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真實的文成公主的和親並沒有帶來長久和平

風雲人物 閲讀(2.51W)

大唐貞觀年間,吐蕃松贊干布派大臣祿東贊前往唐朝,請求唐太宗同意和親,這幅畫反映的便是李世民會見祿東贊時的情景。經過一番考慮後,唐太宗最終同意了吐蕃的要求。不久,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譜寫了一段歷史佳話,此事也被教科書視為民族團結的典型事例。

真實的文成公主的和親並沒有帶來長久和平

文成公主

然而,實際效果並非如人們所想,文成公主入藏四十年,未能給唐蕃兩國帶來長久的和平。因為國家之間戰爭與否,不是一個和親女子説了算的,國家力量的對比使然。隨着吐蕃的逐漸強大,已經日益成為唐朝的心腹大患。

總章三年,中央軍委主席李治召集重臣開會,核心議題是該不該把吐谷渾部落遷到涼州以南。對此,大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左相姜恪發言了,他認為吐蕃軍隊兇狠強悍,戰鬥力爆表,若是把吐谷渾部落遷到涼州以南,顯然無法自保,要解決問題,必須發兵征討吐蕃。契苾何力也贊成開戰,他覺得對付吐蕃應該引蛇出洞,尋找主力決戰,予以沉重打擊,狠揍一頓就不敢囂張了。

文成公主

一聽軍方又想開戰了,文官出身的右相閻立本當即表示反對:打仗要錢要糧,現在又是饑荒,又是洪水的,實在不宜興兵,沒錯,這個閻立本不是同名,正是如假包換的《步輦圖》作者。兩派角度不同,各有道理,互不相讓,最後不了了之。

二十年前的時候,雙方還沒有到大動干戈的地步。當時李治剛剛繼位,封松贊干布為西海郡王。松贊干布受封后,致書長孫無忌,表示力挺李治:“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當勒兵赴國討除之。”大唐天子剛剛登基,誰敢有非分之想,我們吐蕃就出兵滅了他。然而,好景不長,松贊干布説完這話沒多久便去世了。大論祿東贊掌握了吐蕃大權,“大論”是官職,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宰相。

文成公主

祿東贊掌握了吐蕃大權後,推行改革,國力日強,積極推行擴張政策,將矛頭指向了鄰國吐谷渾。吐谷渾的位置相當尷尬,好比是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外蒙古,兩強之間的緩衝地帶。龍朔三年,吐谷渾有一個叫素和貴的大臣犯了錯,畏罪潛逃吐蕃,將國內虛實相告。吐蕃得到絕密情報後發兵征討,大獲全勝。

有趣的是,雙方竟然都給李治上表,希望大唐援助自己。吐谷渾上表很正常,他處於弱勢,可吐蕃上什麼表呀!他不用援助也可以打敗吐谷渾。很明顯,他是想要試探唐朝,弄清李治的想法。很快,李治回覆了:都不準,既不幫吐蕃,也不幫吐谷渾。吐蕃聽後大喜,大唐不管這事,可以放心滅吐谷渾了。其實李治何嘗不想保吐谷渾,吐谷渾保不住,隴右、河西就受威脅,可他有心無力,此刻遼東戰事緊急,哪有兵力顧及西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