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君臣之道!蕭何告訴你什麼才叫識時務?

風雲人物 閱讀(2.42W)

自古有很多至理名言,其中“識時務者為俊傑”就是很出名的一句,今人還很頻繁的使用此句。那麼,怎麼做才真正叫做“識時務”?西漢開國第一功臣蕭何的人生經歷,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君臣之道!蕭何告訴你什麼才叫識時務?

1、不願入朝為官

蕭何在未追隨劉邦起事前,是秦朝沛縣的小官吏。秦朝御史到泗水郡督察工作,蕭何被抽調隨御史屬官去辦事,把事情辦得有條有理、清清楚楚。蕭何因此被提升擔任泗水郡卒史,年度公務考核名列第一。秦朝御史打算入朝進言徵調蕭何,蕭何一再辭謝,這才沒有被調走。

蕭何為什麼不願入朝為官?因為他可能對天下大勢已經有所預見,意識到秦王朝的政權無法長久。也就是說,識時務,需要看透大勢。

2、必要時,需要納“投名狀”

漢二年(前205),劉邦聯合各路諸侯攻打楚軍,蕭何被留下來守衛關中,侍奉太子,治理櫟陽。制定法令、規章,建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等事,蕭何總是事先向劉邦稟報,得到劉邦同意後,再施行這些政事;如果來不及稟報劉邦,蕭何便酌情處理,等劉邦回來後再向他彙報。可見,此時的蕭何權力已經極大。

漢三年(前204),漢王劉邦與項羽在京縣、索城之間對峙。期間,劉邦曾多次派遣使者“慰勞”蕭何。有個叫鮑生的人對蕭何說:“漢王在前線風餐露宿,卻多次派使者來慰勞您,這是有懷疑您的心意。為您著想,不如派遣您的子孫兄弟中能打仗的人都到軍中效力,漢王必定更加信任您。”

蕭何聽取了鮑生的謀劃,把能打戰的族人全部派去戰場,交給劉邦指揮,這相當於是向劉邦納了“投名狀”。劉邦收到蕭何的“投名狀”,果然十分高興,不再“慰勞”蕭何。劉邦奪取天下後,論功行賞,蕭何功居第一,群臣不甚服氣。劉邦舊事重提,說:“諸位只是單個人追隨我,多的不過一家兩三個人。而蕭何讓自己本族的幾十人都來隨我打天下,功勞是不能忘懷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語了。

3、有些事主子不便開口,需要心領神會主動為主子分憂

漢十一年(前196),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軍前往平叛。劉邦尚未歸來,韓信的手下向呂后(呂雉)密告韓信謀反。呂后找蕭何商量對策。蕭何於是設計誆騙韓信至長樂宮,將韓信撲殺。

想當初,蕭何月下追韓信,力推韓信為大將,對韓信是何等重視與推崇?然而時至今日,蕭何為什麼對韓信卻是說殺就殺,下手毫不留情?

有人認為,蕭何這是屈服於呂雉yin威,與呂雉同流合汙。不過我以為,蕭何如此決絕殺韓信,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即蕭何早知劉邦心意。

在劉邦打敗項羽坐上龍椅後,韓信便成為劉邦心頭上最大的一塊心病。劉邦想殺韓信,卻又沒有足夠的理由。對此,蕭何可能心知肚明,故而他才會毫不猶豫地配合呂雉對韓信痛下殺手。假如劉邦沒有殺韓信的意思,蕭何怎敢殺韓信?

後來,劉邦聽說韓信被殺,便派遣使者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五千戶,並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蕭何的衛隊。劉邦此舉,便足以說明蕭何猜中了劉邦的心意,他殺韓信是替劉邦解決了一大難題。

4、封賞未必是寵信,不該拿的就別拿

蕭何因為殺韓信而得到劉邦的加封,許多人都向蕭何祝賀,唯獨召平表示哀悼。

召平原是秦朝的東陵侯,秦朝滅亡後,他淪為平民,家中貧窮,在長安城東種瓜。召平種的瓜味道甜美,人們便依據召平的封號,稱他種的瓜為“東陵瓜”。

召平對蕭何說,皇上風吹日晒,統軍在外,而您留守朝中,未遭戰事之險,皇上卻增加了您的封邑並給您配置衛隊,這並非是皇上寵信您,而是因為之前淮陰侯韓信剛剛在京城謀反,皇上對您有所懷疑。希望您辭讓封賞不受,把家產、資財全都捐助軍隊,那麼皇上心裡就會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