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秦始皇花重金要他人頭只為了解心頭之恨?

風雲人物 閲讀(1.64W)

關於樊於期的讀音,很多人有所爭執,因為它的後兩個字是多音字,有人會搞混。其實只要掌握了它的意思,我們大多可以推斷出來它發什麼音。

秦始皇花重金要他人頭只為了解心頭之恨?

第一個字樊,部首是木,部外筆畫有11筆,總筆畫有15筆。所發的音是fán,第二聲,並且是前鼻音。這個字原義是籠子或者紛雜的樣子,之後被用作姓氏。

第二個字於,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但部首都是方,部外筆畫是4筆,總筆畫共8筆,第一個讀音讀作Yū,第一聲,一般都是用作姓;第二個讀音讀作fán,發的也是第一聲,但是它的聲母有所變化,所代表的含義也不一樣,有感歎的含義,又或者是烏鴉的引申義。在樊於期這個人名中,應該讀作wū。

第三個是期,這個字也有兩個讀音,部首依舊一致,是月子旁,部外筆畫是8筆,而總筆畫是12筆。倘若發第一個音qī的話,它就是一個形聲字,其含義跟從月,而讀音取決於前部首其。月的一般都帶有時間的意思,因此這個字一般説是約定、期盼。而到了jī這個讀音,它就不在是一個形聲字,更多的指代一年或者一整月的時間。在樊於期人名中,它不可能發jī的音,因為在《漢語大字典》當中並沒有收錄這個讀音,而唯獨在《重編國語詞典》中有收錄,因此我們應該念qī這個音。

把這三個字連起來的話,那就是fánwūqī。想要記住這個人名的讀音,就得把含義給弄清楚,才能更好的瞭解這個字。

樊於期頭憑什麼那麼值錢

本來樊於期只不過是歷史上的一個無名小輩,他之所以給後人留下印象,那是因為他在荊軻刺秦王的時候,做出了貢獻,這貢獻就使他失去了寶貴的性命。

關於樊於期是哪一年生的,史書沒有記載,畢竟人們只關注他是幾時候死的,就是在荊軻刺秦王那一年,就是在公元前227年。

他的一生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只有三件事了。

1、在秦莊襄王死了之後,他就慫恿其最小的兒子成嶠,由於當時的秦國跟數國打戰,還説秦始皇不是前秦王的親生兒子為由,發動叛亂,想要搶奪王位。

2、他是站在成嶠這一方,但是被王翦率大軍攻打,他的士兵們都戰死,只好逃亡到燕國,做燕國的將軍。關於他的逃亡,還有一個版本,是説他率軍去攻打趙國的時候,戰敗,怕怪罪,只好投奔到燕國。

3、在荊軻想要刺殺秦王的時候,他自刎,把自己的頭顱交給荊軻,當成奉獻給秦王的禮物。在《戰國策》中提到,説樊於期的人頭,秦王想要用千兩黃金購買。通過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知道樊於期的人頭是很值錢的,但是會很疑惑,這麼一個小人,為何人頭會這麼值錢呢?

那是因為樊於期幹了一件很錯誤的事情,認為秦始皇是野種,把這個大帽子套在自己身上,讓他覺得很惱火。還想立自己的弟弟為秦王,這對於貪戀權位的始皇帝來説,這是一種恥辱。再者,樊於期逃亡之後,還做了敵國的將軍,這無疑是打了秦始皇一個耳光。

這些原因加起來,足以惹怒了始皇帝,在樊於期逃亡的時候,下令把他的宗族都給殺光。花重金要他的人頭,只是為了一解心頭之恨。

樊於期死得冤不冤

關於樊於期的死,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冤死的,因為他人雖死了,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的作用。關於他的死,那就不得不提到荊軻,因為他的死,跟荊軻有着重要的原因。

荊軻對他説過:“只要我把將軍你的人頭用來獻給秦王,秦王必定會大喜,然後待見我。我把劍藏在左手的袖子中,用右手拔劍而起,怒刺秦王的胸。這樣就能報將軍的仇,還能一解我燕國的恥辱。”既可以報自己的仇,還能報答燕國對自己的恩情,這樣的結果是樊於期所希望看到的,而且他相信荊軻的人品和能力,認為他一定會成功。過了沒多久,他就拔劍自刎。

太子丹聽到這件事情之後,就立馬趕到,趴在樊於期的屍體上痛苦。足見太子丹他不是一個冷血的人,而是有情有義的人。但是事情已經這樣了,他也無可奈何,只能把樊於期的人頭砍下,裝在箱子裏,準備送往秦國。太子丹還特意替荊軻準備了一把鋒利的毒刀,並給他找了一個幫手。

而到了秦國之後,太子丹眼裏的勇士,徒有虛名,秦武陽被嚇破了膽。荊軻的臨場反應不錯,他説這位壯士來自於蠻夷之地,沒有禮數,希望秦王能夠原諒他。幸好,秦王沒有起疑心,畢竟秦王想的是如何兼併土地,而不是那個叛徒的首級。不知道荊軻此時會怎麼想,是不是白白讓樊於期自殺,也許荊軻會有成大事不能忽略這些細節,但樊於期的確死的冤枉。

荊軻抓住了機會,想要一刀瞭解秦王的命,卻發現連一個大臣都殺不了,更何況碰到秦王絲毫了。就這樣,荊軻的刺殺以失敗告終,誰還會説樊於期的死不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