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心理健康>

5種情緒給你幸福感

心理健康 閲讀(1.74W)

樂觀能護心

5種情緒給你幸福感

一項彙集了200多項相關研究的文獻回顧表明:與性格不樂觀的人相比,生性樂觀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只有前者的一半。最近一項研究還發現,在社交圈,經常使用“堅強”、“信仰”、“克服”等代表正面情緒詞彙的人,心臟病的死亡風險會降低。樂觀的人最重要的特徵是,不會把生命中的一件壞事泛化成全部,不會因兒媳婦的一句“菜太鹹”引申為她對我不滿,不會因為老闆的一句批評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樂觀的人不是不會悲觀,而是會積極調整,不讓自己長時間沉浸在悲觀中。

事實上,我自己也是一個偶爾悲觀的人,卻一直在努力學習如何勇敢樂觀地生活。多年的歷練讓我相信,幸福的能力是可以學習的,痛苦也可以修煉出智慧和從容。結合我自己的經驗看,建議大家從以下幾方面學習樂觀:第一,接受。樂觀和悲觀是解釋和看待世界的兩種不同風格,首先要接受自己相對悲觀的事實,並做好“持久戰”的準備,畢竟改變好比給我們的大腦通路重新“佈線”,需要時間;第二,用心觀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哪怕處於心靈低谷,也要相信美好的事情隨時發生;第三,採用“反事實”的思維方式訓練。舉個我的例子,有次我在外旅遊,打算回北京的那個下午,接到物業電話説樓下投訴我家漏水。我的第一個念頭是:“真倒黴”,但接着馬上意識到:“還好我馬上要回去了,要是旅遊第一天那不更倒黴”。此外,多和樂觀的人相處,學習他們看問題的方式。

助人為樂改善腦神經

同情和關心他人可以提高迷走神經功能。它是腦神經中最長且分佈最廣的一對神經,支配呼吸和消化系統的大多數器官,以及心臟的感覺、運動以及腺體的分泌。美國的積極心理學家芭芭拉·弗雷德裏克森發現,僅6周的慈愛冥想訓練,就可以對迷走神經產生積極影響,使情緒得到提升,身體機能得到改善,血壓更平穩,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會降低。

在充斥着功利主義、消費主義的快節奏社會,很多人生活在不滿或不安當中,同情和關心他人的利他行為變得越來越稀缺。事實上,利他行為,最終受益的是自己。它會讓你更有力量,帶給你存在感和意義感;會讓你覺得自己更幸運;能帶來更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當你遇到困難時也會有更多人向你伸出援手。幫助別人的方式有很多,給新來的同事一個微笑,聽別人説他想説的話,給別人講笑話等都可以。

勇敢提升免疫力

來場探險旅行、突破自己做件從未做過的事情,都是我們人生中難得的幸福經歷。研究發現,勇氣能給人帶來積極正面的情緒,提高免疫力,減少抑鬱等。

想要勇敢,就要克服恐懼和怯懦。首先,跟恐懼講和。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能與內心的恐懼和怯懦講和,不是説我沒有了恐懼,而是恐懼本身不再是我關注的焦點,我擺脱了它,不再受它的綁架,這樣一來,反而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問題本身上;其次,彌補不足。恐懼往往是因為我們對事情沒有把握,存在能力欠缺、經驗不足或認識不到位的情況,因此要不斷深入反思,把自己的短板補上去;再次,“切割”複雜任務。我們可以把複雜的事情轉變成一個個小任務;最後,用“萬一成功”的好處激勵自己。比如有些老年人不好意思交新朋友,就可以想想如果交友成功,以後的生活又多了一個玩伴,一份樂趣。

感恩可降壓助眠

研究發現,經常表達感恩之情的人,心理壓力更小,愉悦度更高,睡眠也更好。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感恩練習,是向我們最熟悉的人表達愛和感謝。我們對他們的付出習以為常,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感恩最不好意思表達,但又最有必要。在等車、下班路上給對方發個感恩的信息,給對方一個驚喜,相信一定會收到熱烈迴應。從細節入手也是感恩的關鍵,用心去體會大自然花草盛開與凋謝的美麗,用心感知別人為你所做的點滴,哪怕是一句安慰,一個舉手之勞。

此外,經常變換感恩的內容和形式,也會讓我們更能堅持下去,比如除了用日記寫下發生的好事外,也可以通過朋友圈分享美好,這能獲得更多的迴應,將你的感恩放大。

善待自己不抑鬱

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善待自己的人對身心健康有更強的預防意識,更不容易抑鬱,也更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出現異常會積極就醫,並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生活的忙碌和艱辛,讓很多人覺得沒有時間善待自己。但幸福不能活在等待中,不能説等我兒子結婚了,我才能幸福;等子女回家了,我才能開心。善待自己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愛惜身體。我們習慣把自己的身體當成工具,卻不注重保養它,但身體不好,幸福度會大大降低;二是多點“我時間”。這源自國外非常有名的一個詞“Me Time”。建議大家改變看電視、玩遊戲等被動休息方式,轉而採用散步、冥想、聽音樂、閲讀、畫畫等主動休息的方式,被動休息容易讓你更空虛,而主動休息則有更強的參與感,會覺得更有意義;第三,對“更好的自己”抱有期待。我們要相信自己能配得上更好的生活,這樣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去追求,而不是陷入“生活太苦”的悲歎中;第四,享受過程。做事過於看重成敗,被忽略的不只是路邊的風景,還有人生的體會,也容易讓自己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