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李鴻章並沒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

風雲人物 閲讀(7.63K)

1896年4月6日,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奧運會的故鄉希臘雅典舉行。此時李鴻章正在趕赴俄國聖彼得堡的路上,肯定是沒有帶員參加奧運會。事實上,李鴻章根本就沒有肩負這個任務,更談不上帶運動員參賽了。所有關於李鴻章帶員參加第一屆奧運會的故事全部是以訛傳訛的。

李鴻章並沒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中國體育博物館均無此事的相關證據。20世紀80年代,有中國專家訪問了國際奧委會設在瑞士洛桑的總部,專門詢問過這個問題,得到的答覆是無證可查。

奏摺裏從未提此事

1895年一年,李鴻章因為甲午戰爭的慘敗,其政治地位風雨飄搖,並且因簽訂《馬關條約》,已背“漢奸”的罵名。李鴻章為千夫所指,代朝廷受過,失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等職務。1896年2月,為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同時也為“聯俄製日”,李鴻章被派出訪歐美,進行了一次環球訪問。

自1895年至1896年正月——離奧運會只有3個月的時候,李鴻章所奏之折,幾乎為其一生中最少的一年,共計有9折。分別為:《軍機大臣密寄》,是關於重新啟用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談判的覆函;《預籌赴東議約情形折》,是關於與日本談判時是否割地的意見,提出普法戰爭都相互割地了,中國割地,然後“力圖自強之計”,“不嫌暫屈以求伸”;《軍機大臣密寄》,是朝廷對李鴻章全權處理談判的意見和處理之難的認同;《軍機處王大臣慶邸等公奏摺》,是關於敵情叵測,趕緊開始談判的摺子;《籲辭使俄折》,是李鴻章謝絕皇上點名他前往俄國參加俄國沙皇加冕典禮的摺子;

《使俄謝恩折》,是兩天後李鴻章不得不接受使俄使命而謝恩的摺子;《李經方隨往片》,是懇請帶兒子李經方一起出使歐美的摺子;《隨帶人員折》和《洋員參贊片》均是關於帶誰一起前往歐美的摺子。這些外國隨員,除了俄國人柯樂德以外(俄國未參加首屆1896年夏季奧運會),德國人德璀琳、法國人穆意索、英國人赫政、美國人杜維德這幾個人應該知道奧運會。奧運會這麼大的事情,即使朝廷不懂,總理衙門不懂,那麼李鴻章不至於不懂,因為這些隨員自己的祖國派人蔘加了,那麼如果李鴻章知道了或者接受了奧運會邀請,他是會和這些人談及此事的。但是,在出國訪問前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們提及任何關於奧運會的話。可以肯定地説,沒有任何外國的信件或者電文轉交給李鴻章,否則,以李鴻章處理國際事務的經驗,應該是會重視這一國際盛會的。

李為“國歌”作詞

因此,關鍵的問題不是尋找李鴻章是否帶員參加過奧運會,而是從奧委會的歷史檔案中查找它們是否曾經發出過對大清帝國的邀請函。

李鴻章訪問歐美之時,中國連國歌都沒有,如果參加奧運會,則升旗、奏國歌都無法實現。在聖彼得堡,他們臨時找了一首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後來成為清朝對外場合之代國歌,洋人稱之為《李中堂樂》。這首最早的近代國歌的出籠,證明了當時中國國際身份的尷尬局面。歌詞有曰: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但是,與人們想象中的或者創作中的一些形象不同,李鴻章出訪歐美,造成了西方一陣“李鴻章旋風”。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見了李鴻章後,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歐洲的報紙也把李鴻章與俾斯麥、英國首相格拉斯頓並稱“當今天下三大老”(是年李鴻章73歲,俾斯麥81歲,格拉斯頓87歲)。

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抵達紐約。為迎接李鴻章的到來,正在海濱度假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特地趕到紐約會見李鴻章。紐約港到處掛起了大清帝國的國旗,禮炮轟鳴,萬人空巷,李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禮遇”。在國內被視為“賣國賊”的李鴻章,竟然在當時的國際上塑造出一個開明、強大的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