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情感>兩性>

同性戀是基因遺傳的嗎 揭祕同性戀謠言

兩性 閲讀(1.58W)

同性戀是怎麼形成的呢,人們看法不一,大致來説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生理因素,第二類是心理因素,第三就是社會因素。那麼同性戀是先天的還是後天形成的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

同性戀是基因遺傳的嗎 揭祕同性戀謠言

一出生就註定

有些人的同性戀是源於遺傳和激素問題,通俗一點説,由於生理原因,從一生下來就註定了對同性更感興趣。可能是先天遺傳的原因導致一個從幼兒起便產生性倒錯,進而形成同性戀傾向。

比如説有的女孩子天生不喜歡花衣服、洋娃娃,更喜歡舞刀弄槍,因此她們被稱為“假小子”。可以説,她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以及整體氣質都是男性化的,角色認同於男性,因此她們沒有一般女孩子們的嬌柔,喜歡和一些弱小的女孩一起玩,去保護她們。這種做法強化了她們內心男性化的慾望,顯示了同性戀的傾向。

青春期性取向

到了青春期,少男少女們情竇初開,而同性戀傾向的人依然對異性不感興趣。她們的性取向依然男性化,他們也更願意跟男性交往,異性對Ta們並不能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因此性對象很容易轉向同性,進而形成同性戀。

先天因素影響性取向

關於先天因素對性取向的影響,有實驗為證。科學家們對雙胞胎兄弟的性指向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同卵雙胞胎兄弟中若一人是同性戀,那麼另一人也是,機率高達50%以上。一項以4對同性戀兄弟為對象的DNA分析發現,3對兄弟的X染色體的一個特殊區域,兄弟兩人竟有5個基因相同。

而這些雙胞胎兄弟並沒有明顯的女人氣,除了都是同性戀之外,他們的其他方面其實是很不相同的。這就説明了遺傳因素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性取向。也就是説同性戀是天生的。當然遺傳因素並非同性戀的唯一因素,但確實是一個重要因素。

雖然現在的社會已經相當的開放了,但是對於同性戀,仍不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的接受,對同性戀有者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甚至,流傳着很多的謠言,對同性戀有着非常大的誤解,今天,就為大家細數那些廣為流傳的關於同性戀的謠言。

第一個:男同的性伴侶比直男多很多

有很多反對同性戀的人極力的在宣傳,男性同性戀全都是一些淫蕩的變態。千萬不要上當。有研究表明,男性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的性慾強度相當,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喜歡隨意的性關係。男性選擇同性戀是為了愛還是為了性,如此看來,異性戀的男性在性伴侶數量上稍顯落後,其實是因為他們沒那麼多機會--而不是因為他們對性不那麼感興趣。

第二個:同性戀的父母也是同性戀

有的人認為同性戀是後天習得的,這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他們天生就是同性戀。不少研究揭示,由同性戀家長撫養的兒童,並不比由異性戀家長撫養的兒童有更嚴重的同性戀傾向。反過來想--如果同性戀是習得的,那麼異性戀也應該是習得的。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麼大多數同性戀者的父母卻是異性戀呢?

第三個:有戀童癖的人是同性戀

這是一點科學依據都沒有的,不能部分真假的就隨意的支持這一種流言。犯罪的數據顯示,絕大多數案例都是怪叔叔對小蘿莉進行性騷擾或性侵犯。這表明,異性戀的孌童者實在是太多了。這説明兒童的性吸引力和性取向完全是兩碼事,而且,更不能把性取向和性犯罪混為一談。

第四個:同性伴侶也是“一夫一妻”

在很多的同性戀的影片中,都會經同性的伴侶按照常規的思維把他們描繪成是由一“夫”一“妻”組成的。但實際情況是,相比於異性戀伴侶,同性戀伴侶不大可能嚴格扮演“丈夫”、“妻子”的角色。事實上,同性戀伴侶更傾向於平等地分配雙方的權力和職責,不會要求對方一定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