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常見疾病>

心慌心律不齊怎麼辦

常見疾病 閲讀(4.67K)

無論是先天產生的還是後天產生的,心律不齊都是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而且現在由於工作狂人越來越多的出現,他們只要一遇到工作上的事就會忘乎所以,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也出現了,心慌心律不齊都有,那麼我們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呢?今天我就在這裏給大家支一些招。

心慌心律不齊怎麼辦

中醫治療

(一)辨證治療

1、氣陰兩虛,瘀熱互結證

症狀:心悸怔忡,或見刺痛,虛煩多夢,或自汗盜汗,或五心發熱,舌質暗紅尖紅甚或有瘀點,苔黃,脈虛數或促澀、結代。

治法:益氣養陰,活血清熱

藥方:四參飲加味。太子參20g,丹蔘30g,苦蔘15g,北沙蔘12g,鬱金12g,生百合30g,炒棗仁12g,蓮子心3g,遠志12g,茯苓神各15g,生龍齒30g,節菖蒲12g,迴心草12g,甘草6g。

若氣虛偏盛,氣短乏力較甚者,加黃芪益氣補心;若陰虛而有低熱者加天門冬、乾地黃、黃連以養心清熱寧心;若心煩失眠明顯者加合歡花、柏子仁以安神助眠;若腎陰不足,症見腰痠膝軟,目弦耳鳴者,加女貞子、龜甲、鼈甲以滋腎養心;若兼心脈瘀阻,胸悶刺痛,舌有瘀點者,重用丹蔘,加三七末(沖服)活血通脈。若大便溏瀉,加芡實、訶子以健脾止瀉;胃納欠佳加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健胃消食。

中成藥:根據病情選取1-2種應用。參鬆養心膠囊,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清心安神。用於心悸屬氣陰兩虛,心絡瘀阻證患者,症見心悸不安,氣短乏力,動則加劇,胸悶不舒,陣發胸痛,失眠多夢,頭暈眼花,神倦懶言,舌質暗或有瘀點,少苔,脈細弱或結或促。口服,一次2粒,3次/日。步長穩心顆粒,益氣養陰,定悸復脈,活血化瘀。主治氣陰兩虛兼心脈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寧、氣短乏力、頭暈心悸、胸悶胸痛。口服,一次9g,3次/日。生脈/參脈針,益氣養陰,止渴固脱,斂汗生脈。用於氣虛津虧,氣陰兩傷之心悸,脈虛無力,汗多口渴,舌紅少津,脈虛軟或弦細數或結、代等症。40-60ml,靜點,日1次。

2、痰火擾心證

症狀:心悸時發時止,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乾口苦,大便祕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象弦滑。

治法: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方藥:黃連温膽湯加減。黃連12g,陳皮12g,半夏10g,茯苓15g,枳實10g,竹茹12g,茯神15g,丹蔘20g,甘草6g。

熱象明顯,加黃芩、山梔、蓮子心清心瀉火;大便祕結,加全瓜蔞、大黃化痰通腑;驚悸不安加生龍齒、生牡蠣、珍珠母鎮心安神;火鬱傷陰加生地黃、麥冬、玉竹、生百合養陰清熱。

中成藥:痰熱清注射液,清熱化痰,用於症見心悸,胸悶煩躁,口苦口乾,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象弦滑者。靜脈滴注,每次20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意控制滴數在60滴/分內,一日1次。

3、心神不寧證

症狀:心悸怔忡,善恐易驚,稍受驚嚇則坐立不安,失眠多夢,夢中容易驚醒,舌淡苔白,脈虛數或時有結、澀。

治法:養心安神,鎮驚定悸

方藥:安神定志丸加減。茯苓神各15g、生龍齒30g(先煎)、節菖蒲12g、太子參(黨蔘)24g、遠志10g、炙甘草12g。

方中通常用太子參或黨蔘,氣虛較重者可改用人蔘,陰虛較重者可用西洋參。若有自汗、盜汗者,可加浮小麥、黃芪、煅牡蠣以益氣斂汗;胃腸不適便溏者加砂仁、藿香、甘鬆以行氣健脾止瀉。若兼脾虛,腹脹納呆者,加白朮、木香、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行氣健脾開胃。

中成藥:根據病情選取1種應用。安神補心丸,養心安神。用於陰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頭暈耳鳴。口服,15丸,3次/日。硃砂安神丸,清心養血,鎮驚安神。用於胸中煩熱,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口服,6g,2次/日。

這些都是一些實用的中醫療法,匯聚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希望能夠對各位的心慌心律不齊的毛病有幫助。不過任何醫藥資訊和建議都代替不了專業醫生的診斷,所以發現問題後也希望大家能夠儘早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治療,早日恢復健康的身體,不再出現這類的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