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民俗>民間工藝>

剪紙的文化價值-剪紙的製作方法

民間工藝 閲讀(1.81W)

民間剪紙的表現語言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敍,而是託物寄語,借用那些約定成俗的觀念化形象,來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吉祥幸福的期盼。種種質樸的怪誕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紙造型,來源於原始的視覺思維方式和民間審美觀念。

剪紙的文化價值-剪紙的製作方法

剪紙的文化價值-剪紙的製作方法

剪紙的由來

以下是剪紙由來的幾種説法。

1、來自出土文物。

《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矗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羣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採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摺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2、來自新疆。

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黴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一長紙張製品就黴爛,而民間剪紙又是一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一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乾燥,紙張也不易黴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3、在江西成熟。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綵、茶盞的裝飾。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製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製作的鏤花製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採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徵意義。

剪紙的文化價值有哪些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併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民間剪紙之所以能夠得以長久廣泛的流傳,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侷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民間剪紙《鹿鶴同春》是民間傳統的主題紋樣。民間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為長壽的大鳥,因此鹿與鶴在一起又有福祿長壽之意。

民間剪紙的表現語言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敍,而是託物寄語,借用那些約定成俗的觀念化形象,來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吉祥幸福的期盼。種種質樸的怪誕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紙造型,來源於原始的視覺思維方式和民間審美觀念;來自於有程式體系和意象造像組成的獨特造型體系;來自於中國的本原哲學和世界觀,更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剪紙的製作方法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剪紙的製作方法:

1、印染紙張。

傳統中國剪紙藝人會使用刷子將紙張染成傳統的中國紅。

2、燙櫻

在染色後的宣紙幹了後通常會出現皺摺的情況。用一個温熱的熨斗將皺紙的紙張熨平。

3、製作模板。

下面這個蝴蝶的形象就非常的簡單,使用鉛筆將蝴蝶的輪廓勾勒出來。

4、煙燻模板。

將剛才染色準備好的一張紙張取來,將其弄濕潤,然後在下面壓上模板。使得模板一面朝向煤油燈。模板和沒有覆上模板的地方都會被煤油燈的煙所燻黑。當紙張完全乾燥了之後,將模板取下,然後就會留下煤油燈煙燻過的地方和沒有薰到的被模板蓋住的空白。這就是剪紙的樣板。

5、堆垛。

將剪紙的樣板放在一小摞染好色的紙的上面,大約可以有20張左右,然後將它們封在一起。

6、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