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健康生活>

武漢國粹中醫龍青峯:癌症放化療後,務必接受中醫藥調理!

健康生活 閲讀(1.82W)

西醫癌症治療常用的治療手段如手術和放化療等,會不同程度地損害患者氣血、導致患者中焦陽氣嚴重受損,如果未能及時處理,一旦陽氣耗盡,患者的生命也就結束了。針對這一現象,中國抗癌協會專業委員會委員、武漢國粹中醫館腫瘤名家龍青峯教授提醒:癌症患者手術及放化療後,務必要及時接受中醫藥調理以恢復中焦陽氣,遏制腫瘤復發和轉移,實現抑癌保命的目標。如果忽視顧護中焦陽氣,則容易出現不良結局。

武漢國粹中醫龍青峯:癌症放化療後,務必接受中醫藥調理!

中焦陽氣不足,為什麼容易導致腫瘤發生、發展?

龍青峯教授介紹説,通常情況下,只有三陰體質的人才可能會生腫瘤。那麼三陰體質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是陽氣的不足。陽氣不足導致機體對陰邪不能產生有效抵抗,使邪氣深入三陰,於體內陽氣最虛弱之處成形,發為腫塊。故腫瘤的本質是陽氣不足、陰寒積聚。中醫認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在陰陽關係中,陽氣是主要的,陽主陰從。陽氣失於敷布,陰寒得以凝聚是腫瘤的基本病因病機。

武漢國粹中醫龍青峯:癌症放化療後,務必接受中醫藥調理! 第2張

那麼中焦又是什麼呢?中醫有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之説,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元陽雖藏於腎,但需要後天脾胃的滋養,所以人體之陽氣的多少、盈虧取決於脾胃,中焦陽氣對於維護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若中焦之脾胃陽氣充足、功能正常,則正氣強盛、邪不可幹,人體就不易患病、腫瘤不易形成,即便腫瘤發生後也不易發展和轉移;如果中焦陽氣虧損嚴重,則腫瘤發生機率加大,腫瘤生成後也容易進一步發展或是發生轉移。

手術及放化療,為什麼會損害中焦陽氣?

龍青峯教授指出,就消滅腫瘤細胞的速度而言,西醫的手術、放療和化療比中醫藥要快得多,但它們又都存在弊端。首先腫瘤患者術後或因出血量多或是創傷較大,常出現神疲乏力、面色淡白、食慾不振、腹脹不適等脾胃虛弱、氣血虧虛之證;放療雖然是癌症綜合治療中重要的局部治療手段,但放射線帶有熱毒之邪,放療過程中患者常會出現口乾乏津、咽痛、噁心嘔吐、舌紅少津,甚至舌有裂紋,舌尖淬痛、脈細數等陰虛內熱之證;而化療作為癌症的一種全身性治療手段,其在消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殺傷代謝旺盛的正常細胞,如消化道上皮細胞、骨髓造血細胞等,出現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腹脹腹瀉等脾胃虛弱、濕邪內藴之證,導致胃氣不和、升降失常。

武漢國粹中醫龍青峯:癌症放化療後,務必接受中醫藥調理! 第3張

從中醫角度説,癌症治療重在改變陽虛體質,即扶正以加強氣化功能,等正氣稍足才能適時攻除邪氣。而手術和放化療在消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加劇了中焦脾胃陽氣的虧虛,如果不能及時使用中醫藥進行扶正培本,使陽氣充沛以抑制腫瘤發展轉移,則難以從根本上取效。

如何顧護中焦陽氣?

龍青峯教授説,顧護中焦陽氣,關鍵在於恢復中焦的脾、胃、肝的功能。

首先腫瘤手術易使患者氣血虧虛,術後應及時使用以健脾、益氣、生血為主的中藥進行調理,以達到生髮胃氣、運化五穀精微而資養五臟的目的。

而中晚期腫瘤患者經放化療後,往往出現胃氣衰敗,不能受納和消化的現象。中醫認為:“水為萬物之源,土為萬物之母,二髒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脾為濕土,賴陽以運;胃為燥土,和陰自安。”此類患者只有促使其提高食慾,增強胃氣,才能發揮其脾胃正常功能。臨牀上宜使用扶正健脾類消食方藥,促使胃納脾運功能恢復正常,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養料,滋養臟腑、經絡、四肢百骸乃至筋肉皮毛。若脾胃運化水谷功能減退,出現腹脹、倦怠、食慾不振、大便溏薄、消瘦甚至惡液質等,則宜使用芳香醒脾類藥進行健運脾土。

武漢國粹中醫龍青峯:癌症放化療後,務必接受中醫藥調理! 第4張

再者肝臟也屬於中焦,所以顧護中焦陽氣不能忘了養肝。中醫雲:“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可見肝氣的疏泄條達與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密切相關,肝氣通達,胃的功能才能得以正常發揮。癌症患者容易出現悲觀失望甚至絕望的情緒,容易導致肝之氣機受傷,進而又損害胃氣。所以應注重調理情志,使患者心情舒暢、肝氣調達、脾胃運化正常,從而達到顧護中焦陽氣之目的。

龍青峯教授指出,武漢國粹中醫館的臨牀實踐證明,手術及放化療後,及時使用中醫藥進行扶正培本治療,以加強脾胃之陽、恢復中焦陽氣,對於遏制腫瘤發展與轉移,實現帶瘤生存具有獨特而確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