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難得一見!晚年的宋慶齡在和誰喝交杯酒?(圖)

風雲人物 閲讀(8.72K)

他與埃德加·斯諾並肩走進延安,但《紅星照耀中國》裏隱去了他的名字;他鮮為公眾所知,但他對中國醫療事業的貢獻卻不亞於諾爾曼·白求恩;他出生於美國,但他將畢生獻給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他就是新中國衞生事業的先驅、第一個外國血統的中國人——馬海德。

難得一見!晚年的宋慶齡在和誰喝交杯酒?(圖)

1934年冬,馬海德第一次見到宋慶齡。此後,宋慶齡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大門,他們之間也起頭了一段延續近半個世紀的友誼。對馬海德來説,宋慶齡是“一位我所無窮敬重的、指示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導師”。

馬海德是新中國衞生事業的先驅。他與中國國民同甘共苦,將終身奉獻給了中國國民。宋慶齡對馬海德不僅僅是啟蒙的影響,他們之間綿延近半個世紀的也不只是友誼:他們都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和中國國民的幸福而奮鬥終身。

世紀友誼緣起革命囑託

馬海德原名喬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出生於美國。在日內瓦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為了考查東方熱帶病,他於1933年來到上海。

1934年11月,馬海德與宋慶齡在祝賀蘇聯十月革命的聚會上相識。宋慶齡很觀賞馬海德,覺得他是中國需要的正義的朋友。

1979年9月,宋慶齡設家宴為馬海德祝壽。右為格蘭尼奇,他們是三十年代結交的老朋友

馬海德對宋慶齡為其所做的一切畢生難忘:“宋慶齡同志一直利用各種運動在培植教導我,觀察考驗我。我非常感謝宋慶齡同志對我的贊助和教導,是她老人家把我送到陝北,使我從一個革命的同情者變為一名為國民解放事業奮鬥的戰士。”

1936年6月,受毛澤東與周恩來委託,宋慶齡推選馬海德前往蘇區考查。臨行前,宋慶齡特別囑託馬海德:“你到蘇區要特別詳細領會一下那裏缺醫少藥的情況,我們好設法聲援。”

馬海德沒有辜負宋慶齡的囑託。從抗戰起頭,宋慶齡源源不斷地為解放區輸送人才和大宗款項、物質,卓有成效地支撐抗日戰鬥,而馬海德一直與宋慶齡並肩作戰。馬海德為宋慶齡供給詳細的調查報告和醫療物質需求,宋慶齡則據此爭取更多的國際救濟。兩人雖然分工不同,但配合默契。在工作中共同面臨的艱苦、秉承的宗旨和付出的努力,成為他們友誼的基石。建國後,宋慶齡國務運動繁忙,並致力於婦女兒童發展和福利事業,馬海德則全身心腸投身於醫療衞生工作,兩人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建設不懈奮鬥,而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延續了一生。

1944年8月25日,宋慶齡為感謝馬海德對國際和平醫院所作的貢獻而贈送他的照片。她在照片背面親筆題字簽名。馬海德與宋慶齡以及解放區救濟總會人員在北京。

同心協力聲援戰區醫療

在宋慶齡的關注和支撐下,馬海德從延安蘇區起頭投身於中國醫療衞生工作,成為新中國醫療衞生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抵達延安後,馬海德與醫護人員因陋就簡發展醫療衞生事業,並組織籌建了八路軍醫院。在《我在中國從醫五十年》中,馬海德回顧:“我在陝北包孕在延安工作的十年中,常常接到宋慶齡同志捎來的熱切問候,並收到她從世界各地募集來的醫藥品和其他物質。”

馬海德作為宋慶齡所指示的保衞中國同盟駐延安代表,在爭取國際救濟方面施展了要害作用。宋慶齡經常從馬海德那裏獲取最新材料和報告,奉告國外救濟組織哪些藥品告罄、當地風行病有哪些,以爭取更有效的國際幫助。

馬海德不僅美滿完成任務,還隨時根據實際情況向宋慶齡懇求贊助,並負責核實、分發物質和款項。在馬海德與宋慶齡的共同參與下,延安當地還籌建了製藥廠,解決了醫藥提供的一大難題。

1982年農曆正月七年級,馬海德到河北省望都麻瘋病醫院,給麻瘋病人拜年。他緊握一位麻瘋病人的手問寒問暖。這位麻瘋病人流着激動的熱淚説:“馬老,我患病25年,沒有人敢跟我握手,您是第一個啊!”

新中國成立後,馬海德協助組建中央皮膚性病鑽研所,致力於我國性病、皮膚病和麻風病防治與鑽研工作,取得了舉世注視標成績。他積極推動中外醫學交換與合作,擴張國際影響;他曾抱病出訪十幾個國家,為中國爭取了價值上千萬美元的藥品物質等幫助,為我國醫療衞生事業和世界麻風防治工作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共同的夙願:增進國際友愛

很多人稱馬海德是中國一位沒有頭銜的外交家。與宋慶齡一樣,馬海德十分重視與國際友人的來往,並在對外交換方面同樣施展了積極作用。增進國際交換、增進國際友愛,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是他們一致的信心。

馬海德,1937年11月兼任新華社英文翻譯,是新華社最早聘請的外國專家。圖為他與彭德懷合影

1937年,馬海德擔負中共中央外事組和新華通信社顧問,贊助新華社建立了英語對外廣播,實現中共早期的國際鼓吹。在延安,馬海德是外國友人來訪時的任務款待員。他的到來不僅加強了軍民對國際友愛的信心,也為今後的國際交換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從1938年起頭,馬海德款待了許多外國醫療隊和友人,包孕:白求恩帶領的醫療隊、印度援華醫療隊、德國醫生漢斯·米勒、蘇聯的A·阿洛夫以及許多外國記者、專家、外交官和軍人。由於馬海德的努力,革命根據地和中共情況得以真實地向世界報道,醫療隊等工作開展也更加順暢。此後,無論擔負美軍觀察組顧問、中共代表團醫療顧問,還是從事解放接濟工作,馬海德總是儘可能向國際友人鼓吹中共和解放區情況,爭取他們的支撐。

馬海德和毛澤東主席在一起

新中國成立後,馬海德利用出訪工作的時機,向世界國民鼓吹新中國。他積極推動中外醫學合作與交換,使日本、美國、意大利等眾多國家的麻風基金會分辨與我國省區建立了對口接洽,供給幫助。

馬海德在新中國過程中產生了深遠影響。愛潑斯坦曾評價:“(馬海德與路易·艾黎)不單單是在為國民服務,同時也在以他們的舉動啟發那些想為國民服務、卻又不知從何做起或仍然顧慮重重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馬海德與宋慶齡都曾有過回首一生的話語,而且驚人地類似。宋慶齡曾在信中寫道:“假如一切事情要再重複一次的話,我還是願意同樣地生活。”而馬海德臨終前説:“如果讓我重新起頭生活,我還是要選擇這條道路,這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