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心理健康>

正確看待“社交形象焦慮症”

心理健康 閲讀(2.86W)

“發完自拍會關注多少人點贊,發完語音會自己點開再聽一遍,一旦自己製造了冷場就會很難過,自認為存在感薄弱……”一看這些“症狀”,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習慣對號入座的低頭族們將之稱為“社交形象焦慮”,並自嘲“這是病,得治。

正確看待“社交形象焦慮症”

正確看待“社交形象焦慮症”

“社交形象焦慮症”是啥?

1、發完語音會再聽一遍

重聽自己發出的語音,是想確定自己有沒有説清楚。重聽語音算“中槍率”較高的“症狀”,絕大部分原因是想聽聽自己有沒有説清楚。不過,也有的稱包括“自戀成分”。

2、發完朋友圈會關注回覆

在朋友圈或者空間發完狀態,會關注回覆是網友提的最多的“病狀”。很多人都會每次在朋友圈發完狀態都會默默地關注瀏覽量和點贊量。其實,還是希望自己所髮狀態能有人關注,並且以後等對方發動態的時候再贊回去,禮尚往來。

3、最怕羣聊時“空氣突然安靜”

擔心自己在羣裏發言沒人理會的人也不在少數。“我最怕自己在羣裏説話沒人迴應,很尷尬。”

“社交形象焦慮”不是病

這種所謂的“焦慮症”真的算是病嗎?所謂的“社交形象焦慮症”只不過是言過其實的調侃,而並非官方認可的心理疾病。在社交網絡平台上期待點贊、和轉發並不羞恥,期待落空而產生的輕微焦慮情緒也並非“病發”。這些舉動中所瀰漫着的“快來關注我”的渴望,不過是人類最基本需求。以上提及的種種“症狀”,與其説是焦慮症表現,不如説是低自尊感引起的正常行為。

將注意力轉到“內容”上

那麼,在如今互聯網社交網絡裏,為何會有這麼多人有“焦慮”產生?

這是因為這類人羣太在乎外界的評價,對別人的反應非常敏感,容易忽視個人的能力和優勢。比如發信息給別人沒有及時收到回覆,他可能認為是自己的卑微、存在感薄弱而導致他人的漠視,而不去具體分析各種可能性,比如收件人也許手機沒電或忙於其他等。

要緩解這種焦慮最重要的是不要壓抑自己,而且將注意力放到“內容”上。比如,在髮狀態之前簡單想一下,自己發這條狀態的動機是什麼。另外,關注自己所分享的內容,就事論事,不要什麼都上升到對自己的人格和能力評價上,讓自己在交流中更輕鬆。

這些症狀你中了幾條?

1、發自拍時,會擔心自己不夠上相,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尤其敏感負面評價。

2、在羣組裏發言時,如果沒有得到其他人及時回覆,會立刻擔心自己説錯話。

3、比較喜歡發負面狀態,如悲傷、憤怒、挫折和焦慮等。

4、秀恩愛,期望通過別人的迴應來確定自己的幸福。

5、隔段時間就換一下朋友圈主頁背景,刪掉以前的照片,取消對某些人的關注等。

3點社交形象焦慮症應對策略

1、低自尊者在遇到挫折,比如得到他人負面評價時,會將原因歸結於自身穩定的特質上,比如發信息給別人沒有及時收到回覆,他可能認為是自己的卑微而導致他人的漠視,而不去具體分析各種可能性,比如收件人也許手機沒電或忙於其他等。

2、對自身評價的不穩定會使低自尊者過分依賴他人的看法,將生活主動權拱手於他人。這些都帶來了社交焦慮情緒,比如過分關注他人看法,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不能很好處理人際摩擦等等。

3、對自己的消極評價,改變了低自尊者的注意偏向,使他不再關注與對方討論的話題內容,而是想掩蓋自己的不足,避免讓他人發現。因此,當他人對自己的某些方面做出評價時,他會非常敏感——因為他太看重自己的“表現”,所以對於一些人來説,與低自尊者交流本身是缺乏樂趣的。

負面情緒和秀恩愛的狀態當然可以發,沒必要在這上面壓抑自己。但是可以在髮狀態之前簡單想一下,自己發這條狀態的動機是什麼:是發泄情緒和分享幸福,還是為了得到關心,或者通過別人的贊確認自己喜歡現在的戀人?如果是後者,試着剋制自己那麼一兩次,慢慢來;其次,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內容”上來,就事論事,對錯都具體分析,不要什麼都上升到對自己的人格和能力評價上,讓自己在交流中更輕鬆。學會忘卻“自我”,把事情做好,通過經歷去認識自己,而非他人。慢慢地,自尊自然就會爬上來,人際焦慮感就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