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健康生活>

耳垢你不知道的六個祕密

健康生活 閲讀(3.22W)

很多人都喜歡掏耳朵,認為常掏耳朵是保持身體潔淨的一種方法。但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近日,美國《赫芬頓郵報》刊文,總結出藏在耳垢背後的祕密,一起來看看。

耳垢你不知道的六個祕密

1.耳垢能防止耳朵發癢

耳垢的一個實際功能就是能對耳朵起到潤滑作用,就像眼淚能潤滑眼睛一樣。適量的耳垢能避免耳朵發乾發癢。

2.掏耳朵弊大於利

這種黏性物質是由具有潤滑作用的分泌物、脱落的皮膚細胞、污物和灰塵構成的,大部分的耳垢能夠自行被清理出來。下顎的每一個動作(無論是説話或是咀嚼),都能將耳垢推出耳道,並不需要棉籤。實際上,試圖清理耳垢的做法弊大於利,很可能使耳垢被進一步推進耳道而不是被清理出來。大多數專家建議人們不要去理會耳垢,除非它影響到了你的聽力,不養生。

3.耳垢反映汗水味道

有些人的耳垢較濕潤,而另一些人的耳垢更乾燥。如果你的耳垢呈現為白色片狀,這就意味着你的汗液不會那麼難聞,因為這表明你體內缺乏引起體臭的物質;如果耳垢呈暗色且發黏,這就意味着你的汗味兒很難聞。

4.耳垢因種族而異

美國費城莫耐爾化學感官中心的研究者發現,與汗水一樣,耳垢中的化合物在不同種族之間存在着差異:能夠生成氣味的分子在白種人耳垢中的數量普遍高於東亞人。

5.壓力或恐懼會增加耳垢的分泌量

耳朵中有助於耳垢分泌的腺體被稱為大汗腺,而大汗腺(也稱頂漿分泌腺)也負責生成具有臭味的汗液。根據美國演講、語言和聽力協會的研究顯示,壓力會刺激大汗腺分泌汗液,也會讓大汗腺產生更多的耳垢。

6.“清水加棉籤”是最有效地清理方式

切忌不可用材質較硬的工具去掏,更不要用蠟燭來燃燒耳垢,否則就會造成燒傷、耳道堵塞或鼓膜穿孔。如果一定要清理,在淋浴時,用少量的温水清洗耳朵,然後用消毒棉籤擦乾耳道,這樣會更安全、更乾淨。

常掏耳朵小心發炎

上理髮店洗頭、掏耳朵已成為一些人的必選項目,眯着眼睛,任憑洗頭小姐拿着棉籤往耳朵裏轉,發出“嗦嗦”的聲音,是件很享受的事。可時間一長,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對勁了,外耳道開始發炎,有時甚至還有黃色的液體流出。耳鼻喉科醫生説,現在,理髮店裏掏耳朵掏出問題的患者太多了,差不多每天都有。耳朵的保健,你知道嗎?

耳屎是保護耳朵的防線

人們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潛意識上,是把它當成了人體的廢棄物。其實,耳屎還有個學名叫耵聹,“它對耳朵有養生保護作用。”有關專家説。

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環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禦外部的細菌侵襲。頻繁掏耳朵,將耳屎一掏而盡,等於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線,任由細菌侵入耳道和鼓膜,會引起慢性炎症,出現耳朵疼痛、流膿的症狀,嚴重的甚至會聽力下降。

常掏耳等於給細菌敞開了大門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潔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讓耳屎出不來了。”因為用棉籤掏耳朵,有可能不僅掏不出耳屎,還會將它們往裏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頭、洗澡時耳朵不小心進了水,耳屎吸水膨脹,酸性的耳屎會腐蝕耳道深度的皮膚,引發炎症。而且,經常掏耳朵還會引起耳屎的分泌異常,耳屎可能越長越多,新分泌的耳屎會由原本的片狀變為碎屑狀,從而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

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頭洗澡時濕了耳朵,最多隻能用棉籤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現耳屎堵住耳道的情況,可以上醫院處理。耳鼻喉科醫生會在額鏡直視的情況下,用專業的鑷子將耳屎取出。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潔功能,沒有必要經常掏。耳屎的學名是“耵聹”,是外耳道軟骨部上的耵聹腺所分泌的淡黃色黏稠液體。耵聹可以阻擋從外界進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塵和小蟲,以保護耳膜;同時,它覆蓋於耳道皮膚表面,能使皮膚保持一定濕度。

挖耳朵卻很容易對耳道造成傷害。如果方法不當,會將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響聽力;如果挖時用力過度,損傷了外耳道皮膚甚至耳膜,細菌趁機侵入,就會形成外耳道炎;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會感到非常疼痛,此外,還有人挖耳時將異物如棉花、火柴頭等遺留在耳道內,這樣不養生。

多數情況下,耳屎會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在空氣中乾燥而結成黃色薄片,通過咀嚼時下頜關節的運動,不斷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沒有堵塞耳道的問題,也不會因耳屎多了而影響聽力。

如何正確掏耳朵

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頻繁挖耳,只有在耳屎過多導致耳部不舒服時才需要掏耳朵。但挖耳不能用髮卡、火柴棒、牙籤等尖利、不潔的器具,可以選擇藥房售賣的醫用棉籤輕輕把耳屎清理出來。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乾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醫用棉籤,蘸少許75%的酒精,平時經常擦拭清潔外耳道。不要經常掏,一般半個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適。

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較多,不易排出會形成硬塊,如果耳道內感覺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別癢,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狀時,可能是發生了耵聹栓塞或出現了炎症,應去正規的耳鼻喉醫院進行就診。

為你支四招簡單易學的健耳功

第一招鳴天鼓

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那就是耳好腎好睡眠好。我們不少人都敲過鼓,小到撥浪鼓,大到牛皮鼓,但是有一種鼓和你的耳朵保健有密切的關係,那就是“天鼓”。 “鳴天鼓”是我國傳統的保健養生方法。做法很簡單,先以兩手心掩耳,然後用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所以古人稱作“鳴天鼓”。堅持每天睡前重複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不管你是在哪兒,基本不受地點限制,每天堅持下來,可以預防和治療眩暈、耳鳴、耳聾、內耳疾病等。睡前鳴天鼓還有助改善睡眠狀況,好的睡眠還可以美容整形。

第二招彈風府

彈彈彈,彈走耳鳴等疾患。用雙手掌掩耳,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輕輕叩擊風府穴附近36次。此穴位於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觸摸耳垂後面,有稱為“乳突” 的凸骨,從此骨下方沿後緣,觸摸上方的骨頭,有一淺凹處。再用食指塞耳竅,壓耳門,驟放各3次。堅持此法,有增強聽力、醒腦通竅的作用,能防治頭暈、耳鳴、耳閉、腦鳴等疾患。

第三招揉耳垂

很多老年人都説耳垂大的人有福,其實無論耳垂大小,只要你經常記得它,揉揉它,它也會給你帶來健康福音的。怎麼揉耳垂呢?雙手分別先放在兩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開置於耳朵前後,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後。然後從耳垂開始,夾持耳朵向上推動,注意有一定的力度,並且緊貼耳廓,直到耳尖。每天50次。經常揉耳垂後你會發現,你的耳朵不再像以前那樣怕凍了,而且有助於振奮精神、保護視力和臉部減肥。

第四招搓兩心

很多讀者都知道我們的腳心有個穴位叫湧泉穴,而我們的手心部位呢,也有一個穴位,那就是勞宮穴,此穴在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經常按摩湧泉穴有補益腎臟的作用,而經常按壓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腳心與掌心,心心相印有助於心腎相交,緩解耳部症狀。我們平時沒事的時候坐在牀上或者沙發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就是搓“兩心”的護耳保健法,如果您感興趣的話,不妨試試看。

怎樣有效清理耳屎

1.勿將任何東西插入耳朵,以免刺破耳膜,即使是棉花棒或手指都不好

2.滴一、兩滴雙氧水、礦物油或甘油等居家常備藥,將耳垢軟化,讓多餘的液體流出,重複兩三天後,耳垢軟化便可開始沖洗。將温水輕輕噴入耳道,注意不使水流壓迫耳道,待水流出後用吹風機吹乾

3.滴幾滴酒精也有助於蒸發耳內的水分,這樣才養生。

4.清潔耳朵不可太常,一個月一次就夠了,否則會將耳朵裏的保護層沖掉

5.耳朵若有阻塞或聽力喪失的問題,應立即就醫,若未及時治療耳朵感染,可能造成永久性失聰

耳屎:那些不為人知的祕密

耳屎是怎麼被排出耳朵的

耳道內的細胞是十分獨特的——它們可以遷移。“你可以在鼓膜上放置一個小墨點,幾周後再觀察,會發現它有一些位移,這種位移是隨着耳道內細胞的運動而實現的。”倫敦國家級皇家耳鼻喉醫院的沙克爾·賽德(Shakeel Saeed)教授説道。

如果細胞不會遷移,那麼耳道這個小小的死衚衕,很快就會被皮膚新陳代謝所脱落下來死細胞堆滿。這種運動過程順道會把耳屎也帶出去,耳屎就是耳道內經過改造的汗腺的分泌物。像吃東西和聊天這種能帶動下巴運動的行為,也能促進這一過程。

賽德教授還指出,當我們上了年紀,耳屎的顏色也會加深。一些男性歲數大了之後,耳毛會愈發明顯,有時候毛髮之濃密甚至會把耳屎困在耳道里。

耳屎有抗菌功能

耳屎裏含有一些蠟質油,大部分是角質細胞,即皮膚死細胞,剩下的成分是一些混合物質。大概有1000到2000個腺體能分泌抗菌肽,這些靠近耳毛細胞的皮脂腺分泌的混合物包括醇、一種叫做角鯊烯的油性物質,以及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耳屎的產量和性別、年齡沒有太大關係——但有個小研究表明,耳屎中甘油三酸酯的含量從11月到次年7月是依次下降的。

耳屎中還含有溶菌酶——一種能破壞細菌細胞壁的抗菌酶,這樣才養生。

但另外一些研究人員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耳屎是細菌生長的絕佳温牀。

人種決定耳屎的類型

費城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的學者們發現,亞裔和非亞裔分泌耳屎的類型不同。位於16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耳屎是“幹”還是“濕”,其中決定濕耳屎的是顯性基因。基因ABCC11的突變與幹耳屎、中日韓三國國家的人的狐臭減少有關。

美國一項研究則對東亞人和白人耳屎中的12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進行了檢測。在這12種化合物中,有11種化合物在白人中含量更高,這使他們的耳屎具有氣味。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的凱特·普里格(Kate prigge)説,對於耳屎氣味的研究,是確認它們能否被用於疾病檢測的第一步。

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研究了一種叫做槭糖尿病(maple syrup urine)的罕見遺傳病,發現這種可以很容易地通過耳屎的氣味進行診斷。與基因測試相比,挖耳屎顯然簡單得多,也便宜得多。

普里格博士知道她的研究聽起來有多麼奇怪。“如果你告訴人們你的工作是研究人的體味,他們會笑話你。但在你解釋過這項研究有多麼重要、能得到多麼關鍵的信息後,大家通常也就理解了。”

清除耳屎:抽吸比沖洗更有用

凱莉·羅伯茨(Carrie Roberts)今年四十歲了,耳屎的問題困擾了她很久。她曾在社區醫院用熱油軟化耳屎,但沒有成功,這導致她現在兩個耳朵都堵住了。羅伯茨太太決定尋求顯微技術的幫助——用一個像小吸塵器一樣的設備來清理耳道,這樣做才養生。

相對衝洗療法,賽德教授更推薦這種療法。“在沖洗時,醫生的視線可能會被針筒擋住,而且如果用水的話,先要將水注射到耳道里,才能把耳屎帶出來。這時耳道里要是沒有足夠的空隙(比如被耳屎堵死了),那就不要強求。沖洗過程中導致鼓膜破裂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

在顯微療法的全過程中,醫生都通過顯微鏡觀察耳道的情況。凱莉覺得治療過程“基本不疼,只是有點吵,而且非常快”。她還補充説:“這就像是牙醫用工具把你口腔裏的液體都吸走,但它發生在耳朵裏,這太神奇了。”

凱莉成為了抽吸療法的擁護者:“我現在每次都去那兒。它比沖洗好多了,我不再感到眩暈和虛弱。整個過程很快,我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每次沖洗要提前一週用橄欖油軟化。”

耳屎——身體毒素檢測器

像身體其他部位的分泌物一樣,耳屎也能顯示出身體裏特定有毒物質的蹤跡,比如重金屬,然而,觀察耳道這個方法有些奇怪,其結果也並不比一個簡單的血液測試更可靠。

耳屎可以反映一些罕見的代謝紊亂。最近有個值得注意的相關發現:一頭藍鯨的耳道里發現了一條24釐米長的耳屎。濾食性的鯨不像人類那樣,不斷代謝排出耳屎和死細胞。它們的耳屎會留存下來,像樹木年輪記錄旱季澇季那樣記錄着其一生中的事件。

薩沙·約森克(Sascha Usenko)是一名環境學家,就職於德克薩斯州韋科市的貝勒大學。他和他的團隊通過研究耳屎發現,那頭12歲的鯨接觸過多達16種包括農藥在內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含量在鯨出生的頭一年達到頂峯——這説明了污染物是從母親的子宮或乳汁中獲得的。當藍鯨性成熟,也就是到了把求偶擺在第一位的時期,其耳屎中還會呈現高濃度的皮質醇激素

人類需要定時為自己挖耳屎嗎

不需要

耳孔是開放式的,灰塵、病菌很容易飛進去。這時候,黏黏的耳屎會把它們粘住。

耳屎是酸性的,病菌怕酸,在上面的生長被抑制。這樣,才養生不容易生病。

耳屎有一種特別的苦味,小蟲子不敢闖,它們一般不敢進入耳朵搗亂(但是有時卻成為蚊子叮人的信號源)。

耳屎能防水(幹耳屎就不行了),可以使耳道里保持乾燥,耳朵需要乾燥,如果游泳的時候進了水,要用乾淨的棉籤把水吸乾。

耳屎還像堵牆,有隔音作用,能防止大的聲響傷害耳朵。(這個作用有限)

一般嘴巴做咬合動作動作時候,產生的動作會有震動,會把耳屎震出來,由於受力的緣故不會一次就全都抖出來,耳朵就有一坨泥巴狀向外掉出來的痕跡,從美觀角度看不是很雅觀。只有乾的耳屎吸水(洗頭、洗臉或游泳時)膨脹後才會堵住(濕耳的童鞋不會遇到),或者是,當外耳道有慢性皮炎時,可刺激耵聹腺分泌增加,並與炎性脱落的上皮集結於外耳道內;或由於一些小的異物進入外耳形成核心,造成耳屎的堵塞;再有,外耳道的先天狹窄或老年人外耳孔塌陷也可造成耳屎堵塞。

當耳朵產生癢的感覺,感覺到有堵塞的感覺時,可增加咬合動作動作,以幫助耳屎排出。或用牙籤捲上少許乾淨棉花,輕輕地把耳屎掃出來。不要用指甲、火柴桿等挖耳屎。因為,指甲內常存有大量細菌,火柴桿表面也有許多不潔之物。挖耳朵時常會引起外耳道皮膚的機械性損傷,致使細菌乘虛而入,造成外耳道感染,尤其是黴菌感染。最後,問題解決不了建議到醫院檢查耳朵是否病變。

寶寶耳屎多正常嗎

常外耳道內均有一薄層淺黃色的耵聹附着。一般情況下,只要小孩耳朵不痛、不癢,聽力好,耵聹不必人工清除。在説話、吃東西或打噴嚏時,隨着下頜的活動,耳道內的片狀耵聹便會慢慢鬆動脱落,而不知不覺地被排出。

有少數小孩耵聹腺分泌旺盛,其外耳道相對狹長、肌肉較鬆弛,咀嚼東西時頜關節的力量不夠,平時耵聹不易被排除;若再常用帶有細菌的手指去掏挖耳,損傷外耳道皮膚造成炎症時,耵聹就會增多,與外界塵土相互聚集,結為較大的團塊,甚至變硬,形成棕褐色的耵聹栓塞,緊緊堵塞在耳道內。耵聹栓塞會壓迫耳鼓膜,引起耳痛、耳鳴甚至眩暈。在洗澡、洗頭時一旦將水灌入耳道內,耵聹栓塞就會被泡軟變大,加重堵塞,引起外耳道、耳鼓膜炎症。有的家長為清除小孩耳內較多的耵聹,便常用髮夾、牙籤、火柴棒、掏耳勺等掏挖孩子耳朵內的耵聹,這反而有損健康,是不養生的做法。

1、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引起小孩外耳道發炎或癤腫。

2、由於經常刺激外耳道皮膚,使皮膚瘀血,反而使耵聹分泌增多。

3、如果掏挖耳朵過深,孩子不配合,掙扎或刺激外耳道引發咳嗽反射,可傷及耳鼓膜,發生慢性炎症;或造成耳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

由此可見,發現小孩耵聹多,家長在掏挖耳朵內的耵聹時,必須慎重、輕拭;若難以取出耵聹,應在醫生指導下,先向耳內滴幾滴香油或一般的滴耳油,然後由醫院五官科醫生在額鏡、耳鏡配合下直視取出。

如經常有較多的耵聹,可酌情定期到醫院取出,平時注意保持外耳道的乾燥,避免發生耵聹栓塞,引起局部的感染。耵聹特別多的小孩,常伴有外耳道炎症,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怎樣給寶寶掏耳屎

許多父母認為寶寶的耳屎對寶寶有害無益,所以常常動用諸如牙籤、棉籤、耳勺等器具去掏寶寶的耳屎,而且一定要掏乾淨為止。你可能覺得這並沒什麼不對。但你是否知道,經常給寶寶掏耳屎,對於寶寶的健康可是有害的哦!

經常給寶寶掏耳屎有害處

小寶寶的外耳道還遠沒有發育成熟,而且外耳道由於大多呈扁平縫隙狀,不容易操作,加上耳內皮膚很嬌嫩,經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後果:輕者掏傷耳內皮膚而引起炎症,生癤長瘡,嚴重的可能會把鼓膜捅破,導致寶寶聽力損傷,這樣做很不養生。

臨牀醫生還發現,經常掏耳屎,會使外耳道的皮膚因為經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頭狀瘤。雖然它是良性的,可以用手術的方法切除,但切除後容易復發,而多次復發後就有可能轉化為癌症,對生命構成威脅。由此,你就可以瞭解為什麼要“善待”寶寶的耳屎了。一般來説,耳屎會隨着寶寶的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的活動,藉助於下頜等關節的運動而自行脱落,並排出耳道,所以你並不需要擔心。

耳屎的作用

你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一般都認為耳屎是無用的廢物,而其實不然。耳屎在保護人的耳朵方面可是擔當着相當重要的角色

耳屎像哨兵一樣守着外耳道的大門,阻止異物侵入耳朵,保護耳道和鼓膜。當空氣中的塵埃侵入寶寶的耳道時,耳屎就能把它們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潔;如果有小飛蟲飛進寶寶的耳道,一旦嚐到苦苦的耳屎,也馬上就會“逃之夭夭”。

同時,耳屎還能起到“消聲器”的作用。人之所以能夠聽到各種聲音,是靠外界各種不同的聲波傳進耳朵,引起鼓膜振動所致。但如果聲波過強,如打雷、爆炸等,鼓膜會因之而受到劇烈震動,容易招致損傷,時間一長,聽力就會下降。而耳屎則可以像消聲器那樣減低聲波的衝擊,以保護鼓膜,進而保護聽力。由於寶寶的聽力還處於發育階段,所以耳屎的這種保護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膩性。假如寶寶在洗澡時,不小心水流進耳中,耳屎就可以發揮“水來土掩”的作用,防止髒水的侵襲,進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發生。

如何給寶寶掏耳屎

你也許會問,難道耳屎積存過多,也沒有什麼不良影響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寶寶耳內的耳屎積存過多,耳屎變幹、甚至塞滿耳道,而又不能自行排出的話,完全有可能會帶來消極影響,比如妨礙聽力,造成不完全耳聾,或者因為耳部堵塞而誘發感染及耳鳴等。這時,你可以試一試下面的方法:

第一步:在寶寶臨睡前,給他滴1-2滴耳藥水。在滴藥水時,你要讓寶寶躺在牀上或者把他抱在你的膝蓋上,他的頭要側過來,健康的耳朵在下,有病的耳朵在上。在藥水滴入後,要讓孩子保持這個姿勢2分鐘,使耳屎得到充分的稀釋。

第二步:在寶寶有病的耳朵內塞一個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第二天取出耳塞,耳屎可能粘在上面從而被清除出耳道。

如果上面説的辦法沒有用,那麼你就應該到男科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醫生會戴上耳鏡對寶寶的耳朵做一番“偵察”,估計耳屎量和耳道的堵塞程度,然後用針筒向寶寶耳內注射温水,把耳屎衝出來。整個沖洗過程也許會讓寶寶覺得有點不舒服,但不會讓寶寶感到疼痛,也不傷到寶寶的耳道和鼓膜,非常安全。

掏耳朵誤區 耳屎是寶

誤區1

鼓膜破了,一定會耳聾

正解:掏傷鼓膜,聽力下降

坊間對鼓膜的認識是,一旦鼓膜破裂了,聽力就沒有了。其實並非如此,鼓膜損傷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當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時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個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擴發音量、增強聽力,它的破損甚至破裂只會影響聽力,但不會完全導致失聰。一般人掏耳朵時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個小洞,一般來説3個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復的。

要提醒的是,不僅掏耳朵會捅破鼓膜,過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擊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個小孩在玩沙炮的時候震傷了耳朵,鼓膜上破了個洞,聽力大大受損,這是不養生的。

誤區2

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沒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乾澀就滴眼藥水一樣,很多人耳朵一有問題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亂滴藥水也可能帶來炎症。

如果掏耳朵時,用乾淨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傷了,這種情況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藥水。此時外耳道沒有受到細菌感染,保持乾爽潔淨的環境。但滴了消炎藥水之後,反而營造了一個潮濕温潤的環境,更容易滋生細菌。

什麼情況下可以滴消炎藥水呢?當耳朵出現感染、流膿時,最好在醫生的建議下滴消炎藥水。洗澡時,最好別弄濕耳朵。可以用棉花團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團濕了再換。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後,最好滴兩滴消毒藥水。因為公共泳池內內的水可能存在各種細菌。

誤區3

耳朵覺得癢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時清潔耳朵的習慣,特別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來,或者覺得癢,每過幾天就掏一次耳朵。陳觀貴對此表示,油耳和幹耳是遺傳的,沒有辦法改變。油耳的人一但感覺油流出來了,用掏耳棒清潔一下看得見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過,正常人的耳屎會自動脱落,一般情況下不會堵塞。無論是油耳還是幹耳,清潔耳屎的頻率大約一個月一次就夠了。一來耳屎的生長速度沒有那麼快,二來耳屎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要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

我們的耳朵都有兩節,外面的一節外耳道表層覆蓋着皮膚,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裏面看不到的一節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會痛。在清潔時,最好使用鬆軟、乾淨的棉籤,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實並不好。

陳觀貴提醒,很多耳朵癢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經常用不乾淨的手掏耳朵、患有腳氣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羣。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時到醫院做檢查。

結語:原來簡單的掏耳朵都有這麼多的講究,看完這篇文章的你們,都瞭解了嗎?其實還有很多人有這樣的趕緊,掏耳朵成習慣之後,耳朵定期就會開始癢。這也是掏耳朵的危害之一,家裏老人常説:“掏耳聾”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