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中藥>

臭樟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中藥 閲讀(8.39K)

很多人對臭樟並不很清楚,所以在對臭樟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於疾病治療。

臭樟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白樟、香樟

【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雲南樟的果實或木材。

【原形態】雲南樟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灰褐色,縱裂,具香氣;枝條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5-3.5cm,近無毛;葉片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5cm,寬4-6.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或近圓形,兩側有時不對稱,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色,幼時下面被微柔毛,後脱落無毛,或略被微柔毛,羽狀脈,稀離基三出脈,側脈4-5對,側脈脈腋在上面明顯隆起,下面有明顯腺窩,窩穴內被毛或近無毛,網脈微細不明顯;革質。圓錐花序腋生,長4-10cm,無毛;花兩性,長約3mm,淡黃色;花梗長1-2mm,無毛;花被筒倒錐形,長約1mm,花破裂片6,寬卵圓形,長約2mm,花被外面疏被白色微柔毛,內面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花絲被短柔毛,第1、2輪雄蕊長約1.4mm,花葯卵圓形,與花絲等長,4室,內向瓣裂,花絲無腺體;第3輪雄蕊長約1.6mm,花葯長圓形,長約1mm,4室,外向瓣裂,花絲近基部有1對心形腺體;退化雄蕊3,長三角形,連柄長不及1mm,柄被短柔毛,位於最內一輪;子房卵圓形,直徑約1.2mm,無毛,花柱長約1.2mm,柱頭微3裂,果實球形,直徑約1cm,黑色;果託倒圓錐形,長約1cm,先端直徑約6mm,邊緣波狀。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佈】生態環境:生於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栽培】1.生物學特性 喜温暖濕潤氣候。常生於山麓、溪谷石巖縫隙或次生闊葉林中。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在疏鬆濕潤的土壤生長最快,萌芽力強。

【化學成份】葉含揮發油,油中含樟烯(camphene),α-蒎烯(α-pin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樟腦(camphor),檸檬醛(citral),癸醛(capric aldehyde),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eketone),桉葉素(cinoole),丁香油酚(eugenol)。

【性味】辛;苦;温

【歸經】肺;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行氣止痛。主風寒感冒;咳嗽;風濕痺痛;脘腹脹痛;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浸酒,果實6-9g,木材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説了這麼多,可以看到臭樟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於這些,大家不妨多瞭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