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秦始皇星台羣祕密 與天空星宿相對應

風雲人物 閲讀(8.89K)

考古人員賀青海經過長達9年的調查考證,在陝北發現秦代的星台羣

秦始皇星台羣祕密 與天空星宿相對應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命令駐守上郡的大將蒙恬歷時6年主持修造了一個以陝北榆林為中心的"地上天國"星台羣。

”陝西省榆林市考古人員賀青海在11月中旬對外宣佈,這個星台羣遺址是他的研究團隊經過長達9年的調查考證之後發現的,該星台羣總面積達2.8萬平方公里。

“我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就開始對秦始皇時修建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的研究,星台遺址的發現應該是我在研究秦直道後的意外收穫。我手中一份1976年測繪、1980年出版的五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通過對這份軍用地圖的研究、並對上面的一些標誌進行實地考證,發現了秦帝國星台羣的祕密。”賀青海告訴記者。

在研究秦直道烽火台時,賀青海發現他手中的這份五萬分之一的地圖上對秦帝國的烽火台都有標註,是用“放光芒的太陽”這樣一種標記來表示的。“烽火台遺址都是秦直道附近的制高點,這個在地圖上標註出來很正常,也是軍用地圖的常規做法。我們在地圖上標誌的指引下,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烽火台遺址。”

“但是我在使用軍用地圖時也發現了一個重要問題,按照這份軍用地圖的圖標,"放光芒的太陽"圖標都是用來表示地理高點的,但是很奇怪的是有很多"放光芒的太陽"圖標都標註在山坡上,有的甚至位於溝底。”烽火台肯定不會建在山坡上和溝底,那麼這些土台是做什麼用的呢?賀青海苦苦思索,但是在很長的時間內一直沒有得到答案。

一次偶然的機會,賀青海在觀察軍用地圖時發現有一處區域有七個“放光芒的太陽”的標誌恰似天上北斗七星星座的標誌,在實地考察以後他得到了同樣的答案。賀青海恍然大悟,他終於找到了研究這些土台子的思路。這些眾多不知用處的土台子是不是和天上的星宿有關?

研究發現星象台與天空的星宿存在對應關係,總體輪廓為女媧補天形狀

從2000年以來,在千山萬壑之間,賀青海像一個苦行僧,時常打着綁腿,揹着行囊獨自一人或者和他的考察隊伍出沒在荒山野嶺之上,到現在為止,走了陝北黃土高原的多少溝溝嶺嶺,他自己也記不清。“我們通過實地考察和軍用地圖對比相結合的方式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土台子都和天上的星宿有關,並且都是很有規律地進行分佈。”賀青海説。

“通過實地考察和推算,我們發現共有1424個星象台與天空332個星宿或星官存在着一一對應的關係。地上為什麼是1424個星象台我們有推算辦法,通過考察和分析發現這些星象台對應着秦帝國時的332個星宿或星官,比如天狼星是單顆,北斗七星是多顆,這些星數加起來就可以得到1424顆星,由於和地面的星象台是一一對應的關係,正好得出是1424個星象台。”賀青海説。

這1424個在山頂、山坡甚至溝底夯築或鏟削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用來觀星、祭星、占星的星象台,以陝西榆林為中心,廣泛分佈在陝西省的榆林、延安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三市共14個縣(區)、旗中。它們東臨黃河,西跨明長城內外,南至秀延河下游,北達鄂爾多斯高原東北角,佔地面積達到2.8萬平方公里。

“很有意思的是我們通過航測地圖發現秦始皇"地上天國"遺址總體輪廓為女媧補天形狀,女媧頭朝北足向南,側身、昂首、挺胸、豐乳、長腰、鼓腹、兩腿分立、前踞後直、臂屈平舉,似乎正在補天。並且在測算之後我們發現,按當時的度量衡計算女媧身高約為809秦裏(折337公里),體寬約365秦裏(折152公里),身高與體寬的個位數剛好可以象徵‘九五之尊’的意思。”

“‘九五之尊’在古代是帝王的代稱,因此女媧的身高與體寬是具有象徵意義的。我們在實地考察中還發現女媧形"地上天國"星台羣自下而上共分九層。每層各有其名,各含有不同的若干星宿或星官,這不僅印證了‘天有九層’的古老傳説,也表明當時中國古代的宇宙學説——蓋天説仍佔據統治地位。”賀青海告訴記者,女媧補天型星台羣的認定和其象徵意義的判定並不是憑空妄斷。在他們的考證中,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女媧補天型星台羣就已經存在了。

專家認為,秦朝有建"地上天國"星台羣的可能,但該研究仍存在一些疑點

目前,賀青海他們研究成果已經得到了一些權威的認定,其編撰的《秦帝國全天星台遺址及其源流考》一書在經過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國科學院相關專家主持的專家評審組評審以後,11月已由中國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陳美東研究員認為,秦星台是秦長城、秦直道之後的又一龐大而周密的建築工程,在中國建築史上也應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賀青海等人的考證也留下了一系列的疑問。記者查閲了一些相關歷史材料,並沒有發現蒙恬修建秦始皇“地上天國”星台羣的任何史料。中國兩位秦漢史研究方面的權威專家對記者表達了他們自己的看法。

“秦朝時,中國已經有了比較系統的天文學觀念。1977年,湖北發掘出一座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考古人員發現在一隻漆箱的蓋面上繪有一幅彩色天文圖,並且上面已經標有二十八宿的名稱。後經科學測定曾侯乙墓的年代為公元前433年左右,這表明在公元前5世紀初或者更早,中國就有了完整的二十八宿體系。”

“從秦朝當時的天文水平和其他科技發展條件來説,秦朝有建‘地上天國’星台羣的可能,很多歷史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秦朝的都城咸陽的宮殿都和天上的星辰有對應的關係。當時陝西的渭水被當成了天上的銀河,而渭河兩岸的一些宮殿包括渭河北岸咸陽宮、渭河南岸的興樂宮都和天上的星宿存在着一一對應的關係。”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副院長、秦漢史研究專家徐衞民教授説。

徐衞民教授表示,從流傳到今天的史料記載來看,秦始皇建立自己的"地上天國"星台羣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過根據秦朝都城咸陽的天體規劃來看,秦始皇如果建有"地上天國"星台羣,應該分佈於咸陽和其周邊地區。但是,按照賀青海的考證,秦始皇"地上天國"星台羣並不在都城咸陽,其主要分佈區域在陝北,這是什麼原因呢?是結果有誤還是有其他的原因?我目前還沒有實地考察,也還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不好發表評論。”

陝西曆史博物館原館長、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前任會長周天遊教授表示:“賀青海從天文學的角度進行的一些考察和研究可以彌補我們的很多不足,雖然他的研究成果只是一家之言,目前也還有很多不足,但是這是歷史研究的一種新的角度,不管他的研究結果究竟是對還是錯,他現在對中國秦漢史的研究方面發出的都是一種振聾發聵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