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健康生活>

這三大行為讓你的手“長”滿細菌

健康生活 閲讀(2.29W)

我們都知道飯前要洗手,因為手上存在着很多細菌,如果不洗手會很容易與食物一起進入體內,給健康造成危害。那麼你可知道日常生活中什麼行為會使你的手更髒嗎?人的手上到底有多少細菌呢?現在就隨小編一起來看文章瞭解吧。

這三大行為讓你的手“長”滿細菌

我們手指每天會接觸很多事物,它的髒那可是遠遠超過你的想像,甚至比廁所裏的馬桶墊還要髒數倍不至,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是什麼導致手這麼髒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讓手指變髒的三大行為吧!

日本健榮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就手掌和指甲指尖的污垢開展了衞生檢查,以山野美容藝術短期大學的108名學生為對象,測定其微生物以及細菌等污垢含量。研究其平均數值發現手掌比廁所馬桶座兒髒5倍以上,指甲指尖比馬桶座兒髒10倍以上。另外結果顯示,指甲長度未及2mm的學生與2mm以上的學生相比,雖然手掌髒的程度並沒有多大差異,但指甲長的學生的指尖要髒1.9倍。

1、洗手只洗手掌

洗手的時候,僅僅洗了手掌,很容易忘了洗指甲和指尖。首先手掌擦擦肥皂,手背也記得要擦肥皂,接下來就用指尖使勁兒蹭手掌,讓指甲也被洗到。最後,也不要忘了洗手腕。

2、長期使用同一條手帕或者毛巾

現在你把手洗的非常乾淨了,但經常毛巾這麼一擦,很可能讓你洗的手毫無意義。

抱着“雖説是昨天也用了一下的毛巾(手帕),沒什麼關係吧”這樣的想法,接連幾天都反覆使用的話,洗乾淨的手又會沾上各種細菌。每天使用乾淨的手帕、毛巾是手乾淨的大前提。

3、長期使用智能機

平時可能很難注意到,長時間內都在觸摸的智能機和電腦鍵盤都是很髒的。

定期用酒精消毒液手帕擦拭手指,可以使手指變得乾淨。通常而言,學美容藝術的女性對美的意識很強,但即使是這樣的女性們,其指甲指尖都還是很髒的。因此,不能再不把手指髒當一回事兒了。而且,重新認識指甲指尖的髒的程度,對於美膚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手上有多少細菌

手指的細菌分頁、滋生與皮膚的酸鹼度、汗水、油脂、皮膚的厚度、荷爾蒙的分泌、護手霜的使用都有着直接的關係。

女人們,趕緊去買消毒液吧。最新生物學研究發現,女性手上的細菌比男性的多,而且每個人手上的細菌都比研究者 想象的更多。“最令人驚詫的,不僅是每個人手上都有很多種細菌,而且兩隻手之間的細菌種類也不一樣。”美國科羅拉多 大學助理教授羅伯?科奈特一直致力於生態和進化生物學中的基因研究,細菌研究只是他在研究中的一個分支。

此前,他的研 究已經證明女性辦公桌上的細菌是男性的3到4倍,原因是女性使用化粧品和錢包的次數更多,也更喜歡儲存食物。但是,女性手上本身就有更多細菌,這還是讓他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常規認識中,女性更喜歡清潔,細菌應該更少才對。

為什麼更喜歡洗手的女性反而手上細菌更多呢?在沒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之前,科奈特給不出更好的解釋。就他現在所知,這可能和皮膚的酸鹼度有關。一般情況下,pH值呈弱酸性的皮膚更健康,而男性有酸性皮膚的確實比女性的更多。

此外,兩性之間皮膚分 泌油和汗的差別、是否經常使用保濕滋潤性化粧品、皮層厚度的差異,以及荷爾蒙的分泌,都會影響細菌在皮膚中的數量。

鑑於這些影響因素,科奈特斷定,女性皮膚下面那些沒辦法清潔的地方,細菌數量肯定也會更多。當然,細菌多也不是多麼可怕 的事,因為人體中的大部分細菌都是有益的,至少是無害的。所以,簡單的握手並不會把太多疾病傳染到別人那裏。

最初,研究者只採集了51個大學生手上的細菌樣本,並用最新的細菌基因檢測工具分析了細菌的分佈和種類。為了證明研究結果的科 學性,研究者又採集了1000雙不同職業和社會層次的人的手。到現在為止,研究者從實驗參與者的手上共發現了4742 種細菌,平均每隻手上有150種細菌,其中有5種是所有人共有的。

此外,左手和右手共有的細菌只佔雙手細菌總數的17 %。兩隻手上細菌的差別,是因為每個人都習慣用一隻手接觸更多的東西。對抗細菌的最好辦法是經常洗手,但洗手並不能徹 底消滅細菌。

“洗手後,細菌會很快重新繁殖。而且洗手時,大部分細菌還是會想辦法留在手上。”科奈特説就算是真的有很 多細菌也不可怕。美國每年都有2000萬新發哮喘病人,原因是在過去30年,美國人更愛乾淨了,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很 少接觸到病源,沒辦法建立免疫系統。愛乾淨的結果是,身體的抵抗力下降,反而更容易生病。

當然,這並不是説就要對細菌 不管不顧,適當使用消毒液可以達到殺死一部分細菌的功能。此外,還要看看每天接觸到的東西夠不夠清潔,比如手機。在最近的細菌調查中,平均每隻手機上寄居的細菌多達10種240株,其中有39株為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後洗手前,別 忘了用消毒液擦拭手可能接觸的東西,包括電腦和手機。最關鍵的是,得增強自身免疫力。

為了達到真正有效驅除病原菌的目的,洗手要按一定的程序進行,下面是洗手六部曲:

●用温水徹底打濕雙手;

●在手掌上塗上肥皂或倒入一定量的洗手液;

●兩手掌相對搓揉數秒鐘,產生豐富的泡沫,然後徹底搓洗雙手至少10~15秒鐘;

●特別注意手背、手指間、指甲縫等部位,也別忘了手腕部;

●在流動的水下衝洗雙手,直到把所有的肥皂或洗手液殘留物都徹底沖洗乾淨;

●用紙巾或毛巾擦乾雙手,或者用熱風機吹乾雙手。

2、用肥皂還是洗手液?(寶寶能用洗手液麼)

洗手是用肥皂好還是洗手液好?是否標有抗菌的肥皂和洗手液除菌更有效?其實在家裏,只要按步驟充分洗淨雙手,肥皂還是洗手液,抗不抗菌都沒有太大的區別。然而在公共場所,洗手液比固體肥皂相對更合適,因為洗手液是每次按壓後取得一定的量,較少有被污染的問題,而固體肥皂則因放置和被人們反覆接觸,容易被各種病原菌污染。如果與感染源接觸過(如護理病人後),可以用含酒精的消毒洗手液,進一步消毒和清洗。

3、怎樣才算洗乾淨了?

很多時候人們洗手只是蜻蜓點水,沾點水,塗上肥皂,馬上就沖掉,整個過程3~5秒鐘就完事,甚至用手在水裏蘸一下就算洗過了,這樣洗手很不到位。要把手洗乾淨,除了要將肉眼可見的污漬洗掉外,每次洗手需要雙手塗滿肥皂反覆搓揉10秒鐘以上,然後再用流動水沖洗乾淨。如果懷疑接觸了感染源,還需要反覆按照以上步驟徹底清洗。

4、在流動的水下洗手和在盆裏洗手效果一樣嗎?

在將肥皂和洗手液沖洗乾淨時,應該採用將雙手下垂,讓水從手腕、手背到指尖的順序進行沖洗,這樣就不會讓髒水再次污染手腕和前臂。用臉盆盛水洗手,祛除病原菌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如果幾個人在同一盆水中洗手,不僅起不到除菌的效果,甚至還可能帶來交叉感染,染上更多的病原菌。

5、洗完手後怎樣關水龍頭?

在打開水龍頭的時候,手上的髒東西已部分轉移到水龍頭開關上,洗完手如果直接用手關水,會造成再次污染。因此,在公共場所最好使用“感應式”或“腳踏式”的水龍頭;如果必須用手關,可以在洗完手後用乾淨的紙巾包裹在開關上關水,或者在洗手的同時用肥皂和水洗淨水龍頭開關。

6、擦乾雙手是必須的嗎?

擦乾雙手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一個重要的步驟。如果不徹底擦乾雙手,病原菌很容易在潮濕的表皮上殘留並迅速繁殖,使用不清潔的擦手紙或擦手毛巾,雙手也會再次被病原菌污染,前功盡棄。因此,在洗完手後一定要用乾淨的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包括指縫等處,也可以用熱風機吹乾。實在沒有條件時,可以將雙手自然晾乾。在家裏,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擦手毛巾,並經常清洗。

7、什麼時候需要給孩子洗手?(過度洗手當心“洗”出皮炎)

一般來説,在下列情況下,一定要敦促和幫助孩子洗淨雙手:

●每次吃飯前,或接觸食物以前;

●上衞生間前後;

●與動物嬉戲後;

●户外活動後或外出回家後;

●咳嗽、打噴嚏、擤鼻涕後;

●雙手有明顯的污漬時;

●與病人接觸後。

8、怎樣在頻繁洗手的同時保護好手部皮膚?(“百露德”兒童洗手液不合格)

經常洗手雖然有助於預防疾病,但也容易造成手部皮膚乾燥、粗糙。所以,要在督促孩子洗手的同時,注意保護好他的手部皮膚:

●用温度適合的水洗手,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選用性質温和的肥皂或洗手液;

●用紙巾或毛巾吸乾雙手,而不是用力擦;

●洗完手後抹上護手霜;

●經常幫孩子剪去指甲,清除指甲邊緣的肉刺。

9、如果沒有水,怎樣保持雙手乾淨?

有時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比如在旅途中,無法做到隨時用乾淨的水洗手,這時可以使用濕紙巾、酒精擦手液等擦淨雙手。這些產品可以在商店買到,最好購買一些小包裝的濕紙巾、擦手液,放在隨身攜帶的小包裏和私家車上,以備不時之需。

讓孩子愛上洗手的小竅門:

●每天和孩子一起洗幾次手,讓孩子覺得洗手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肥皂和毛巾,激發他使用它們的好奇心。

●洗手時與孩子一起哼唱一定長度的歌曲,如唱一遍“生日快樂歌”,大約就是10~15秒鐘,邊唱歌邊洗手,一舉兩得。

小毛巾大隱患 6個月細菌增萬倍

由於長期受傳統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的影響,許多消費者一直延續着不科學的毛巾使用方法,如一巾多用、多人一巾、不破不換等,不但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還對身體健康存在危害。

近七成人不會正確用毛巾

中國家紡協會曾在5個城市進行過一次毛巾使用習慣的調研活動,結果發現,65%的受訪者不知道毛巾的正確使用方法,35%的人有時臉部會有輕微瘙癢,卻不知道可能是毛巾引起的。由於生活習慣及過去經濟和生產條件的制約,我國毛巾消費水平一直處於低位,僅人均1.2條/年。相比之下,日本的毛巾消費量是我國的6倍,歐美國家是我國的7倍。在發達國家,毛巾不僅是一種洗浴工具,更體現了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在他們的洗手間裏,會整整齊齊地掛着五六條,甚至十幾條毛巾。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己專用的毛巾,而且洗臉、擦手、洗腳,分得清清楚楚。

從毛巾的歷史上看,中國人用上毛巾的時間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最初,毛巾是由巾帕發展而來的。傳説最早的帕誕生於古埃及民間,是用蒲草編織的,可以拭去汗水,也可遮擋刺眼的驕陽,這就是毛巾的原型。古羅馬時期的手帕更先進,用亞麻布製成,並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這時的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工具,而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徵。最有趣的是法國,以前歐洲上流社會的手帕有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三角形和多邊形等。法國路易十六時期,皇后瑪利亞痴迷手帕,尤其對正方形手帕情有獨鍾,於是路易十六在1785年定下手帕為正方形的規矩,沿用至今。

1811年,法國生產出世界上第一條毛巾。但這也不是平常百姓用得起的,因為它完全用蠶絲織成。1848年,英國人生產出了棉紗毛巾,終於使毛巾逐漸普及,但當時的生產技術遠遠趕不上大眾的需求。隨着工業革命的推進,美國人率先開始了對毛巾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毛巾也由此進入尋常百姓家。西風東漸,毛巾漸漸傳入了日本。1894年,日本開始自行生產毛巾,並銷往中國,毛巾也漸漸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用6個月,細菌增萬倍

中國家紡協會在上述調研中,對167條毛巾進行了菌落檢測,結果顯示,多數毛巾含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常引起切口、創傷等局部化膿性感染,也可引起肺炎、偽膜性腸炎、心包炎等,甚至敗血症等全身感染;大腸桿菌容易引起嬰兒嚴重腹瀉和敗血症;白色念珠菌在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可能會入侵細胞,引發疾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也做過一個實驗:把新毛巾、使用3個月的毛巾和使用6個月以上的毛巾分別進行細菌培養,結果發現,以每平方釐米計算,新毛巾菌落在100這個數量級上,3個月的毛巾菌落在一萬這個數量級,而使用6個月的毛巾,培養皿上幾乎長滿了菌落,估計在一百萬這個數量級,其中主要是革蘭染色陽性的細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等可能致病的細菌。後者原本是人體腸道的正常菌羣,可如果侵襲了傷口,就可能引發感染。

上述實驗都提示我們:第一,擦洗不同部位時,應使用不同毛巾,因為一個部位的正常菌羣,到了人體的另一個部位,就有可能引發疾病。第二,錯誤使用毛巾可能會對人體有害,特別是對於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或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有引發感染的可能。

微波爐消毒,滅菌率98%以上

毛巾之所以會成為“藏污納垢”之地,主要有3個原因。其一,毛巾的主要成分棉纖維是管狀結構,含有中空的胞腔,可以儲存水分,濕度是細菌存活最重要的條件。其二,毛巾常被放在濕熱的衞生間裏,通風、透氣性較差,缺乏陽光直射,這樣的環境適合細菌生長。其三,人體皮膚上的油脂、灰塵、皮屑、蟎蟲、汗液等排泄物都會堆積在毛巾上,如果不定期清洗,就容易導致細菌成倍繁殖,引發交叉感染。

毛巾要一人一條分開用,不同部位不共用,至少3個月換一次。平時要有意識地清洗,有條件者可採用下面3種方法滅菌:1.微波爐消毒,細菌消滅率達98%以上。將清洗後的毛巾放入微波爐專用保鮮盒,微波3~5分鐘即可。2.中性洗滌劑消毒,能保持毛巾的柔軟性。3.高温消毒,用沸水煮5分鐘或高壓鍋蒸10~15分鐘,但會影響毛巾的色牢度和強度,不建議經常使用。

購買毛巾也是一門學問。毛巾買對了,也能減少對健康的危害。一看外觀:毛巾縫製是否精細、整齊,毛圈是否平整,色彩是否均勻。二摸手感:乾硬的毛巾會傷害皮膚,優質毛巾手感蓬鬆、柔軟而無滑膩感,握於拳內鬆軟而有彈性,拍打無棉絨脱落。三聞氣味:合格的毛巾印染材料有保障,不會沾上設備油漬或其他污垢,無異味。四測吸水性:品質好的毛巾如果滴上水滴,能迅速吸收;而劣質毛巾擦在臉上滑溜溜的,不吸水,不去污。最後需要提醒的是,消費者應儘量到大型商場、超市或專賣店選購毛巾。合格的毛巾產品應有規範的標識,並標明生產廠家、產地、電話、商標、執行標準、洗滌方式等。

食物包裹保鮮膜,細菌更多

很多人都覺得使用保鮮膜不僅能夠讓食物保鮮,而且還能夠杜絕細菌的繁殖,讓食物吃的更加的放心,那麼實事真的如此麼?

有人説:西瓜切開後不能用保鮮膜封好放冰箱,這樣會產生更多細菌。還不如直接就放冰箱。對此,我們認為不正確:用不用保鮮膜,都會有細菌,但不用保鮮膜,細菌更多。若直接將西瓜“赤裸裸”地放進冰箱,會增加其感染冰箱內其他食物細菌的機會。此外,用無細菌污染的保鮮膜封好存放,也可以減少西瓜切面的水分散失,起到保鮮的作用。

今幸膠囊健康資訊建議不要用普通膠袋裝食物。一來普通的塑料袋無法密封食物,二來其成分中的乙基己基胺(DEHA)容易析出,會致癌。建議用pC、pE、pp和鋼化玻璃等安全材料,一般耐温範圍-20~120℃,既可存放冰箱,也可放微波爐。

若想保鮮效果更完美,保鮮盒是最好的選擇:“保鮮膜和保鮮袋的耐用性和密封性較差,亦不能避免食物串味。而合格的保鮮容器基本不含有害物質,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絕氣體流通和水分流失,可以更長時間保持食物的新鮮。”

不論是用保鮮膜或是保鮮盒儲存食物,都不是長久之計,最好是儘快吃掉這些食物,不要長久的存放。平時可以堅持服用今幸膠囊,調節自身的免疫力,讓身體能夠通過自身的免疫調節殺滅一些有害的病菌,讓身體能夠更加適應環境的變化。

隨着人們工作節奏的加快,很多的人都沒有機會吃上新鮮的飯菜,無法吃上新鮮的水果,很多蔬菜水果都是通過一些人工的添加劑來保證其不腐爛。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更加要從源頭上保證飲食的安全和健康。

提防“細菌炸彈” 解剖生活藏污最多地方

來自美國國家衞生基金會的家庭安全專家Cheryl Luptowski表示,你經常處理食物,烹調出一道道美味佳餚的廚房其實才是最多細菌的地方!

細菌炸彈大拆破-廚房篇

1、抹布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微生物學教授查爾斯·戈巴研究發現,海綿和抹布上,每6.5平方釐米平均帶菌數分別為1000萬個和100萬個。另外,抹布還容易攜帶大量大腸桿菌等病菌。因此,抹布應經常更換,每天使用後最好用開水燙洗5~10分鐘,或每週消毒兩次。

2、廚房水池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環境微生物學教授凱利·雷諾茲表示,廚房水池是不可忽視的藏菌地。因此,水果蔬菜不要直接放入水池中清洗。專家建議,每次洗碗後,可用熱水清洗水池,水池邊沿常被忽略,需要格外注意清潔。清洗乾淨後,最好用乾布將水池擦乾,以免因潮濕滋生細菌和黴菌。

3、廚具

潮濕的廚具堆在櫃子裏,水分難以蒸發,便會滋生大量細菌。如果不通風,菜板有可能出現黴點。潮濕的環境還會引來蟑螂、潮濕蟲等。宋廣生表示,廚具通風最重要,可把菜刀、鍋鏟、勺子等掛在牆上,筷子放進底面不封閉的筷子籠裏,掛在通風處。廚房要經常開窗,既減少油煙污染,又能保證空氣流通。

4、冰箱

如果食物塞得過滿,不僅影響冰箱製冷,還會促使食物間細菌交叉感染。存放食物時,生肉應放在最下層,並保證與即食食物和果蔬分開。美國一項涉及160個家庭的調查發現,電冰箱隔斷裏的黴菌檢測率為83%,應每週至少擦洗1次。

5、攪拌機的密封墊圈

用完攪拌機,大家都會去清洗攪拌甁、刀片、蓋子之類的部件,但是密封墊圈一般很少人會想起要拆出來洗,於是呢,細菌就在這裏安居樂業了——所以呢,每次用完,一定要全部拆出來用熱的肥皂水洗乾淨,然後擦乾或風乾之後再收起來。

細菌炸彈大拆破-居家篇

1、家電

除了電視、電腦等,有些電器體積雖小,但輻射卻不可小視,比如收音機、充電器、滅蚊燈等。最好別放卧室,如果確實需要,最好放在遠離牀鋪的牆角,插線板至少要離牀頭2米遠。國家室內環境質檢中心主任宋廣生提醒,電器還是灰塵大户,要定期擦拭。

2、空調

中國疾控中心、上海疾控中心與復旦大學等機構檢測證實,大多數家庭空調中,細菌、黴菌超標。人們使用空調時通常緊閉門窗,導致室內空氣流通較差,空調吹出的風攜帶病菌進入唿吸道,容易引發唿吸系統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因此,應經常清潔空調濾網並消毒,並用專業消毒劑清洗空調散熱片。

3、靠枕

很多人喜歡把靠枕放在牀頭,睡覺時疊在枕頭上,這樣做對頸椎和睡眠都不好。另外,專家指出,靠枕還會藏匿蟎蟲、灰塵等,人吸入後容易誘發支氣管疾病。此外,牀上堆放的雜物過多,不僅佔用空間,讓人睡得不自在,還會給人造成心理壓力。因此,最好不放或減少牀頭的靠枕數量,並勤換勤洗。

4、地毯

地毯不易打掃,時間長了,細菌、蟎蟲便會隨着灰塵、食品碎屑的堆積,在地毯上“安營紮寨”,腳接觸到了就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專家指出,有過敏疾病史的人儘量不要用地毯。如果使用,就要及時除塵、除蟎。大廳、走廊等走動頻繁處的地毯,每週應吸塵2~3次,卧室的至少每週吸塵一次。

5、沙發

研究顯示,沙發扶手、靠背以及縫隙中的細菌數量一點不亞於馬桶圈。尤其是纖維較粗的布沙發,更容易滯留灰塵,而且更易吸潮。如果不常清潔,就會滋生黴菌、蟎蟲,污染居室環境。專家指出,保持沙發清潔非常重要,每週要定期除塵,建議先用乾毛巾拍打,把浮塵去掉,布沙發可再用濕毛巾擦拭,或罩上沙發套,皮沙發可用專門皮革擦洗劑清潔。

細菌炸彈大拆破-貼身安全篇

1、軟包牀頭

雖然這種牀頭看起來上檔次,但卻給細菌提供了繁衍場所。宋廣生指出,大部分軟包牀頭採用織物或皮面軟包,由於紡織品表面有縫隙,再加上造型特殊和內部海綿填充,容易隱藏細菌、黴菌和蟎蟲。倚靠牀頭時,隱匿的細菌就可能損害健康,使人患上過敏性皮炎、唿吸系統疾病等。有些軟包牀頭材料不合格,還會造成甲醛和苯污染。因此,牀頭要經常擦拭,注意通風使其乾透,還可以做個牀頭套,定期拆洗。另外,使用軟包牀頭的卧室最好通風向陽。

2、被子

被褥上的塵蟎、身體脱落的皮屑等如果被人吸入,可能造成過敏反應。抖被子時最好打開加濕器或去洗手間,因為濕度大可以防止灰塵飄散。專家建議,被子要勤曬,最好能在陽光下曬2~3小時,被罩也要勤洗勤換。

3、枕頭

枕頭是每天陪伴我們度過甜蜜8小時的親密夥伴,可它也是各種病塬微生物和寄生蟲聚集的“避風港”。研究發現,使用時間超過18個月的枕頭可能含有大量真菌、死皮和塵蟎,繼續使用容易誘發或加重過敏、哮喘和鼻竇炎等疾病。有時候頭髮上的油膩、灰塵、頭屑都會粘在上面,尤其是男性分泌物更多,形成油污,如果長時間不更換,就能看到枕套上面黃黃的一層,這裏就成為細菌的棲身之所;晚上睡覺要是貼面唿吸,很容易把枕頭上的細菌吸入氣管。專家指出,枕頭因為填充的枕芯不同,使用期限也有差別,但都要經常拍打、清洗、暴曬。

4、抽水馬桶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發現,抽水馬桶平均每平方英寸(約6.5平方釐米)帶菌數為320萬,衝廁時,水霧可濺起高達1.83米,地板、水池及牙刷等都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如廁後最好蓋上蓋子衝馬桶,並將牙刷等日用品遠離馬桶。

5、牙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調查發現,附着在牙刷上的細菌有上億之多。家人共用牙刷、同用一個牙杯、牙刷放在洗手間、牙刷刷頭朝下、不及時更換牙刷等,都會造成細菌滋生。因此,每個人都要有專用的牙刷和牙杯,牙刷使用後要頭朝上放於陰涼通風處,最好不要放在衞生間。另外,美國牙醫協會建議,每隔叁四個月就要更換牙刷。

生活小智慧 6個居家細節不容忽視

細節一:衞生間太潮易得病

衞生間可能是整個屋內最易潮濕的地方了,潮濕的環境是真菌、細菌滋生、繁殖的温牀,易誘發唿吸道疾病。所以,衞生間最好能夠開窗通風,濕毛巾最好是晾在通風處。如果衞生間不通風,最好等毛巾幹後再放入衞生間。要保持下水道暢通,要勤開排氣扇。有條件的可做個電地暖起到除濕的作用,讓衞生間更益健康。

細節二:屋裏花多眼睛累

很多人喜歡在屋內擺放各種植物養眼,其實不然,室內擺放植物要少而精。室內擺放植物太多,會破壞環境的整體感,不僅難以起到調節心情的作用,還會造成視覺疲勞。而某些大型盆景類植物會在晚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所以最好白天放室內,晚上植物和人不宜共居一室,否則會造成室內空氣污濁。

細節三:選對窗簾睡個好覺

窗簾的選擇,對於睡眠有很大的幫助。植絨面料的窗簾較為厚重,吸音、遮光效果好;選用紅、黑配合的窗簾,有助於儘快入眠。

細節四:馬桶刷應該半年一換

馬桶刷用久了刷毛會脱落,容易藏污納垢,最好半年一換。如果放在不透風的容器裏,也容易滋生細菌。

細節五:裝飾房間少用油畫

當家居環境越來越講究個性氛圍時,形形色色的裝飾畫便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專家提醒,在用油畫裝飾房間時,要儘量少用。油畫顏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可溶銻、砷、鋇、鉛、汞、硒等元素,如果被人體過量攝入,會危害健康,而且深色顏料中的金屬含量往往較高。

細節六:牀墊別老睡一面

牀墊每天會陪伴您約8小時,是與您的身體甚至是健康聯繫最緊密的。牀墊老睡一面,容易導致彈簧變形、牀墊凹陷。新牀墊最好隔2~3個月調換一下正反面和轉換方向。

正確洗手比選擇產品更重要

炎炎夏日,各種微生物也異常活躍,容易引發腸道疾病和手足口病,洗手除菌十分必要。但究竟用什麼清潔產品、怎麼洗,才能更有效去除手上那些看不到的細菌呢?

記者上週在家樂福食品安全一級檢測室裏,請檢測人員模擬人們洗手的慣用方法,使用香皂、肥皂、洗手液、免洗液、濕紙巾等洗手產品,來測試洗手前後的菌落總數變化。

經過24小時的微生物培養,結果顯示,用不同的洗手產品,或用清水直接沖洗,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手上的部分細菌。但從實驗數據來看,使用洗手產品後,菌落總數最高的依然可達到448cfu/g(cfu/g 菌落形成單位,表示每克樣品中含有的微生物羣落總數),最低的能降到160cfu/g。

採用正確的洗手方法,加上使用淨手產品,手上的菌落總數僅殘留74cfu/g。

“手洗得乾不乾淨,關鍵還是在於方法。”該檢測室有關負責人稱,很多人洗手都只衝洗手心、手背,但諸如虎口、指尖、指間、指肚、關節等細節部位,基本少有涉及。從實驗也能看出,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帶來的效果更明顯、更有效。因此大家洗手時不要以為用了好淨手產品“隨便搓搓就行”,重點還是要採用正確的洗手方法。

■ 小貼士

正確洗手方法

正確的洗手方法,持續的時間應該在40秒到60秒。

第一步 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摩擦;

第二步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

第三步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第四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五步 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六步 搓洗手腕,交換進行。最後在流動水下衝淨、擦乾。

■ 實驗

1 濕紙巾能擦去64%細菌

實驗目的:測試未正確洗手時清潔產品的除菌效果

實驗地點:家樂福食品安全一級檢測室

實驗過程:人們的手一般都會接觸錢幣,而錢幣上都會帶有很多細菌,此次實驗就模擬人在摸了錢後,看手上的菌落總數,實驗人員先拿塗抹棒在模擬者的手上塗抹取樣。

緊接着,模擬者分別採取直接清水沖洗及香皂、肥皂、洗手液、免洗液、濕紙巾等清潔產品清洗,用大家慣用的揉搓沖洗方法,清洗30秒鐘,再塗抹棒取樣。

隨後在無菌室裏,塗抹棒中的樣品被倒入培養皿中,加入培養基,在恆温培養箱中進行24小時的微生物培養,最後計數,得到菌落總數的情況。

實驗結果:1天之後,菌落總數的數據出來。家樂福食品安全一級檢測室負責人介紹,在此次實驗中,濕紙巾、洗手液的清洗效果比其他洗手產品更明顯一些,不過,這些用簡單的方法洗手,細菌的去除率最高的可達到64%,最低的只有11.3%。

2 正確洗手減菌效果更明顯

實驗目的:如何洗手才能更乾淨

實驗地點:家樂福食品安全一級檢測室

實驗過程:隨機選用任一款洗手產品,模擬者分別採用簡單方法和正確方法來洗手,對比效果。這裏的簡單方法為手心手背直接揉搓,不清洗指尖、指間、虎口、關節、指肚等部位。

實驗結果:使用淨手產品簡單沖洗後,手上的菌落總數仍殘留有256cfu/g,而使用正確方法加淨手產品來洗手,菌落總數只剩74cfu/g,是此次所有實驗中的最低值。

結語:除了飯前要洗手外我們還需要在上廁所前與廁所後洗手,還有就是一個愛洗手的好習慣是需要養成的,如果你偶爾洗那麼一兩次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如果你的寶寶也不愛洗手的話,你可以學習下文章的方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