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生活百科>生活用品>

燈籠的文化價值和製作方法

生活用品 閲讀(3.05W)

燈籠的文化價值和製作方法

燈籠的文化價值和製作方法

燈籠的文化價值

燈籠,乃是古時燈具的一種,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起由。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但也有相傳唐明皇於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是為了慶祝國泰民安,才紮結花燈,藉着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着“彩龍兆祥,民富國強”,花燈的風氣至今仍還廣為流行。

關於打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説法,流傳較廣的一個説法是: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紮結花燈,藉着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燈籠的製作方法

製作骨架

紙燈籠比較簡單的形狀是立方體或圓柱體,最好選用可以彎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銜接的地方用細線綁緊。如果不好找,細長條狀的硬紙板和燒烤用的竹籤也可以,結實程度和柔韌性會有所欠缺,但擺在室內也是很不錯的裝潢。

製作燈身

在文具店店買幾張白色、紅色的普通宣紙或者灑金宣紙,裁成符合燈籠骨架的長寬,就可以自行設計圖案了。書法、繪畫、剪紙,都可以在小小的燈籠上一展風采。糊好後,還可以用窄條的仿綾紙上下鑲邊,看起來更為雅緻,很像古式的宮燈。如果不太擅長書畫,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供參考。用一張薄紙在字帖上描下想要的字樣,再將這張薄紙和深紅色宣紙重疊在一起,用單刃刀片將字跡挖掉。拿掉薄紙,紅宣紙上就出現了鏤空的字跡。用白色宣紙做燈身,紅宣紙糊在裏面,燭光或燈光從鏤空處映射出來,效果相當漂亮。

製作光源

如果放在室內,只需要在燈籠裏點一根普通蠟燭;如果想提着出去,最好用燈泡和電池做一個簡單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