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中醫養生>

鍼灸治療面癱的方法詳解 一定要看哦!

中醫養生 閲讀(6.95K)

中醫的治療的原則是在不傷根本的情況下達到治療的目的,所以經絡學就是這麼一個道理,那麼鍼灸治療面癱是怎麼樣的呢?

鍼灸治療面癱的方法詳解 一定要看哦!

穴位詳解

印堂穴:位於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頭痛、通血絡等功效。

陽白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釐米處。一般 配太陽穴、睛明穴、魚腰穴治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上瞼下垂等。

太陽穴: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在兩眉梢後凹陷處。太陽穴的主治病症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祕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認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腦的青春常在,返老還童。當人們長時間連續用腦後,太陽穴往往會出現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施以按摩效果會非常顯著。 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於人體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找這個穴位時,可以先將雙手食指和中指併攏,放在緊靠鼻子兩側處,中指尖位於鼻子中部即鼻長二分之一處,拇指支撐在下頜骨的凹陷處,然後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陽白穴,地倉穴,頰車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攢竹穴治眼瞼(目閏)動。

迎香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脣溝中)。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壓此穴可止牙痛,還有通便功能。

地倉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

頰車穴:人體頰車穴位於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治療面癱一般向地倉穴透刺。

承漿穴:位於人體的面部,當頦脣溝的正中凹陷處。

顴髎穴:位於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主治口眼歪斜,眼瞼瞤動,目赤,目黃,齒痛,及面神經麻痺,三叉神經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翳風穴: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治面癱時可向下頜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道,是一個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顏面上的病,項牙痛、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

根據面神經解剖特點選擇穴位

(1)面神經幹鍼灸療法: 取患側完骨、翳風、耳垂下(耳垂與頰面皮膚交際點直下約3分,以指尖上下刮動有一直徑約3mm且使患者有酸脹感者之繩狀物即為面神經幹)。 病程在半月(2周)以內者灸法為主,採用温和灸,每次10~20分鐘,日2次。 病程在半月以上者,以針法為主,每次用上穴一穴,交替使用。耳垂下穴斜刺時,只捻轉,不提插,留針20分鐘。

(2)面神經定位診斷法選穴: 此法按面神經損害部位定位後選用不同穴位處方。 ①核上性面癱(中樞性):本證中醫多見於中風病,而不做面癱病診斷,面癱症狀只見口 無眼斜,或伴偏癱及外展神經受損等。針刺此型面癱,選兑端透巨 ,地倉透頰車、承漿透大迎、翳風、合谷;同時,應用頭針頂顳前斜線下2/5(即面運動區),取患部對側。面部各穴平補平瀉,頭針留針30分鐘,其間運針兩次,再次0.5分鐘,捻轉左右各2周,100轉。 ②乳突孔以下至末稍部位損害:本證只見單純周圍性面癱,此時選兑端透巨 ,地倉透頰車,承漿透大迎,陽白透魚腰,攢竹透絲竹空,四白透承泣,翳風,合谷。 ③面神經管至面神經核部位損害:本證見周圍性面癱並且兼有症狀複雜,基本方用兑端透巨 ,地倉透頰車,承漿透大迎,陽白透魚腰,攢竹透絲竹空,四白透承泣。再配穴如下: a 髓外根段:症見舌前2/3味覺減退,淚、唾分泌減少,配金津、玉液、海泉、睛明、攢竹等。 b 巖骨內段:在a取穴基礎上,有眩暈,共濟失調,聽力障礙加頭針暈聽區;有外耳道皰疹者加耳門透聽會,或聽會、完骨。 c 髓內根段:症狀見周圍性面癱,常伴病側外展神經癱、偏癱等,可按中樞病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