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傳統文化>

國粹麻將 這是中國對世界的第三大貢獻?

傳統文化 閲讀(1.3W)

麻將起源於中國,原屬皇家和王公貴族的遊戲,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到清朝中葉基本定型。麻將是八仙桌上的“長城”,是毛主席眼中“繼中醫、《紅樓夢》之後對世界的第三大貢獻”。

國粹麻將 這是中國對世界的第三大貢獻?

麻將的起源

相傳明朝名為萬餅條(或“萬秉章”)的人在“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為三種基礎花色。他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因此麻將基本張數為108張,代表着水滸裏的108位好漢。比如,牌中“九條”喻為“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灼;“東”、“南”、“西”、“北”則代表這些好漢來自東南西北四面八方;“中”、“發”、“白”是説這些人有的是中產階級,有的是高官貴族,有的則是白丁出身。山東人把摸牌讀作“麻”(注:音)牌,所以叫做麻將。另有人説麻將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縣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着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

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例如,“筒”即是槍筒;“索”即“束”,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此外“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藥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彭”的槍聲。那麼為何又叫“麻將”呢?在太倉地方方言叫“麻雀”為“麻將”,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

麻將裏的傳統文化

事實上,麻將並不是由某個人發明的,它注入了諸多傳統文化的精華元素,有着深奧的理學思想和文化內涵,從某種程度上講,麻將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包含了古代的天文曆法以及儒家、道家、兵家、陰陽家等各家的哲學思想。一副正宗的麻將牌是由六類42種圖案組成的,其中有序數牌108張、風牌(即東、南、西、北)16張,箭牌(中、發、白)12張,花牌(春、夏、秋、冬、梅、蘭、竹、菊)8張。這種組合來源於中國古代36天罡、72地煞的思想,反映了中國古人樸素的宇宙觀。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主要以五行説為代表,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等最基本的物質組成,和方位相配分別為: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已土。而中國古人又認為宇宙形態是天圓地方,所以,“白皮”代表地,“發”代表天,“發”是在人的最頂部,所以用發代表天。麻將牌中的萬、餅、條3種花色,則分別反映了物質的存在形式,數字則代表了物質存在的數量。在中國古代思想中,3為基數,9為極數,所以萬、餅、條分別有9張。另外,在麻將規則中,規定每人抓13張牌,而l3乘以4等於52,這正暗合了一年有52個星期的規律。

從麻將牌的牌面圖案設計來考量,不難發現,其實麻將牌中的每一張牌的圖案都具有某種寓意,暗含了某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訴求。以“花牌”為例,梅、蘭、竹、菊佔盡春、夏、秋、冬,被人稱為“四君子”。“梅”表示高潔傲岸,“蘭”代表幽雅空靈,“竹”象徵虛心有節,“菊”則暗示冷豔清貞。“中、發、白”3張牌就寓意着“中正”“發達”“純潔”之意。儒學講求公允平等,麻將本身於此也體現得較為充分。更為獨到的是,在114張組成的一副牌中,每張牌身價平等、作用相同,相互間沒有大小、主從、尊卑、好壞之分。儒學倡導的是“中庸之道”,教育人們在“忠恕”的原則下,加強人性修養,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此,從入局者的水平、心態和氣勢中都能反映出來。亦即牌品見人品。儘管牌桌上風雲變幻,暗藏玄機,有的人卻沉着冷靜,處驚不變,勝不驕,敗不餒;有的人急功近利,輸贏未見分曉,自己先亂了陣腳……

麻將作為一種實戰性很強的娛樂工具,要求遊戲者還要有兵家的思想。在遊戲中,如調張,疑牌不打,隔巡如生張等,都融入了兵家思想,至於在遊戲中的猜牌估張等現象,無不體現了遊戲者的鬥智鬥勇。通曉麻將的都知道,麻將的舍牌要根據牌面和牌桌上的變化來制定對策及戰略戰術,做到看上家、防下家、盯對家。有人説“麻場如戰場”一點也沒錯。“四四方方一座城,東南西北四個人”,兩兩相對,卻是各自為戰,在打麻將的過程中,人們之間互相防範,但在某一方做極大的牌時,另三家又可暫時聯合起來共同阻止其得逞。這些特點和古代聯眾抗衡等兵家思想不謀而合。麻將是符合許多國人文化品味、生活習性的一種具有廣泛參與度的遊戲。下棋的時候,講究走一步看三步,前瞻性的佈局謀篇,是最後勝利的法寶。但是麻將的博弈,不是靠算計,而是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採取相應對策,亦即審時度勢、善於做人,是一種智者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