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中藥>

薏苡仁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中藥 閲讀(1.72W)

薏苡仁湯對於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薏苡仁湯,因為薏苡仁湯不僅對疾病有着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物質。現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祕面紗吧。

薏苡仁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處方】薏苡仁(一兩) 當歸(一兩) 芍藥(一兩) 麻黃(一兩) 官桂(一兩) 甘草(炙.一兩) 蒼朮(米泔浸一宿.去皮.挫炒.一兩)

【功能主治】治中風手足流注疼痛,麻痺不仁,難以屈伸。

【用法用量】上挫,每服七錢半,水二盞,生薑七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自汗減麻黃;熱減官桂。

【摘錄】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處方】桔梗30克 甘草60克 薏苡仁90克

【製法】上藥銼碎,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痰濕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煎,入糯米為引,米軟為度、食後服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薏苡仁(炒)防己 赤小豆(炒)甘草(炙)各等分

【製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風腫在脾,脣口瞤動,或生結核,或為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加生薑3片,煎至32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薏苡仁 瓜蔞仁各9克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各6克 白芍3克

【功能主治】清熱散結,活血消腫。治腸癰腹中疼痛,或脹滿不食,小便澀滯。

【用法用量】上藥以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三

【別名】薏苡湯

【處方】薏苡仁1兩,當歸1兩,芍藥1兩,麻黃1兩,官桂1兩,甘草(炙)1兩,蒼朮(米泔浸1宿,去皮,銼,炒)1兩。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中風。手足流注疼痛,麻痺不仁,難以屈伸。寒痺疼痛。

【用法用量】薏苡湯(《醫門法律》卷三)。

【摘錄】《奇效良方》卷二

【處方】薏苡仁1兩,防風(去叉)1兩,桂(去粗皮)1兩,當歸(切,焙)1兩,酸棗仁(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海桐皮半兩,萆薢半兩,芎藭3分。

【製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肝虛筋脈不利,腹急筋見,脅肋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二

【別名】苡仁湯

【處方】薏苡仁(炒)、防己、赤小豆(炒)、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風腫在脾,脣口瞤動,或生結核,或為浮腫。

【用法用量】苡仁湯(《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摘錄】《醫方類聚》卷七十七引《濟生》

【處方】薏苡仁2兩,獨活(去蘆頭)1兩,茵芋1兩,細辛(去苗葉)1兩,桂(去粗皮)1兩,側子(炮裂,去皮臍)1兩,防風(去叉)1兩,酸棗仁(微炒)1兩,麻黃(去根節,先煮,去沫,焙)1兩,五加皮1兩,羚羊角(鎊)1兩,甘草(炙,銼)半兩。

【製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體虛風邪所中,攻走皮膚,狀如刺劃。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拍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二

【處方】薏苡仁1兩半,五味子1兩半,覆盆子1兩,生乾地黃(銼,焙)1兩,枸杞子1兩,紫蘇莖葉1兩,黃耆(細銼)1兩,木通1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處方】薏苡仁1升,醇苦酒3升。

【功能主治】肺癰。

【用法用量】煮取1升,温令頓服。有膿血當吐。

【摘錄】方出《外台》卷十引《古今錄驗》,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

【處方】薏苡仁2兩,羌活(去蘆頭)2兩,蔓荊實2兩,荊芥穗2兩,白朮1兩,木瓜(去核)1兩,防風(去叉)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甘草(炙)1兩。

【製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肝痺。筋脈不利,拘攣急痛,夜卧多驚,上氣煩滿。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1盞,去滓,稍熱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九

【處方】薏苡仁2兩,白朮2兩,茯苓1兩,麥門冬1兩(去心),桂心半兩,熟地黃2兩(切,焙),甘草半兩(炙紫色),厚朴1兩(姜制,焙乾)。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車論》

【處方】薏苡仁1兩,酸棗仁1兩,防風(去叉)1兩,人蔘1兩,甘菊花1兩,地骨皮(銼)1兩,紫蘇子1兩,甘草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汗後,煩滿多睡,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荊芥、薄荷、生薑各少許,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睡多冷服,不睡熱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別名】瓜子仁湯、瓜蔞仁湯、瓜蔞子湯、薏仁湯

【處方】薏苡仁3錢,瓜蔞仁3錢,牡丹皮2錢,桃仁(去皮尖)2錢。

【功能主治】腸癰。腹中(疒丂)痛,或脹滿不食,小便澀;婦人產後惡露不盡,或經後瘀血作痛,或腸胃停滯,瘀血作痛,或作癰患。

【用法用量】瓜子仁湯(《外科發揮》卷四)。瓜蔞仁湯(《醫統》卷八)、瓜蔞子湯(《外科正宗》卷三)、薏苡湯(《金鑑》卷六十七)。

【摘錄】《外科發揮》卷四

【處方】薏苡仁1兩,芎藭1兩,石膏(碎研)1兩,羌活(去蘆頭)3分,柏子仁(研)1兩,酸棗仁(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

【製法】上藥除研者,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肝臟風氣,四肢筋脈攣急,身體強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二

【處方】薏苡仁5合,萎蕤3兩,生薑3兩,茯神3兩,生犀角末2兩,烏梅7枚,麥門冬(去心)3合,竹瀝3合,白蜜1合。

【製法】上切。

【功能主治】暴風,手足癱瘓,言語謇澀,神情恍惚,遊風散走。

【用法用量】以水8升緩煮,取2升7合汁,絞去滓,納竹瀝、白蜜攪調,細細飲之,10日服1劑。

【注意】忌食米醋、油脂、陳敗難消等物。

【摘錄】《外台》卷十四引《近效方》

看完了本文對薏苡仁湯的介紹之後,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症狀時學會去應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説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