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中藥>

黃耆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中藥 閲讀(1.95W)

黃耆散是一種中藥方劑,能起到增強身體免疫力,調理機能的作用,那麼你知道黃耆散要用到哪些藥材原料嗎?一起來看一下。

黃耆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處方】黃耆(蜜炙)麥門冬(去心)熟地黃(酒灑,九蒸九曬)桔梗(炒)白芍藥各15克 甘草7.5克(炙)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咳嗽、咯血成勞,肌體消瘦,四肢倦怠,腳無力,眼睛疼。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薑3片,煎取16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五

【處方】黃耆(去蘆,蜜炙)赤芍藥 茵陳各60克 石膏120克 麥門冬(去心)豉各30克 甘草(炙)15克

【製法】哎咀。

【功能主治】治黃汗。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薑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黃耆1錢半,柴胡1錢半,幹葛1錢半,甘草(炙)1錢半。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涼肌膚散熱。主小兒壯熱不退,瘡疹。。

【用法用量】每服1錢,薄荷3葉,水5分,煎至3分,空心呷服。

【摘錄】《普濟方》卷四○三

【處方】黃耆、柴胡、幹葛、甘草、人蔘各等分(一方無人蔘,用薄荷葉3葉煎)。

【功能主治】退熱調養。主小兒瘡疹,壯熱煩渴。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白水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四○三

【處方】黃耆半兩(銼),黃連半兩(去須),甘草(生銼)半兩,黃芩(去黑心)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髓黃。病人四肢疼痛無力,好眠冷地,身體遍黃,次變青綠色,脣齒俱白,眼帶微腫,身體赤色。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粳米泔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一

【處方】黃耆1兩(銼),桑根白皮(銼細)1兩,葛根(銼)2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三消渴疾,肌膚瘦弱,飲水不休,小便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煎燖豬湯,澄清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處方】黃耆1兩(薄切),羌活1兩(去蘆頭),白附子1兩(炮),蒺藜子1兩(炒去角),茴香子(炒)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腎臟風上攻頭面,下注腳膝。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用羊腎1只,批破,納入藥,濕紙裹,燖火煨令熟,空心用温酒嚼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處方】黃耆(去苗,細銼)1兩,牡蠣(燒,研如粉)1兩,麻黃根1兩,知母(銼,煉幹)1兩,人蔘1兩。

【製法】上為細末,研令極細。

【功能主治】久瘧,四肢虛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未發前用河水煎小麥湯調下,未愈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處方】黃耆3兩(銼),人蔘3兩,防風3兩(去叉),防己3兩,生乾地黃3兩(焙),桔梗3兩(炒),芍藥3兩,黃芩3兩(去黑心),澤瀉3兩,石南葉3兩,紫菀3兩(去苗土),桂3兩(去粗皮),甘草3兩(炙),牛膝3兩(酒浸1宿,切,焙),白朮3兩(米泔浸1宿,銼),赤茯苓(去黑皮)3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順肺氣。主齆鼻。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温酒調下。如要丸,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亦温酒下。4時服食。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一六

【處方】黃耆1兩(銼),柴胡1兩(去苗),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熟乾地黃1兩,白朮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當歸3分,甘草半兩(負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少力,身體疼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二十九

【處方】黃耆3分(銼),黃連1兩(去須微炒),生乾地黃2兩,黃柏半兩(銼),黃芩半兩,犀角屑半兩,龍骨3分,地榆半兩(銼),當歸3分。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熱痢。下赤黃膿,腹痛心煩。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五十九

【處方】黃耆1兩(銼),人蔘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當歸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石斛1兩(去根,銼),白朮1兩,山茱萸1兩,白茯苓1兩,桂心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不足,臟腑虛弱,四肢乏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錄】《聖惠》卷二十七

【處方】黃耆1兩(銼),白朮半兩,羚羊角屑半兩,木香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白芍藥半兩,芎藭半兩,白茯苓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後風虛勞損,羸瘦,不思飲食,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錄】《聖惠》卷八十一

【處方】青皮、陳皮、黃耆、茯神、厚朴、茯苓、訶子、砂仁、丁香、木香、甘草、白朮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兒疳證。身體潮熱,煩躁不可安卧,飲食不進,小便如泔,頭面赤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加生薑1片,煎,去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

【處方】芰草、柴胡、茯神、地骨皮、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進食。主小兒疳熱。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用白湯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

【處方】黃耆、木通、葛根。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盜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學綱目》卷十七

【處方】黃耆(鹽炒)半兩,茯苓1兩。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1-2錢,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三引《經驗良方》

【處方】黃耆1兩(銼),人蔘3分(去蘆頭),五味子3分,牛膝1兩(去苗),白朮1兩,桂心3分,當歸3分,續斷3分,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肉蓯蓉1兩(酒浸1宿,去皺皮,炙令幹)。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羸瘦,四肢少力,睡卧不定,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錄】《聖惠》卷二十八

【別名】黃耆湯

【處方】黃耆3分(銼),白鮮皮半兩,防風2分(去蘆頭),黃芩3分,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挫)。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風疹,壯熱心躁。

【用法用量】黃耆湯(《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摘錄】《聖惠》卷九十一

【處方】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當歸1兩,牛膝1兩(去苗),五味子1兩,桂心1兩,人蔘1兩(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熟乾地黃1兩,白芍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小腹裏急,少氣羸弱,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二十七

【處方】黃耆1兩(銼),芍藥1兩,細辛1兩(去苗葉),瞿麥穗1兩,白芷1兩,薏苡仁1兩,人蔘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熟乾地黃(焙)1兩,赤小豆(醋浸,炒幹)3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癰潰漏.血脈空竭。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空心温酒調下,晚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別名】麥門冬湯

【處方】黃耆1兩(銼),人蔘半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桑根白皮1兩(銼),知母3分,栝樓根3分,黃連1兩(去須),石膏2兩,葛根半兩(銼),赤茯苓半兩,地骨皮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麥門冬湯(《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摘錄】《聖惠》卷五十三

【處方】黃耆1兩半(銼),麥門冬1兩(去心),木通1兩(銼),前胡2兩(去蘆頭),栝樓根2兩,赤芍藥1兩,川升麻1兩,甘草1兩(生,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知母1兩,赤茯苓1兩,黃芩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乳石發動,壯熱煩渴,身體疼痛,大小便滯澀,心胸裏悶,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竹葉30片、小麥100粒,煎至5分,去滓,又入生地黃汁1合,更煎2-3沸,不拘時候温服。

【摘錄】《聖惠》卷三十八

【處方】黃耆1兩(銼),赤茯苓3分,麥門冬3分(去心),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桑白皮3分,射干3分,桔梗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上焦浮熱,咳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

【別名】牡蠣散

【處方】牡蠣(煅)、黃耆、生地黃各等分。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血虛,自汗潮熱盜汗。

【用法用量】牡蠣散(《普濟方》卷三八五)。《衞生寶鑑》本方用法:每服一二錢,水一盞,小麥二三十粒,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温服。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處方】黃耆(銼,炒)3分,附子1兩(去皮臍,生用),桑黃(蜜炙熱)1兩,白礬(燒灰)半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脱肛。

【用法用量】洗後以新綿揾藥敷之,更以手挼入腸頭。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黃耆1兩半(銼),赤茯苓1兩半(去黑皮),木香1兩半,草豆蔻3分(去皮),桂3分(去粗皮),當歸3分(切,焙),桑根白皮3分(銼),防風3分(去叉),紫葳根3分(炙,銼,凌霄花根是也),甘草3分(炙,銼),續斷3分,澤瀉3分,甘遂半兩。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水分,遍身浮腫,煩悶喘渴,經水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小豆半匙;生薑1塊(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臨卧各1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處方】黃耆3兩(銼),枳殼(去瓤,麩炒)3兩,防風(去叉)1兩半。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血痔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晚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處方】黃耆1兩(細銼),桑根白皮1兩(細銼,炒),人蔘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3分。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大腸咳。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黃耆2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緩疽;惡脈毒腫。

【用法用量】敷瘡上,日1度。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九

【處方】黃耆2兩,甘草半兩,枳實30個(去皮),青州棗20個(2味搗爛,去核培幹,慢火煨)。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大便遠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米飲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

【處方】黃耆半兩(銼),白礬半兩(燒灰),附子(炮裂.去應臍)半兩,當歸2兩(切,焙),防風2兩(去叉),瓜蔞根2兩,芎藭2兩,黃芩2兩(去黑心),狸骨2兩(酒炙),甘草(炙)2兩,大黃1兩(銼,炒),乾薑1兩(炮),細辛1兩(去苗葉),露蜂房(炙)1兩,斑蝥5枚,芫青(2味並去翅足,糯米炒)5枚。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鼠瘻。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空心温酒調下,日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七

【處方】黃耆1兩半(銼),麻黃根(銼)1兩半,牡蠣(燒)2兩,知母(焙)半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後,虛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濃煎小麥湯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處方】黃耆1兩3分(細銼),狗脊1兩3分(去毛,銼),牡蠣1兩3分(煅),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3分,土瓜根3兩,赤石脂2兩半(研),萆薢2兩半(微炒,銼),牛膝2兩半(去苗,酒浸,切,焙,微炒),山茱萸2兩半。

【製法】上先搗8味為細散,更與赤石脂同研勻。

【功能主治】小便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食前酒調服,至午間、夜卧各1服。漸加至2錢匕。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處方】黃耆1兩,牛膝3分,白朮3分,陳橘皮3分,人蔘3分,桂心3分,白茯苓3分,白芍藥3分,當歸3分,麥門冬1兩,五味子半兩,甘草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勞。手足煩疼,羸瘦睏乏,兩脅裏急,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峯》卷九

【處方】黃耆1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赤茯苓1兩,當歸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生乾地黃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後口乾,煩悶心躁。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七十九

【處方】黃耆半兩(細研),五靈脂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血妄行入胃,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處方】嫩黃耆、嫩柴胡、蘇木、紫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雪天瘡疹難出,皮膚温壯,頭燒腳冷,呵欠困悶,無時驚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白水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四○三

【處方】黃耆1兩(銼),蛇蜕皮(炙令焦)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甲疽。

【用法用量】敷瘡上,日3-5度。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九

【處方】黃耆3分(銼),知母半兩,桑根白皮5兩,鼈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甘草1分(炙微赤,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白朮3分,豉1合。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後,體虛成勞,氣力羸,瘦弱,或寒或熱,狀如瘧,四肢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葱白3莖,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八

【處方】黃耆半兩(蜜炙),麥門冬半兩(水浥,去心),熟地黃半兩(酒灑,9蒸9曬,焙,稱),桔梗(炒)半兩,甘草1分(炙),白芍藥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因嗽咯血成勞,眼睛疼,四肢倦怠,腳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煎7分,去滓温服,日3服。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黃耆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陰;麥門冬氣味甘寒微苦,入手太陰少陰;熟地黃氣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陰;桔梗氣味苦平,入手太陰;白芍藥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能行十二經絡,能緩諸藥之性;加生薑以泄衞。此咳嗽咯血成勞諸症,非補氣補血之藥不能挽回也。

【摘錄】《本事》卷五

【處方】黃耆1兩,薏苡仁半兩,人蔘1分,甘草2錢。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通流榮衞,調適陰陽。主久嗽痰多,虛煩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温服。

【摘錄】《雞峯》卷十八

【處方】黃耆2兩(銼),白及2兩,白蘞2兩,黃明膠(炒令燥)2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糯米飲調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處方】黃耆1兩(銼),訶黎勒1兩(煨,用皮),桂心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白朮1兩,白茯苓1兩,草豆蔻1兩(去皮),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蔘3分(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氣不和,吃食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二十九

【處方】黃耆半兩(銼),連翹半兩,川升麻半兩,玄蔘1分,丹蔘1分,露蜂房1分(微炙),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疽腫及瘡癤,身體壯熱,口乾心躁。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放温服。

【摘錄】《聖惠》卷九十

【處方】黃耆(銼)、人蔘、地骨皮各等分。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盜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煎陳小麥湯調下,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處方】黃耆1兩(銼),人蔘1兩(去蘆頭),白茯苓2兩,柴胡半兩(去苗),當歸半兩,白朮1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桔梗半兩(去蘆頭),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寒熱,不能飲食,四肢羸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二十九

【處方】黃耆1分,知母1分,赤茯苓1分,甘草1分(炙),黃芩1分,麥冬5錢。

【功能主治】傷寒餘熱不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十三

【處方】人蔘3兩(去蘆),黃耆3兩(洗,捶破,蜜水炙香),半夏3兩(湯泡7遍,薄切旋入),白茯苓3兩(去皮),當歸3兩(去蘆,酒浸),麥芽3兩(炒),白朮(炒)3兩,白芍藥4兩,甘草(炙)1兩,肉桂1兩(去粗皮,不見火),神曲(炒)1兩。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病後羸乏,微發寒熱,精竭力弱,血氣勞傷,痰多嘔逆,不思飲食,骨節痠痛,嗽喘氣急,面色浮黃。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加生薑5片,棗子3個,水1盞半,煎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

【處方】黃耆1兩(銼),白朮1兩,白茯芩1兩,人蔘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五味子3分,熟乾地黃1兩半,牡蠣粉1兩。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盜汗,翕翕少氣,四肢乏力,咽乾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錄】《聖惠》卷二十九

【別名】黃耆湯

【處方】黃耆2兩(銼),白芍藥1兩,桂心1兩,當歸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白龍骨1兩,熟乾地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少氣,小便數,無力,不能食。

【用法用量】黃耆湯(《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摘錄】《聖惠》卷二十九

【處方】黃耆3分(銼),烏梅肉3枚(微炒),麥門冬3分(去心,焙),黃芩3分,白朮半兩,龍骨1兩,黃連半兩(微炒,去須)。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痢渴,心胸煩悶,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九十三

【處方】黃耆1兩,防風7錢半,當歸7錢半,白芍7錢半,乾地黃7錢半,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因失血,榮衞損而致勞氣,食後身疼倦,夜間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5錢,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食前温服。

【各家論述】用黃耆益陽氣而固表,防風為之使,歸、芍、地黃引氣藥以歸陰,甘草從中以和營衞。

【摘錄】《濟陰綱目》卷四

【處方】茯苓5分,黃耆5分(炒),當歸5分,川芎5分,白芍藥5分,白芷5分,升麻2分,山梔(炒)2分。

【功能主治】小兒痔瘡,並一切潰瘍,虛弱發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保嬰撮要》卷十四

【處方】黃耆、當歸、白藥子、人蔘、川芎、桂皮、白芷、甘草各等分。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驚瘤大如碗,實硬如石,難破者。

【用法用量】白水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四○六

【處方】黃耆1兩(銼),人蔘半兩(去蘆頭),赤芍藥半兩,麥門冬3分(去心),白朮3分,赤茯苓3分,羚羊角屑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前胡3分(去蘆頭),當歸半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氣血不調,發歇寒熱,胸膈煩躁,不思飲食,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七十

【處方】黃耆1兩(銼),赤芍藥1兩,桂心3分,五味子1兩,天門冬1兩(去心),白茯苓1兩(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銼),半夏3兩(湯洗7遍,去滑),人蔘1兩(去蘆頭),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生乾地黃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補虛,思食,助力。主肺勞氣,津夜不通,皮毛枯燥。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鯉魚、飴糖。

【摘錄】《聖惠》卷二十六

【處方】黃耆1兩,枳實1兩,土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瞭解到黃耆散對人體的養生功效是顯着的,但對於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並且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