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史上投敵賣國的汪精衞刺殺載灃是怎麼回事

風雲人物 閲讀(2.29W)

在中國近代史上,提起“汪精衞”這個名字,人們想到的最多的應該是他投敵賣國,背叛革命淪為應該徹頭徹尾的漢奸,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汪精衞青年時期,他對祖國是滿懷熱情和希望的,為此他也曾加入過由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他還策劃過一樁震驚一時的暗殺計劃,暗殺的對象是當時中國實際上的統治者,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監國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

史上投敵賣國的汪精衞刺殺載灃是怎麼回事

1905年,汪精衞加入同盟會,希望以革命的力量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命運。他主張徹底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新國家。但是四年的時間過去了,革命黨人雖然組織了多次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起義活動,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都失敗了。汪精衞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他便決定通過暗殺清政府的重要成員來顯示革命黨人的力量和決心,從他“化自己為灰燼來煮成革命之飯”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當時他的意志之堅定。

他的這種為革命獻出一切的精神還吸引了後來他的妻子陳壁君對他的愛慕,陳當時便決定與他一起施行暗殺計劃。汪精衞和陳璧君等四人經過商議之後,把目標鎖定為監國攝政王載灃。他們通過各種途徑瞭解了載灃的出行或習慣之後,他們決定在載灃經常走過的甘水橋用炸彈暗殺他。為了確保暗殺成功,汪精衞特地找人做了一個一尺高的大鐵罐,裏面裝滿了炸藥。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並沒有遙控引爆技術,就是説如果炸藥爆照,那麼作為引爆者的汪精衞也是必死無疑的。

但是因為他們在埋炸藥時誤把路人當成了警察,急忙逃離,導致了計劃的失敗。後來當他準備再次埋伏炸藥時很快被抓獲,但是汪精衞即使在警察面前也是從容不懼,甚至還對他們宣傳革命思想。可見當時他受革命思想影響之深。

如果汪精衞的暗殺計劃成功,或許中國歷史就會改寫了,他後來可能也不會去當漢奸。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是永遠無法假設和重來的。

清朝攝政王載灃晚年生活介紹

愛新覺羅·載灃,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的生父,他曾經在1908至1911年期間擔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是實際上的清政府最高統治者。他的父親是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就是光緒帝載湉。應該説他的一生還是比較幸運的,雖然他出生在清朝末年這樣一個天下大亂的時期,在時局和身世的雙重影響下,他不得不做一些迫不得已或者根本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他能很快接受新事物,不像某些人一樣迂腐和保守。這從他的晚年生活中可以看出來。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之後,迫於全國上下高漲的革命情緒,他被迫辭去了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從此便不再過問任何政事,居住在只過自己安心和平靜的生活。他唯一的要求只是維持對皇室成員的優厚條件,不來打擾自己的生活便足矣。在“張勛復辟”的事件中,載灃對此事絲毫不關心,從頭到尾沒有參加過任何活動,也沒有説過一句關於對這個事件的看法和意見。之後,他的兒子溥儀受日本人邀請出任“偽滿洲國”的皇帝,溥儀也多次要求他跟自己一起過去,但是或許是因為他在擔任監國攝政王期間所受的痛苦和磨難使他難以忘記,他並不信任溥儀所説的話,最終也沒有跟隨溥儀過去。

這樣平靜的生活載灃一直過了幾十年,在此期間,無論外界如何變化,統治天下的又是誰,身在醇親王府的載灃對此沒有發出過任何聲音和看法,或許他一生最大的追求便是過安穩的生活。一直到1951年,他安詳地病逝,享年八十九歲,一代王侯就這樣平靜的度過了自己的下半輩子。

醇親王載灃日記記載了什麼

《醇親王載灃日記》是一本由羣眾出版社出版,是“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也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歷史類圖書。該書真實來源於中國最後一個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所寫的日記,真實的記錄了他作為清朝皇室成員、醇親王和軍機大臣期間的重大社會史實和國家政事,可以説是一部研究晚清皇家歷史和宮廷見聞的重要著作,具有很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

先介紹一下載灃,他全名叫愛新覺羅·載灃,生於1883年,子伯涵,號靜雲,晚年自號為“書癖”,後來改名為“載靜雲”,他是清朝道光帝的孫子,也是第一代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第五子,和光緒帝載湉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也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溥儀的生父。他的一生可以分成他擔任監國攝政王前後的兩部分。第一部分,他身為皇室成員,曾經於1901年被任命為頭等專使,趕赴德國為在義和團運動中被殺的德國公使克林德想德國道歉謝罪,在此期間言辭拒絕了德皇要他跪拜的要求,顯示了他的民族氣節。1908年擔任監古攝政王,替當時年幼的溥儀處理朝政,是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在1911年,在辛亥革命爆發之後不久,他就辭去了攝政王的職位,自此安心居住子醇親王府不再過問政事,一直到1951年安詳離世。

這本日記一共有十卷隨筆日記,二卷散抄日記(其中第一卷段紙日記已經遺失),還有一卷使德日記和隨恤哀記,一共四十多萬字,時間跨度為1900年至1911年間。對晚清歷史和皇室貴族的生活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