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曹雪芹傳説 去世後劉姥姥第一個來奔喪

風雲人物 閲讀(8.47K)

曹雪芹紀念館位於海淀區香山一帶的正白旗村,是一個幽靜的四合院。記者採訪時,由於前幾天剛下過雪,沒化的積雪伴着安靜的環境,不免讓人感受到文人的氣息,心也隨之靜了下來。這個紀念館的所在地正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也正因為曹雪芹曾住在這裏,並在此修改了聞名遐邇的著作《紅樓夢》,讓這一帶的老百姓都對曹雪芹既有欣賞又有崇敬,於是便把他的故事進行了再加工、演變,形成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曹雪芹的傳説。

曹雪芹傳説 去世後劉姥姥第一個來奔喪

代代人 口耳相傳

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的是,曹雪芹的傳説並沒有明確的傳承人,傳承的方式也有明顯的區別,並非像老手藝人那樣,父傳子、師帶徒,它是集體傳承的,即父親講故事給兒子、孫子聽,村裏人説給親戚、朋友知道。這樣一代代傳下來,雖不能説是具體哪一年開始流傳的,但至少可以確定的起始時間是清晚期,距今也已有140多年了。

海淀區香山一帶關於曹雪芹的故事和傳説涉及面很廣,包含有曹雪芹的個性、身世、經歷、親戚、朋友、曹雪芹如何寫作《紅樓夢》,曹雪芹的居所,曹雪芹如何扶危濟困等。百姓口耳相傳不僅保存了他的傳説故事,在曹雪芹相關文獻資料較少的情況下更加顯得寶貴與重要。

曹雪芹常聽“劉姥姥”講故事

樊志斌是北京曹雪芹學會成員,同時也是《曹雪芹西山傳説》的編輯。他介紹説,目前現知的曹雪芹傳説有100多個,而《紅樓夢》中也能發現不少傳説的影子。

“紅樓夢中的劉姥姥大家一定不陌生,這是一個很出彩兒的角色。寥寥幾筆,曹雪芹就把鄉下人那種樸實無華描寫得非常到位。而這個劉姥姥就很可能出自香山。”樊志斌説,當時劉姥姥住在地藏溝,她家從明朝就居住於此。當曹雪芹搬到正白旗村後,因為兩家離的近,所以兩人不時能碰面。曹雪芹好聊天,劉姥姥又有一肚子故事,於是曹雪芹沒事就找劉姥姥聽故事。曹雪芹去世的年七年級,第一個奔喪的就是劉姥姥,在討論把曹雪芹葬在何處時,也是劉姥姥第一個提議把他葬在地藏溝,因為那裏是劉姥姥自家開的山地。

《紅樓夢》中賈府來了幾個清客,曹雪芹寫到這裏時,想在名字上諷刺他們,於是就把其中一個取名為“胡斯賴”。但這個“胡斯賴”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這是香山地區的一種水果。這種水果是當地人用蘋果和檳子嫁接而成,樣子非常漂亮,可味道卻很乾澀,只適合在果盤裏擺着裝樣子。樊志斌説:“傳説中曹雪芹也是在香山知道這種水果的,給清客取這個名字就寓意他們是外表光鮮但沒什麼內在的人。”

口傳故事採集難

這些涉及曹雪芹的故事非常生動,可要想整理卻並不簡單。樊志斌等人在採風的過程中,幾乎走遍了附近的村子,詢問了十多個村民。作為民間文學,傳説有它獨特的特點。樊志斌稱,同一個人5年前講的內容,現在講肯定會不一樣,故事的主體雖然一樣但細節會發生變化。“傳説不等於歷史或真實,我們在這次採風的時候,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的傳説,可能是村民在這個村講,但是在那個村就沒有,給這個親戚講,給朋友就沒講過。還有一些老人去世了,兒子可能不會講了,有些老人搬到城裏去了,附近又沒人知道。”

如今百姓的娛樂生活大大豐富了,香山一帶也是如此,早已不是當年“聽媽媽講述過去的事情”的年代了。因此,很多傳説年輕人很少知道,只能找當地的老一輩打聽。樊志斌回憶,香山山頂有一位90多歲的老人,他講出了賈寶玉誇襲人是“公道老兒”的由來

“公道老兒”其實是一種植物,香山地區的人都喜歡種它。不過種它不為收穫,為的是劃清地界。有些人喜歡貪便宜,每年耕地的時候都往別人家多刨一點,被發現的時候還不承認。可有了“公道老兒”,一看便知道界限在哪,這塊地應該是誰的。因為它的根很深,所以愛貪小便宜的人想刨走很不容易。所以當地人就稱這種植物最“公道”。“曹雪芹當年在山頂住過,所以他很可能是當時知道的‘公道老兒’。只可惜我們第二年想再去找這位老人,卻得知他已經去世了。”

“很多人認為曹雪芹沒在白家灘待過,但山(泛指香山一帶)後有一個傳説,是一位九旬老人曾經講過的。他稱自己家裏三代都是給關帝廟看門的。當年他想把廟門口剷平,種點東西。結果他姥爺説了句‘你知道麼你鏟的就是當年曹雪芹住過的房子嗎’。”樊志斌稱,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傳説,但可惜採風時老爺子已經去世了,他們只能從女婿那得知二手版本。

採風中不免遇到嘴拙脣笨的村民,明明知道卻講不出來,或講得都七零八落,很多細節都沒了,只有幾句硬邦邦的話。此外,由於拆遷,村裏人一下子激增,原來只有幾十人、幾百人的村子,一下變成了幾萬人的大村。“原來一進村子打聽你們村兒歲數最大的就行了,但現在進村一問,人家都説‘我不是本村人,不知道’。這樣也給我們找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保護非遺從孩子抓起

正如《水滸傳》是由山東地區宋江造反的傳説而來一樣,傳説本身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財富,為精英文化提供了基礎。

曹雪芹的傳説流傳面很廣,圓明園、頤和園、香山、門頭村等地均有,而這些地區的老百姓對它的認知度也很高。曹雪芹的傳説不僅表達了老百姓對他的認知和懷念,也反映了老百姓對真善美的追求。可以説曹雪芹傳説是“紅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不論是從學術研究,還是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建設等方面,都是重要的文化遺產。

為了宣傳、保護曹雪芹的傳説,在曹雪芹紀念館設有展板,介紹曹雪芹的傳説。而在曹雪芹文化藝術節上,紀念館則邀請國小生參加曹雪芹故事會,通過讓國小生講曹雪芹的傳説的方式,讓學生們從小就對曹雪芹的傳説有所瞭解。同時,紀念館聯合皮影劇團演出了曹雪芹的傳説故事,用這樣生動的形式,傳播非遺。此外紀念館還出版了《曹雪芹西山傳説》的書及光盤。

樊志斌稱,自己正在計劃將曹雪芹的傳説變成動畫。“很多孩子都愛看動畫片《莫扎特的故事》,它就是從莫扎特小時候的故事取材而來的。可這是一個外國人的故事,其實咱們中國也有曹雪芹的傳説,如果同樣能編成動畫片,讓孩子們從小就接受這種真善美的教育,不僅對傳説的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孩子也是一種有效的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