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周瑜和孫策 娶走第一姐妹花的三國風流少年

風雲人物 閲讀(3.06W)

周瑜在三國中雖然不是天下第一名將,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弱冠之年而名震天下,領天下第一名戰——赤壁之戰,得天下第一詞人——蘇軾,作天下第一豪詞——赤壁懷古,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俠骨柔情,概莫如是!

周瑜和孫策 娶走第一姐妹花的三國風流少年

周瑜是揚州廬江郡舒縣(舒縣的故城,在今天廬江縣城之西)人。父親周異是洛陽縣的縣令,叔父周尚其後是袁術的丹陽太守,祖父做過什麼官,《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沒有寫明白,有一位“從祖父”周景,以及周景的兒子周忠,均做過漢朝的太尉(所謂“從祖父”是伯祖父,也可能是叔祖父。這種語義模糊的字眼,在中國文言文裏很多,在西洋語言中更多,例如cousin可能是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也可能是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並且可以被用來泛稱遠房的任何同輩或不同輩的親戚)。

有兩個cousins當過太尉,周瑜當得起“世家子”三個字。恰巧,孫堅為了本人要出去打董卓,家眷留在長沙不能放心,也不太願意送他們回吳郡富春縣(浙江富陽)去住;卻看中了這廬江郡舒縣的地方,把家眷搬到了舒縣來安頓。也許,孫堅與周異或另一位本地人是好朋友,是他所信賴得過的,堪以“託妻寄子”的人。

周瑜和孫策同年,小一個月,很快就與孫策成了“總角之交”。舒縣的縣城不大,青少年很容易碰面,即使他們的父親並不互相認識。

在當時,周瑜的家境要比孫策的家境富裕得多。周家是“土著”,而孫家是寄寓之民。周瑜好客,愛朋友,生性慷慨,於徵得家裏長輩的同意之後,就把城內大路南邊的大房子讓給孫策住了(不會是讓給孫策一個人帶了僕役來住,而極可能是讓給孫家全家來住。孫策當時還是一位少年,不曾結婚)。

周瑜對孫策“升堂拜母”。這是古人的一種進一步做朋友,以兄弟之禮相待的一種表示。孫策渡江進攻劉繇之時,周瑜奉了叔父周尚之命,帶兵、糧接濟他。孫策在江南(當時稱為江東)站穩了以後,周瑜放棄他在居巢縣的縣長地位,於建安三年來吳郡(曲阿縣)投奔孫策,孫策不只是親自出城來迎接他,不只是分給他五十匹馬、二千名兵士,而且道給他一隊“鼓吹”(軍樂隊),送給他一座很好的住宅。

這時候,他與孫策均是二十四歲,兩個人都是翩翻少年。老百姓在背後稱呼孫策“孫郎”,稱呼他為“周郎”。

孫策送給周瑜以“建威中郎將”的名義,叫他駐紮在牛渚(採石磯);不久,又叫他做春谷縣的縣長(春谷縣城舊址,在今天安徽繁昌縣的西北)。

孫策有志於對黃祖報殺了父親孫堅之仇,向西進軍;便任命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一起帶兵出發,攻下了(安徽潛山的)皖城。

他們在皖城遇到橋老太爺與兩位美麗的橋小姐。橋大小姐、橋二小姐(俗寫為大喬、小喬)。孫策娶了橋大小姐,周瑜娶了橋二小姐。兩對璧人,留下了千古佳話。今天安徽廬江縣的人,仍以這兩位橋家小姐為榮,相信她們是出生在廬江的美女。

據記載: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周瑜、孫策攻破皖城,得到橋公兩個女兒,皆國色天姿。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孫策對周瑜説:“橋公之女,雖經戰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慶幸了。”

孫策與周瑜等人繼續前進,在尋陽(黃梅附近)擊潰了袁術的廬江郡太守劉勛的部隊;又在武昌附近對黃祖打了一個硬仗;回師向東,取了華歆當太守的豫章郡;分出幾縣,成立了所謂廬陵郡。

孫策回去曲阿,叫周瑜率領重兵,坐鎮(江西峽江縣之北)的巴丘。

孫策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去世,把孫權託付給張昭。周瑜從巴丘前來奔喪,被孫權與張昭留在曲阿,作為張昭以外的最重要的一個輔佐,名義仍是“中護軍”。張昭的名義仍是“長史”。

他們二人,一文一武,等於是孫權事實上的左右二丞相,雖則孫權當時尚不是吳王,只是一個繼承乃兄的“討逆將軍,領會稽太守,吳侯”。曹操不久改拜孫權為“討虜將軍”,周瑜也連帶地由討逆將軍的中護軍,改為討虜將軍的中護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