了11艘航空母艦、5艘巡洋艦和兩艘潛艇。1960年停產,1964年退役。發動機採用J33-A-18A型離心式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2050公斤,助推器為2台固體火箭助推器,推力4460公斤。制導系統初期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系統,後改用慣性制導系統。採用兩種戰鬥部:一為W5核戰鬥部,當量4-5萬噸;另為常規戰鬥部,重1.22噸。

世界最早的巡航式潛地導彈 1955年發明的“天獅星”Ⅰ巡航導彈 第2張

後期型天獅星Ⅱ式超音速戰略巡航導彈,編號SSM-N-9,系天獅星Ⅰ的改進型。1954年起研製,1956年5月29日進行首次飛行試驗,1959年服役,產量70枚,裝備海軍重型艦艇。主發動機採用通用電氣公司的J39-GE-3A高空超音速渦輪噴氣發動機,長5.2米,重1.45噸,推力6900公斤,助推器為固體火箭助推器,長6.1米,重約2噸,推力51170公斤。導彈的制導系統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加慣性制導。戰鬥部為W27核戰鬥部,核當量百萬噸級。

世界最早的巡航式潛地導彈 1955年發明的“天獅星”Ⅰ巡航導彈 第3張

潛地彈道導彈的性能指標

潛地彈道導彈,全長8.7~17米,直徑1.4~2.1米,射程650~11000千米,起飛重量10~60餘噸,投擲重量0.5~2.5噸,命中精度3700~130米。核彈頭有單彈頭、集束式多彈頭和分導式多彈頭。多彈頭導彈有3~10個分彈頭,總爆炸威力為30~300餘萬噸梯恩梯當量。制導方式採用慣性制導或星光加慣性制導。動力裝置,大多采用2級或3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也有采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戰略導彈潛艇導彈艙有12~24具垂直髮射筒。潛艇在水下機動時,導航系統能為導彈發射連續提供有關艦位、航向、航速和縱橫傾角等數據,連同預先裝定的目標座標,通過射擊指揮系統隨時計算出每枚導彈的射擊諸元,並將其裝定到導彈制導計算機內,迅速完成導彈發射準備。發射時,通常採用冷發射(動力發射)方式,一般用燃氣蒸汽作能源,以較大的推力將導彈從發射筒推出,在水中上升,出水前或出水後導彈自身發動機點火,按預定彈道射向目標。潛地巡航導彈裝備在攻擊潛艇上,是一種體積小、重量輕、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較強的戰略武器。其戰鬥部用常規裝藥或核裝藥;動力裝置通常採用渦輪風扇發動機;制導方式為慣性加地形匹配複合制導。藉助潛艇內的魚雷發射管或專用垂直髮射筒發射。當導彈出水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彈翼自動展開,火箭助推器脱落,渦輪風扇發動機工作,導彈轉為水平巡航飛行,進入陸地後,能隨地形起伏飛行。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裝備部隊的"戰斧"BGM-109A型潛地巡航導彈,全長6.17米,直徑0.53米,翼展2.65米(可摺疊),射程2500千米,巡航高度7~152米,命中精度30米。1991年海灣戰爭中首次用於實戰。前蘇聯裝備部隊的SS-N-21潛地巡航導彈,直徑0.53米,射程約3000千米,命中精度1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