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情感>家庭>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愛

家庭 閲讀(1.77W)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愛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愛

對留守兒童來説 父親的陪伴微乎其微

“其實城裏的孩子已經幸福很多,農村問題很嚴重。”孫綿綿説。

距離嵩縣縣城15公里、藏在深山裏的紙房鄉草廟村,在全國都有一定知名度,因為這裏的一位老師韓延昭因長期關注留守兒童,被大家稱為“留守阿舅”。

2011年,《河南商報》曾報道,這裏一個10歲女孩在深山裏獨守一個家,不管是父愛還是母愛,都在電話另一頭。

如今,韓延昭説,這個小姑娘已經上中學了,現在住校,終於不用一個人住了,但是她的弟弟在姥姥家依然遠離父母。

“留守家庭在農村太普遍了。”韓延昭説,就算村裏有些孩子被父母接到身邊,也大都是被託管到學校或幼兒園,父親的陪伴微乎其微。

國家衞計委此次公佈的報告中也指出,流動家庭與留守家庭成為常態家庭模式。其中流動家庭的比例接近五分之一,農村留守兒童佔比超過三分之一。

如果父親角色缺失,孩子可能會“厭煩媽媽”

孫綿綿説,父親陪伴集體缺失,直接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健全。在她看來,父親是孩子成長的路標,父教不僅關係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性別角色的正常發展,甚至影響孩子的智力和體格成長,所以爸爸在育兒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失的。

她舉例説,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小紳士、小公主,可是如今的社會該硬時必須強硬,必須更多地理解擔當、責任,這些都離不開父親的影響。去年,河南商報記者做了一期策劃,主要關注的是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兒童專家説,就拿平時孩子來醫院就診來説吧,孩子大多由父母一起陪同來,一問情況,都是媽媽在回答,而父親一句都答不上來。

“一個家庭父親角色的缺失,也是造成孩子心理問題出現的一個原因。”張巖濱説,這些孩子出現問題後,最明顯的症狀是討厭見媽媽,“陪伴時間太長,總把長到十七八歲的孩子當小孩,不斷嘮叨,孩子當然會逆反。”

孩子性格優柔寡斷、獨立性差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張中發也表示,對一些男孩來説,父親是榜樣,是勇敢、剛毅的化身,父親角色缺失,會給孩子在以後的工作、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中帶來影響,變得優柔寡斷,缺乏勇氣等。而孫綿綿認為,父愛缺失還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她説,為什麼如今男老師、男幼師如此吃香,有的幼兒園甚至把男幼師當廣告打,就是因為家庭裏父親的陪伴太少,大家把希望寄託於社會。

整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過多地接觸女性,就會對性別認知有所偏差。為什麼如今中性風越來越受孩子的追捧,而男孩出現“偽娘”傾向的概率越來越大,這背後都應該隱藏着父親陪伴過少這個原因。

在張巖濱看來,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媽媽帶來的身體關懷,還必須有父親的參與。因為孩子長大了,爸爸帶給孩子的膽量、胸懷、寬容等是媽媽替代不了的,媽媽們該退出時就退出,讓出空間給爸爸,“孩子獨立性差、自私、性格偏激、不夠寬容等,都是爸爸管得太少的緣故。”

為什麼這會成為普遍現象

父親事業大都處於上升期

網友“夜深沉”:我也想天天陪在孩子身邊,可是工作太忙,不掙錢咋養家。

網友“荷田田”:自古人類家庭分工都是男主外、女主內,這沒什麼奇怪的。

如今社會壓力大,處於成長期孩子的父親,事業也大都處於上升期,沒時間是客觀存在的。

張中發也提到,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失,與其社會角色要求有關,因為男性社會角色多,社會活動也多,相應地在家陪伴孩子的時間無形中就少了。

傳統觀念讓老爸習慣放手

而張中發在分析父親角色缺失原因時,第一個談到的就是傳統觀念的影響。他提到,自古以來,在傳統觀念裏,“相夫教子”就應該是女性的事兒,無形中,使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習慣放手。

在張中發看來,這也跟孩子有關,因為在家庭裏,一般家長多以“嚴父慈母”的姿態出現,當孩子有心事時都不太願意向父親表達,也降低了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參與度。

網友“睡醒即新生”認為,各種育兒書籍天天在講一個好媽媽決定孩子的未來,那孩子就不需要爸爸了?這需要整個社會逐步改變觀念。

爸爸該如何陪孩子?

答應孩子的要做到,有專屬於陪孩子的時間

雖然報告稱父親對孩子陪伴不足,但孫綿綿説,她發現孩子一説起爸爸,很多都不是在抱怨爸爸忙、陪自己太少,而是説爸爸説話不算數,爸爸和他們玩時也光看手機。

根據孩子的選項,有18位爸爸陪他們玩時還老看手機,有10位爸爸和孩子的約定從來不執行,6位偶爾會執行。

還有的爸爸為了彌補缺失,就習慣於用物質獎勵,但“沒有陪伴的獎勵,其實只是一種對孩子的搪塞”。

“建議爸爸們不管再忙,也應該定期找時間專門陪伴孩子,哪怕時間不長,但要徹底放下工作。”而和孩子的約定,一定要執行到位,否則就不要輕易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