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英雄神仙 名利雙收明哲保身的奇士張良

風雲人物 閲讀(2.85W)

在西漢開國的功臣中,張良是一個胸藏韜略、腹有奇謀、眼光高遠、長於決斷的人,正如劉邦所説:“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他是中國歷史上功成名就、名利雙收和善於明哲保身的典型人物。下邳拾履奇遇記張良,字子房,出生於戰國末期,是韓國貴族後裔。在戰國七雄中,韓國的國力較弱,一直在夾縫中生存。但張良所在的家庭在韓國卻堪稱顯赫之家。他的祖父張開地是韓國三朝元老,做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的丞相,德高望重,在韓國朝野上下深得眾望。他的父親張平雖然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沒有經過什麼大風大浪,卻也平步青雲,官運亨通,做過韓釐王、桓惠王的丞相。父子兩人歷相五朝,這在整個戰國時代恐怕都是個奇蹟。由此也可以看出,韓王對張家的恩寵確實非同尋常。這大概也是後來張良要誓死報效韓國的一個重要因素。

英雄神仙 名利雙收明哲保身的奇士張良

而就在這個時候,秦國加快了對東方六國的軍事行動。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軍大舉攻韓。韓軍當然不是這支虎狼之師的對手。一番交戰之後,韓軍大敗。秦軍攻佔了韓國都城,俘虜了韓王安,隨後盡取韓國領土,將其納入秦國版圖,置為潁川郡。韓國宣告滅亡。而這一年,距張良的父親張平去世恰恰20年。後來在博浪沙,張良行刺秦始皇也沒有成功,亡命到下邳城。在下邳城的亡命生涯中,張良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他意識到,對付秦朝這麼一個強大的王朝,光靠零星的恐怖行動是無法動搖它的根基的,也沒有辦法達到光復韓國的目的,必須想想其他辦法。張良開始變得穩重起來,那個血氣方剛的“憤青”漸漸消失了,他想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報仇復國之路。

一天,張良閒來無事在下邳橋上漫步,他在橋上踱來踱去,若有所思。這時,一位穿着粗布短衣、舉止有些異常的老翁來到張良旁邊。他仔細打量了一下張良,然後在橋邊坐下。剛坐下一會兒,老翁就故意把鞋脱下來扔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對張良説:“小夥子,你趕快下去把鞋給我撿上來!”張良聽了感到很驚訝,老翁與他素不相識,怎麼能以這種口吻跟他説話?一股無名火從心中陡然升起,他又轉念一想,老翁都一大把年紀了,跟他逞強算什麼本事呢!況且自己是被秦始皇通緝的要犯,萬一因為這件事露出了馬腳,被官府抓去就不妙了。於是,他強忍怒火,表現出一副樂於效勞的樣子,到橋下去把鞋撿了上來。可是,老翁不但不向他道謝,反而得寸進尺地説:“小夥子,替我穿上!”

這一次,張良並沒有生氣。他想,鞋都撿上來了,還生什麼氣呢?既然他叫我給他穿上,那我就好事做到底吧!張良二話沒説,就跪下來給老翁穿鞋。老翁伸出腳讓他把鞋穿好,臉上露出了意味深長的一笑,起身離去了。老翁離去的身影讓張良感到有些吃驚。先前來的時候,他還有些步履蹣跚,老態龍鍾,現在怎麼這樣瀟灑,甚至還有幾分飄逸。張良不由怔立當地。那老翁走出一里多地,又轉身走了回來,對張良説:“看來,你這小子還可以教導。記住我的話,五天後的拂曉在這裏和我相會。”張良沒有猶豫,立即跪下,説:“是。” 五天後的拂曉,張良如約前往。當他來到橋邊時,發現老翁已經先他到來了。看見張良,老翁很生氣,他説:“跟老人約會,應該先老人而到,沒想到你比我這個老頭子還後到,這是為什麼?”於是他轉身離去了,説,“五天以後還是這個地方,希望你下次不要遲到。”轉眼又到了第五天。這天雞剛叫,張良就起身前往。可是,當他到達橋邊時,發現老翁又先到了那裏。

這一次,老翁更加生氣,他説:“上次跟你説過不要遲到,怎麼又遲到了?”於是又轉身離去,離去時又説,“五天以後早點兒來,還是這個地方。”五天很快就到了,張良憋了一肚子氣,發誓這次一定要比老翁先到。還沒有到半夜,他就起身來到了橋邊。這一次,他終於比老翁先到,心裏暗自高興,心想看你這次還怎麼説我。過了一會兒,老翁也來了,他很高興地説:“年輕人,做事就應該這樣。”隨後,他拿出一本帛書,對張良説,“我看你是個可以教導的人。這些天,我是在考驗你的意志力,看你沉不沉得住氣。你終於達到了我的要求。現在我把這本書傳授給你。你要仔細研習,讀懂了這本書,你將來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我敢斷言,十年後你會發跡,十三年後你到濟北來見我。告訴你,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就是我。”老翁説完將書交給張良,轉身就離去了。從此,張良再也沒有見到這個成就他萬世英名的老翁。這位老翁就是歷史上傳説的黃石公。天亮以後,張良打開那本書,發現原來竟然是《太公兵法)(一説是《黃石公三略》)。張良覺得此書非同尋常,於是,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研習誦讀它,漸漸爛熟於心。對《太公兵法》諳熟於心的張良從此有了脱胎換骨的變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莽撞了,做什麼事都要謀而後動,逐漸成為了一位工於謀略的奇人。

在下邳期間,張良結識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這個人叫項伯。項伯和項梁是兄弟,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兄弟兩人都是項羽的叔父。楚國滅亡之後,項梁帶着侄兒項羽逃到了吳中,項伯則逃到了下邳。在下邳,他碰到了同是朝廷欽犯的張良。不過此時的張良已經隱姓埋名在下邳城裏住了很長一段時間,算是扎穩了腳跟,沒有人知道他就是那位策劃刺殺秦始皇的張良。項伯見到張良時,正苦於無處藏身,陷入了走投無路的窘境。張良果斷地收留了他,算是救了項伯一命。鴻門宴力挽狂瀾秦始皇雖然躲過了張良的行刺,但秦王朝並沒能因此而擺脱迅速敗亡的命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於出巡的途中。秦二世繼位後,變本加厲地用強權統治天下,鬧得民怨鼎沸。一場大的社會風暴即將來臨。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率先在大澤鄉舉起反秦大旗。起義軍攻州掠郡,不到兩個月就發展到幾十萬人。此時的歷史形勢也促使張良加入到了反秦起義的行列。他聚集了百餘名少年,拉起一支隊伍,在下邳一帶開展反秦活動。他自知靠手中這點人馬難成反秦氣候,打算去投靠一支實力比較雄厚的反秦隊伍。不久,一個叫景駒的人在留縣(今江蘇沛縣東南)自立為楚王,扯起反秦大旗,以“光復楚國”號召,四處招兵買馬,張良決定前往投靠景駒。

在途中,張良遇到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關鍵人物。這個人就是劉邦。劉邦是沛縣人,陳勝起義後,他率眾殺死了縣令,起兵反秦,自稱沛公。起兵不久,他的部將雍齒就背叛他,據守豐邑和他作對。劉邦率兵攻打他,卻不能取勝,很是苦惱,打算去景駒那裏搬取救兵,不想卻與張良相遇。劉邦素聞張良之名,對他早有幾分景仰;而張良也早就聽説過劉邦的不少傳奇故事。二人一見如故。張良以《太公兵法》中的策略去試探劉邦,想不到劉邦竟然一觸即通,不但能完全領會張良的意思,並且在應用上也能做到恰到好處。張良不禁感歎道:“沛公真是天生英才呀!”二人相見恨晚,於是將兵馬合為一處,統一歸劉邦指揮。劉邦封張良為廄將(統領騎兵的將領)。從此,張良的命運就緊緊地跟劉邦聯繫在了一起。張良不僅善於奇謀,而且還非常重視發動羣眾。他為劉邦總結出了這樣一條道理:戰爭不能光靠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還要輔之以政治手段。劉邦深知,在他的部下當中,善戰的武將眾多,懂兵法的高級參謀人員則太少,而像張良這樣工於奇謀的更是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他和張良一見如故;張良所提出的一系列戰略戰術思想,總是很適合他的胃口。之後的西征途中,張良給劉邦出了很多高明的主意,對劉邦成功率先進入關中、搶得逐鹿天下的先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207年10月,劉邦率軍向咸陽城進發,到達灞上(今陝西西安東南)。秦王子嬰不戰而降。劉邦順利抵達咸陽城。進入咸陽後,劉邦看到秦宮裏華美的陳設、漂亮的宮女,以及數不盡的金銀珠寶,作為一介市井之徒,他很難抵得住秦王朝宮室的誘惑,就想住下來快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