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李泌 被儒家掩蓋的一個天才“布衣宰相”

風雲人物 閲讀(4.67K)

自安史之亂以來,李泌是歷經肅宗、代宗、德宗三朝的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唐肅宗從長安逃到靈武,剛剛繼承皇位就把他兒時的好友李泌招到身邊,而李泌不居官職、不着官服,竟以山人的身份輔佐皇帝。唐肅宗與他入則同榻、出則同輦,留下了“著黃者聖人,著白者山人”的佳話。他為唐肅宗謀劃的戰略藍圖,堪比諸葛亮的《隆中對》,唐肅宗卻因為急於求成而未能採用,結果為唐朝中晚期的長期禍患埋下了種子。

李泌  被儒家掩蓋的一個天才“布衣宰相”

唐肅宗克復,遍賞功臣,唯獨李泌堅持退隱,自有一種功成名就而身退的飄逸與灑脱。唐代宗繼位,復招李泌入朝,但為朝中大臣所忌,李泌再次歸隱田園。直到唐德宗一朝,李泌在旋起旋落之後,正式被任命為朝廷宰相,從一介布衣道士一躍而當國柄、執國政,展示出傑出的政治才能。他北和回紇、南連雲南、西結大食,在地緣政治上對吐蕃形成包圍,從而為國力衰退的唐朝贏得了迴旋空間;他揖睦皇室、和諧君臣、澄清吏治、改革税賦、疏通漕運,上至天子家事,下及匹夫憂樂,無不治理得井井有條,為政治混亂的唐朝帶來了中興氣象。

少年英才崢嶸早露

李泌在兒時就表現出卓爾不羣的才華。年未弱冠,名即大震,那時就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並召之入宮,由此奠定了他與唐朝三代皇帝的淵源。從兒時鑄就的起點出發,將延伸出李泌輔翼三代皇帝的傳奇佳話。

唐玄宗召童子李泌入宮之時正在與當朝宰相燕國公張説對弈,就請張説來考考這位聲名遠播的少年奇才,看看他是否名副其實。張説以文學著稱於世,出的題目也相當見水平,他請李泌以“方圓動靜”作賦,並先為李泌做了一個示範,“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方圓動靜”,兩兩對稱,既需要準確解釋每個字的含義,又需要展現出方與圓、動與靜內在的辯證關係,在闡釋義理的基礎上,還要求做到語言工整、文辭優美,而這些都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對一個孩子而言,其難度可想而知。張説以棋盤與棋子作為比喻,正好應和了與皇帝對弈的情景,加上深厚的學養支撐,可以説是取象棋局之內、喻意棋局之外,已經是極其高明,這顯然給李泌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泌毫不遲疑,立即答道:“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一言之下,張説立即祝賀皇帝得到“奇童”,而唐玄宗也喜形於色,連連誇讚“是子精神,要大於身”。李泌的回答無論是義理之深、境界之高,還是用字之準、文辭之美,都遠出於張説之上。李泌沒有以目之所及的具體事物作為依託,而是直接以儒家思想中的“行義”和“用智”作為比喻,既破方圓之意,兼解儒家之思;而後面的“動若騁材,靜若得意”,則在一動一靜之間描摹出動靜相宜、進退得當的人生境界。“騁材”是要發揮才能、實現抱負,是為“動”,但是“得意”之後卻不能志得意滿、驕傲自負,而應該追求無為境界,是為“靜”。

一個孩童能有這樣深刻的思想、豁達的境界,並能以如此優美的文辭表達胸中所思,此非天才而何?這段傳奇佳話也被寫進了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三字經》,正所謂,“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而少年李泌説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恰如自己傳奇一生的一個隱喻,他將在自己漫長的一生中幾進幾退,騁材以輔佐皇帝,得意而退居山林,動靜相宜,剛柔相濟,終能在險象環生的政治鬥爭中全身而退。

少年李泌也引起了一代名相張九齡的青睞,“張九齡尤所獎愛,常引至卧內”。那時,張九齡又與大臣嚴挺之、蕭誠私交甚篤。嚴挺之向以秉性剛直而聞名於世,非常討厭蕭誠的諂媚,於是勸張九齡與蕭誠絕交,張九齡卻説嚴挺之鋒芒畢露,但是蕭誠卻“軟美可喜”,於是一時興起,命左右召蕭誠前來晤面。沒想到,這時李泌恰好傾聽在側,帥爾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軟美者乎?”意思是您憑藉正道直行而當上宰相,怎麼反而喜歡“軟美”的人呢?張九齡根本就沒想到這位小朋友竟然能開口勸諫,以凜然正氣規訓當朝宰相,由此感到了一種超越年齡的靈犀相通,不僅“改容謝之”,並且稱呼李泌為“小友”,足見心中讚賞憐愛之意。這段佳話表明當時李泌已然壯志在胸,無論他日後怎樣追求神仙不死之術,致君於堯舜的世俗夢想已經銘刻在一個少年的心中。

天寶年間,李泌常遊於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慕神仙不死術”,後來出山,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而早已年邁的唐玄宗仍然記得那個天資聰慧的少年,讓他在翰林供職,同時供奉東宮。就是在這段時間裏,後來成為唐肅宗的太子李亨與李泌結下了超越君臣的親密關係,從而開啟了李泌與三代君王的曠世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