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養生誤區>

冬季養生保健必知 切勿踏入四大養生誤區

養生誤區 閲讀(1.02W)

誤區之1過分誇張綠茶的防病功效

冬季養生保健必知 切勿踏入四大養生誤區

有位專家在講座上説:“日本健康普查做得最好,每年都會在全國範圍進行,他們在普查中發現,40歲以上的人體內都存在數量不等的癌細胞,可為什麼有的人能轉變成癌症,有的人卻沒事?這和喝什麼茶有很大的關係,每天喝4杯綠茶,癌細胞就不分裂了,即使分裂也要推遲若干年。”

稍有健康常識的人都知道,引起癌症的因素很多,預防也應該是多方面的,與是否飲用綠茶沒有直接的關係,説飲用綠茶有一定的健康保健作用,沒有人反對,但説患癌症與不喝綠茶有關,這種結論顯然過於草率,綠茶中富含茶多酚,它是抗癌的,綠茶具有豐富的茶單寧,有了它血管就不容易破裂等説法都有些言過其實。

簡而言之,綠茶就是不經發酵的茶。茶葉中有近300種化學物質,綠茶的加工相對比較簡單,損失的成分特別是揮發油類物質就略少一些,在100克綠茶中,含維生素C19毫克、維生素E9.57毫克、鈣325毫克、鎂196毫克,而100克花茶的含量是,維生素C26毫克、維生素E12.73毫克、鈣454毫克,鎂192毫克,幾乎是相差無幾的。既然它們的營養物質相差無幾,説的太神奇了,是不是有些離譜呢?

誤區之2過分強調酸奶的營養

不知從何時起,酸奶被大家一致推崇,有時甚至把它的作用説得神乎其神。

從營養學角度講,牛奶和酸奶的營養成分相差無幾,我國權威部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衞生研究所編着的《食物成分表》中清楚顯示:二者主要營養指標是每100克奶含蛋白3克、脂肪3.2克、維生素B 0.03毫克、鉀120毫克、鈣114毫克、鎂19毫克;而每100克酸奶含蛋白2.5克、含脂肪2.7克、維生素B0.03毫克、鉀135毫克、鈣161毫克、鎂15毫克。數據表明,牛奶和酸奶的營養成分基本相似,所差的只是乳酸桿菌而已,科學的解釋應該是,牛奶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乳酸,促進了蛋白質的分解,使之有益於人體的消化和吸收,對腸胃功能差的人更有益。

誤區之3過分神化的玉米卵磷脂

某位專家在講座上説,美國醫學會曾公佈一個驚人發現,美國的土着居民印地安人(確切地説是在保留地仍然過着傳統生活的印地安人),他們幾乎沒有患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原來他們的主要食物是玉米,玉米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要想補充卵磷脂,每天都吃老玉米,既省錢又有效。

120年前,法國人在蛋黃中發現了一種含有磷的脂類,取名“卵磷脂”,又稱“蛋黃素”。後來人們發現大豆、玉米等食物中也含有這種物質。其實卵磷脂還是在蛋黃中含量最多,約有10%,質地也是最純的。但是由於蛋黃的膽固醇含量同樣高,所以人們不敢過多地食用蛋黃來獲取卵磷脂。

實驗證明,植物中富含卵磷脂僅次於蛋黃的是大豆。而不是玉米。所以市場上銷售的多是大豆卵磷脂,健康學家和醫生都認為,卵磷脂是人體內構成細胞膜的成分之一,並參與細胞的新陳代謝,是人體必須的營養成分。它還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如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參與神經遞質“乙酰膽鹼”的合成等,但是,卵磷脂並不是防治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靈丹妙藥。你假如每天都吃玉米,不光不能得到卵磷脂還會引起副作用,因為玉米中的尼克酸為結合型,不能被吸收利用。容易引起“賴皮病”,表現為皮炎、腹瀉和痴呆。

誤區之4過分吹噓的“螺旋藻”

“螺旋藻是20世紀人類保健領域的劃時代的偉大發現,這一發現轟動了全世界,那麼,這螺旋藻到底神奇到何等地步呢?它1克便等於1000克各種蔬菜的總和,8克螺旋藻可以維持生命40天……”

然而,在科學數據面前。螺旋藻神話不攻自破。我們僅以維生素C為例,同樣是100克的重量,螺旋藻含有維生素C是5~8毫克,而柿子椒為72毫克,西紅柿是19毫克,菜花是82毫克,柑桔是35~68毫克。只是在蛋白質的含量上螺旋藻有相當優勢,它含量高達60%~70%,任何水果和蔬菜不能望其項背。但是,這也不應成為被神化的依據,每種食物的營養成分各有所長,這方面的含量多一些,那方面就少一些,切不可誇大事實。

看看8克螺旋藻都包含什麼東西吧:蛋白質5.6克、碳水化合物2.0克、脂肪0.56克、水分0.5克,除此之外,其他成分微乎其微。這麼點東西怎麼能維持動物40天的生命?

着名漫畫家左川患心臟病,能做的治療都做了,可就是不見好轉。最後他採取相對消極的辦法,除了吃必須的藥物外,就是睡覺休息,沒想到這個消極的辦法竟然治好頑疾。以後,每遇患心臟病的朋友,左川就推薦他的“睡覺治療法”。人家不信,反問他:“你搞錯了吧,沒聽人家説生命在於運動啊!”

當然,這樣説絕不是拋棄科學,蔑視規律,恰恰相反。科學、規律都是以充分尊重個體獨特性為前提的,有一組左右人類健康因素的數字,讓人看了感到欣慰:60%取決於自己,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環境。看來,健康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用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每一天,用自己的方式,結合別人的建議,安排有規律的生活,健康一定不會離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