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傳統文化>

回族最具影響力的手工業簡介

傳統文化 閲讀(3.29W)

明朝代元而興,原有的回回人和回回工匠大都歸附於明朝。於是原來在官營手工業作坊工作的工匠,大都成為個體工匠或轉入其它行業。隨着明代封建經濟的發展及回回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一些具有回回民族特色的手工業也應運而生,並不斷髮展壯大。在回回民族中,具有重要影響的手工業生產主要是:

回族最具影響力的手工業簡介

1.制香業。制香業是和回回傳統的香料貿易業相聯繫的。福建泉州蒲家,自元以來就一直從事制香行業。明初時因受迫害,逃亡永春、德化等地。但在到達永春、德化後,仍然繼續經營制香業。如蒲氏14世孫蒲世茂在永春創置的香浦室,一直延續至解放以後。北京的“香兒李家”,其祖傳制香業,據説也有數百年的歷史

2.製革業。製革也是回回人的傳統手工業,最初主要集中於西北河州和張家川兩地。此後又逐步發展至河南省周口、朱仙鎮、孟縣桑坡,山東省濟寧,甘肅省平涼等地。從業人數既多,技術力量也極雄厚。據説河南省的製革和皮毛生產,差不多全為回回人所壟斷。而河南的製革,又以桑坡最有名。俗有“人知桑坡,而不知孟縣”之説。

3.製藥業。回回醫藥,元代就已馳名遐邇。

1270年(元至元七年),元政府在大都就設有“廣惠司”,專職“修制御用回回藥物及和劑”,以為諸宿衞士治病。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又設“回回藥物院”“掌回回藥事”,影響之大,不難窺其一斑。在陝西、山西和江浙一帶,從元、明以來,民間還出現過不少靠賣藥為生的人。如丁鶴年,一生顛沛流離,為謀生存,就“寄居僧舍,賣藥以自給”。又如屯田於鈞州的回回人,也有不少經營製藥業的。據傳雲南孫繼魯家族,就是一個醫藥世家。

其子創置的“萬鬆草堂”藥店,直到近代,還以祕製丸、散、膏丹聞名。北京王回回膏藥、金回回膏藥、馬思遠藥錠,揚州夏子恆製作的明眼藥、止咳餅、神功救急丸等,都名聞遐邇。常州沙氏,還因善泡製中藥,在北京開設許多分店。此外,如洗染、製鹽、制皂、磨面加工、銅錫、採礦等也有一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