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常見疾病>

肝經的位置在哪兒

常見疾病 閲讀(2.07W)

對於肝的重要性,相信不用我多説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大家平日都是很注重對肝的保養的。雖然大家都知道要對肝進行保養,可是我卻發現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肝在人身體裏的位置呢。反正我是不知道的,不知道你知道不。相信,知道了肝的位置,對於肝的保養會更加的有幫助的。

肝經的位置在哪兒

肝位於上腹部,橫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和,肝,。肝與膽本身直接相連,又互為表裏。肝的經脈循行於脅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這些部位的病症多從肝論治。肝主疏泄,泛指肝氣具有疏通、條達、升發、暢泄等綜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氣的沖和條達之象來類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將其歸屬於木,故《素問·靈蘭祕典論》説:“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素問·六節髒象論》説:“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調節精神情志,促進消化吸收,以及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三方面。1.調節精神情志。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活動除由心所主外,還與肝的疏泄功能有關。肝的這一功能正常,人體就能較好地協調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動,表現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理智靈敏;疏泄不及,則表現為精神抑鬱、多愁善慮、沉悶欲哭、噯氣太息、胸脅脹悶等;疏泄太過,則表現為興奮狀態,如煩燥易怒、頭暈脹痛、失眠多夢等。2.促進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於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響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排泄,從而出現消化功能異常的症狀,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噯氣泛酸,或腹脹、腹瀉等,中醫稱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調”。3.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響着氣機的調暢。如肝失疏泄,氣機阻滯,可出現胸脅、乳房或少腹脹痛。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若肝失疏泄,氣滯血瘀,則可見胸脅刺痛,甚至症積、腫塊,女子還可出現經行不暢、痛經和經閉等。肝的疏泄功能還有疏利三焦、通調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時還可出現腹水、水腫等。 肝主藏血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當人體在休息或情緒穩定時,機體的需血量減少,大量血液貯藏於肝;當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機體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儲藏的血液,以供應機體活動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異常,則會引起血虛或出血的病變。若肝血不足,不能濡養於目,則兩目乾澀昏花,或為夜盲;若失於對筋脈的濡養,則筋脈拘急,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目的視覺功能主要依賴肝之陰血的濡養;肝的經脈又上聯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與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來。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現視物模糊、夜盲;肝陰虧損,則兩目乾澀、視力減退;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肝主筋。筋的活動有賴於肝血的滋養。肝血不足,筋失濡養可導致一系列症狀,如前所述。若熱邪熾盛,灼傷肝的陰血,可出現四肢抽搐、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等,中醫稱之為”肝風內動”。“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為筋之餘”之説。肝血充足,則指甲紅潤、堅韌;肝血不足,則爪甲枯槁、軟薄,或凹陷變形。

足少陽膽經起於眼外角(瞳子醪穴),向上到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完骨穴),外折向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穴),復返向耳後(風池穴),再沿頸部側面行於手少陽三焦經之前,至肩上退後,交出於手少陽三焦經之後,向下進入缺盆部。

足厥陰肝經起於足大趾爪甲後叢毛處(大敦穴),沿足背內側向上,經過內踝前1寸處(中封穴),上行小腿內側(經過足太陰脾經的三陰交),至內踝上8寸處交出於足太陰脾經的後面,至膝內側(曲泉穴)沿大腿內側中線,進入陰毛中,環繞過生殖器,至小腹,夾胃兩旁,屬於肝臟,聯絡膽腑,向上通過橫膈,分佈於脅肋部,沿喉嚨之後,向上進入鼻咽部,連接目系(眼球連繫於腦的部位),向上經前額到達巔頂與督脈交會。

由此可見,要想更加準確會更好地對某個部位或是器官進行保養,首先最好就是要知道它在身體的那一個具體的位置才好。這樣的話,才可以把營養最大化,更加有效快速的保養各個器官。所以,大家為了自己得到健康,請多多留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