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健康生活>

陰雨綿綿 如何養生防濕氣

健康生活 閲讀(1.46W)

目錄:

陰雨綿綿 如何養生防濕氣

第一章:陰雨綿綿 如何養生防濕氣

第二章:陰雨綿綿 如何判斷體內濕氣

第三章:春雨綿綿 中醫七款藥膳去濕氣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很多地方都是陰雨綿綿,雖然説春雨貴如油,不過長時間的陰冷天氣卻為人體的健康埋下了很多疾病隱患。最常見的是下雨會增加人體內的濕氣,那麼如何自測體內濕氣呢?去除體內濕氣有什麼方法呢?

陰雨綿綿 如何養生防濕氣

最近幾天春雨綿綿,連太陽也看不見。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中醫認為養生重點是:攝養精神;繼續春捂防春寒,防止風濕;適當體育運動,提高免疫力;對脾胃進行補益。

冷熱交替多喝水緩解不適

面對今春冷熱交替的怪現象,在相對濕度高達90%的天氣裏,防濕防潮、養生保健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專家提醒市民,氣温多變容易引發感冒,胃腸道容易產生不適感,多喝水可以起到預防和緩解作用。這樣的時節更需保障睡眠,還應多吃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青菜、水果

起居繼續春捂

從雨水節氣開始,雨量會逐漸增加,濕邪之氣也會隨之而來。俗話説“春捂秋凍”,通常雨水之前天氣寒冷,雨水之後氣温有所回升,但常有“倒春寒”。特別對於體弱的人來説,乍暖還寒氣温尚低,晝夜温差變化大,很容易感冒。因此雨水前後必須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以免受涼,相反要注意保暖防寒。

除要“夜卧早起”外,還提倡多到户外散步,舒展肢體,但不宜激烈運動。

飲食儘量清淡

天氣潮濕,飲食要清淡,煎炸等烹飪方法容易導致上火,還可能使人體產生多餘濕氣。還要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多喝養生湯。

運動:春困伸懶腰

這種天氣裏,更應多運動,大家可選擇進行室內有氧運動。春困秋乏,特別是春日的下午,人很容易感到疲乏,這個時候伸個懶腰可以緩解。伸懶腰可促進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臟的擠壓,有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能使更多的氧氣供給各個組織器官;同時,由於上肢、上體的活動,能使更多的含氧血液供給大腦,使人感到清醒舒適。

心情養脾也要靜心

春季養脾健脾很重要。養脾也要靜心,以精神的調攝為主。心平氣和,使肝氣不橫逆;靜心養氣,心氣充和,進而滋養脾臟,養脾得以健胃。這個時節天氣多變,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只有情志相適,加上飲食的調養,健脾的功效才會顯着。

陰雨綿綿 如何判斷體內濕氣

有病的人體內,是頑固的濕邪;貌似健康的人體內,也有濕邪埋伏在那裏伺機行事。那麼,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

1、看大便:

什麼樣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形的,很通暢”。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3)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淨了。但體內有濕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三到五張才能擦乾淨。

(4)如果有便祕,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説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濕氣粘膩性讓大便粘在腸子上,被腸子吸收,而不讓它排出體外。這樣,糞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醫生往往就病論病,而不明白病根在於體內的濕氣,胡亂治療,這是更可怕的事情。

2、看起牀的狀態: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牀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着,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着,讓人懶得動彈,那麼,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中醫裏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着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3、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着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説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説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説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説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春雨綿綿 中醫七款藥膳去濕氣

1、健脾祛濕湯

材料:淮山(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2、和中化濕湯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功效: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3、清熱去濕湯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功效: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4、鵪鶉去濕湯

材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功效: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5、橫月利去濕湯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薑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不但有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6、草龜去濕湯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

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功效: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7、黃瓜去濕湯

材料:黃瓜800克 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淨,鴨腎洗淨、飛水、切片,粳米淘洗乾淨。砂鍋加清水,放入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功效: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結語:如果你體內有濕氣那可一定要及時去除,因此濕氣是萬病之源,所以不妨試試小編為你介紹的去濕氣藥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