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中藥>

勒魚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中藥 閲讀(3.16W)

在現代生活中,對於各種中草藥,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中勒魚是很常見的一種,那麼究竟勒魚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呢,我們一塊來看看。

勒魚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鰳(《篇海》),鯗魚(《正字通》),鱠魚、白鱗魚、克鰳魚、火鱗魚(《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

【來源】為鯡科動物 鰳魚

【原形態】體長而寬,很側扁;背緣窄,腹緣較背緣隆凸。體長約40釐米左右。頭小,頭上部通常有2條隆起的嵴,由吻部達頭後方。口大,向上傾斜。下頜發達,前頜骨小而短;上頜骨寬而短,後端達眼的中伺。上下頜、胯骨及舌上均有細齒。鱗薄。形圓,無側線,體側縱列鱗49~53,橫列鱗15。腹部有硬鋸齒狀稜鱗,腹鰭前為24~27,腹鰭後為12~15。背鰭短,15~17,起點距吻端及尾鰭基之距離相等,而在腹鰭起點後有一相當距離。臀鰭長,47~50,基部長約為背鰭基部的3倍。胸鰭末端幾達腹鰭。腹鰭極短小。尾鰭深叉形。體兩側及下方銀白色;體背、吻端、背鰭和尾鰭淡黃綠色;其他各鰭白色。

【生境分佈】分佈很廣,北自遼寧,南達海南均有。

【性味】①《綱目》:"甘,平,無毒。"

【歸經】《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能主治】①《綱目》:"開胃,暖中。"

【注意】《隨息居飲食譜》:"多食發風,醉者更甚。"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勒魚,出東南海中。 以四月至,漁人設網候之,聽水中有聲則魚至矣。有一次、二次、三次乃止。狀如鰣魚,小首細鱗,腹下有硬刺,如鰣腹之刺。頭上有骨,合之如鶴喙形。幹者謂之勒鯗,吳人嗜之。

獨特的生存環境賦予勒魚神奇的功效,經過上面內容的介紹,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在增長閲歷的同時,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