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常見疾病>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

常見疾病 閲讀(1.69W)

生活常見疾病較多,在對疾病治療上,要先對疾病進行了解,這樣治療的時候才會知道該選擇什麼樣方法,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是很多人不熟悉的,這類疾病對身體影響很大,治療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藥物和手術都是不錯之選,但是根據患者病情不同,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

臨牀表現

1.一般概況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的發生與發展一般均較緩慢,因此患者早期可不出現任何臨牀症狀。但當骨化塊增厚增寬到一定程度引起頸椎椎管狹窄時,或是病變進程較快以及遇到外傷時,或後縱韌帶骨化雖不嚴重,但伴有發育性椎管狹窄症時,則可造成對脊髓或脊髓血管的壓迫,因而患者多在中年以後出現症狀。

2.頸部症狀

病變早期患者頸部可由無痛而逐漸出現輕度痠痛及不適,頸椎活動大多正常或有輕度受限,以頭頸後伸受限為明顯。當被動活動超出其正常活動範圍時,可引起頸部疼痛或酸脹感。

3.神經症狀

主要是脊髓壓迫症狀,其特點是不同程度、有間歇期、慢性進行性、痙攣性四肢癱瘓。一般先從下肢開始,逐漸出現上肢症狀。少數病例亦可先出現上肢症狀或四肢同時發病。

(1)上肢症狀 主要是一側或雙側手部或臂部肌力減弱,並出現麻木、無力及手部活動靈活性減退,嚴重者不能拿筆持筷或捏取細小物品。患者握力大多減退,肌肉呈中度或輕度萎縮,尤以大、小魚際為明顯。

(2)下肢症狀 主要表現為雙下肢無力,抬舉困難,拖地而行或步態顫抖不穩,有踩棉花感。內收肌痙攣明顯者行路呈剪式步態,同時可有雙下肢麻木、無力、痙攣,嚴重者不能自行起坐及翻身,完全癱於牀上。下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或活躍,髕陣攣陽性,病理反射多為陽性,可有深感覺及淺感覺減退。

(3)其他症狀 主要是尿道括約肌功能障礙,表現為排尿困難或小便失禁。排便功能亦多低下,每3~5天一次,常有便祕及腹脹。患者胸腹部可有束帶感,並易於查出痛覺障礙,平面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減弱或消失。

4.後縱韌帶骨化症脊髓受累程度的分型

脊髓及脊神經根受累的程度不一,甚至可毫無改變。臨牀上一般是根據神經組織受累的程度不同而分為以下五型:

(1)脊髓橫斷癱瘓型 包括四肢麻木、運動障礙、手指精巧活動受限、步行困難及排尿失控等表現。

(2)布朗徵 表現為一側運動麻痺而對側感覺障礙,此在後縱韌帶骨化症中較為常見。

(3)襪套樣麻痺型 手與足的指、趾部感覺異常(麻木異物感),並伴有手足的運動障礙等,呈套狀。

(4)脊髓中央管型 表現為手部嚴重癱瘓,而足部卻幾乎沒有症狀,或僅有輕度運動障礙。

(5)神經根型 患者有頸項部疼痛或一側上肢疼痛。

在對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臨牀表現認識後,治療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的時候,需要根據自身疾病表現進行,不同表現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而且要注意這樣疾病治療,也是要長時間進行,因此治療過程中,患者要耐心接受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