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養生保健>

初秋要捂三部位 設四道防線

養生保健 閲讀(2.56W)

秋風乍起,早晨起來,會感到絲絲涼意,老話説,春捂秋凍,秋季温度降低了,不及時添加衣服,一下添太多衣服都會遭至感冒煩惱。“秋凍”的限度在哪裏呢?

初秋要捂三部位 設四道防線

適時增減衣物是必要的,只是不可驟然添衣,穿衣以感覺涼而不寒為宜。這樣有助於身體適應冷空氣,增加秋冬耐寒能力。初秋時期暑熱尚未退盡,過多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温回升,出汗着風,反而更容易感冒。

“捂肚臍”——拒絕露臍裝,蓋被不如穿衣

初秋的天氣,早晚涼,白天暖,沒有夏天的汗流浹背,也沒有冬天的寒風瑟瑟,愛美的女性自然不會放過如此秀身材的好時機,於是,露臍裝還是街上一景。

肚臍歸屬任經,對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歸這裏管,風寒入侵會誘發痛經等婦科疾病。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人就別指着被子護肚臍了,還是穿上睡衣更保險。

提醒:肚臍着涼就容易拉肚子

腹壁脂肪層對維持腹腔內臟器的正常温度起重要作用,而肚臍部是腹壁的薄弱部位,缺少脂肪覆蓋;肚臍位於腹部中心,又恰是小腸及腹腔神經叢的位置所在,對冷熱刺激較為敏感。肚臍着涼輕則腸管痙攣,腹部隱痛,重則內環境紊亂,導致腸炎腹瀉。

“捂後背”——涼蓆趕緊撤走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冬天就不怕寒邪侵襲了。

後背上的督脈有温陽的作用,因此,養護陽氣就要讓後背暖一暖。睡覺還鋪涼蓆的趕緊撤下來。

提醒:後背受凍易燥咳

現在不少家庭還墊着席子睡覺,但是最近温度比較低,尤其是夜晚,不少市民睡覺時後背直接與涼蓆接觸,容易損傷沿後背巡行的督脈的陽氣,對於呼吸系統不好的市民,易誘發咳嗽、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尤其是咳嗽可能會發展成為燥咳,因此建議涼蓆上鋪一層牀單,對於虛寒體質的人最好撤掉涼蓆。

“捂雙腳”——穿涼鞋要穿襪,睡覺不妨也穿襪

“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頭部適宜保持相對低温,而足部應注意保暖。腳上有很多穴位,如足三陽經的起點,掌管着肝脾腎等重要器官,受風着涼自然會影響這些器官的正常工作。

熱水泡腳、入秋不再穿涼鞋都是暖腳的好習慣。還不捨得脱去涼鞋的人,一定要穿上襪子再穿涼鞋。手腳冰涼及體弱的人,不妨晚上穿雙薄襪子入睡。秋天皮膚幹,腳跟容易裂,洗腳後穿上襪子睡,還有很好的保濕效果。

提醒:雙腳受凍身體抵抗力下降

俗話説,“腳冷冷全身”,腳部若受凍,身體抵抗力易下降,病邪便“有機可乘”。足部受凍,可反射性地引起相關部位的毛細血管收縮,對於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足底在內的雙腳更要時時保暖。不少市民覺得冬季才適合用熱水泡腳,其實秋涼時節也適合在睡前用熱水泡腳,容易使足部氣血順暢,預防寒氣侵襲。

初秋之時應“設四防”

NO.1.防秋燥

入秋時節,因濕度降低而出現秋燥,而秋燥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中醫認為肺是嬌髒,喜潤惡燥,然而燥邪最易犯肺,傷津耗液,使人發生鼻乾嚥燥、聲啞乾咳、大便乾結等所謂的“秋燥症”。據瞭解,秋燥易傷人肺氣,極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

因此,為防燥邪為患,秋季宜多吃生津增液的食物,比如芝麻、梨、藕、香蕉、蘋果、銀耳、百合、柿子、橄欖以及鴨肉、豬肺、龜、鼈、蜂蜜、蔬菜等以潤燥養肺,凡辛熱麻辣、煎烤薰炸等食物,宜少吃或不吃。中醫有清熱潤肺之法,可用麥冬30克、菊花15克 ,煎水代茶飲用。

NO.2.防支氣管哮喘

秋天氣候多變,早午晚及室內外温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支氣管哮喘容易反覆發作。另外,秋季空氣中過敏物較多,這也是誘發氣管炎的病因之一。故應避免與過敏因素接觸。另外良好情緒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要改善居室環境,空氣要流通新鮮,沒有煙塵污染。

NO.3.防鼻炎

在夏秋季節轉換之時,白天氣温高,夜晚氣温低,晝夜温差加大,身體處於夏虧狀態又有過敏體質的人,對這種明顯的改變一時便難以適應。

一到秋天,不少人便頻頻打噴嚏直打得頭疼、胸疼、肚子疼……這是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難言之苦。此時應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消除此主要誘因,再注意飲食清淡及儘量遠離過敏源。

NO.4.防膚損

秋季皮膚水分蒸發加快,外露部分的皮膚會因缺水會變得粗糙,彈性變小,嚴重者會產生皸裂。因此,洗浴不宜用鹼性大的用品。要注意皮膚的日常護理,多吃泥鰍、鰣魚、白鴨肉、花生、梨、紅棗、蓮子、葡萄、甘蔗、芝麻、核桃、蜂蜜、銀耳、梨等食物,能較好地滋潤肌膚,美化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