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秦惠文王是怎樣的一個帝王?後人對他有何評價

風雲人物 閲讀(9.75K)

秦惠文王為秦孝公的兒子,原名為嬴駟。後人在評價秦惠文王之時,都認為他是位大有作為的秦國君主,後人將嬴駟評價為秦國四雄主之一。嬴駟在位時,將秦國的國土面積進一步擴大,並且加強了君主專制,為後代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秦惠文王名叫嬴駟,嬴是他的姓,自然不必多説。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駟”的含義,從偏旁來看,“駟”為左右結構,左字旁為馬,右字旁為四。從古人造字來看,“駟”字有四匹馬拉車之意,後來經過進一步衍生,“駟”的意思又為説話做事謹慎,表示此話一出四匹馬都拉不回來,類似於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意。從嬴駟政績來看,他的確做到了謹言慎重。秦惠文王在治理秦國期間,他不敢貿然出兵對付魏國和楚國,他任用張儀進行遊説之後,才敢對其它國家發動戰爭。秦惠文王在位時期,秦國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才走向正軌,和楚國、魏國等國家相比起來,秦國還有很多路要走。為了讓秦國走的更遠,秦惠文王每一個決策都要縱觀方方面面來決定施行,如果某一環節沒有想到,可能就會引起其它國家對秦國發起兼併戰爭。幸虧秦惠文王任用張儀當説客,説服了其它國家“親秦”,這才避免了戰爭。從秦惠文王功績來看,他無疑是位賢明的君主。

秦惠文王是怎樣的一個帝王?後人對他有何評價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歲。秦惠文王為秦孝公的兒子,原名為嬴駟。後人在評價秦惠文王之時,都認為他是位大有作為的秦國君主。後人將嬴駟評價為秦國四雄主之一。嬴駟在位時,將秦國的國土面積進一步擴大,並且加強了君主專制,為後代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秦惠文王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了商鞅,商鞅變法深入人心,但是他觸動了統治階層的利益。當時,商鞅變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支持,民間百姓對商鞅的呼聲也很高,秦惠文王意識到商鞅手握重權,已經威脅到了他的利益。在他上位後,對商鞅進行車裂,而且順手鏟除了商鞅的黨羽,鞏固了自己的統治權。

秦惠文王善於發現人才,在他即位期間,採用了張儀、公孫衍、魏冉等多位能人將士,並且對他進行了重用。張儀對秦惠文王在擴張領土上的建議是連橫説。秦惠文王認為張儀説的很有道理,便毫不懷疑的進行重用。張儀主張秦國參與各諸侯複雜的鬥爭,秦國在參與過程中,進行謀利。在擴張上,秦國先對東邊的魏國下手,魏國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秦兵,隨後便敗下陣來。為了保全國家政權,魏國只好被迫割讓15座城邑給秦國,使得秦國領土進一步得到增加。公元前311年,當秦惠文王四十六歲時,因身患重病而去世,結束了他文韜武略的一生。

秦孝公去世後,嬴駟成為秦國新一任的國君。嬴駟一生的成就很多,他擴充了秦國的疆土,並且將改“公”稱“王”。後人評價嬴駟時,認為他有很高的政治才幹,尤其重用人才這一點,嬴駟貫徹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個道理。秦惠文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他從東南西北四方入手,擴充秦國的疆土,狠狠地打擊了其它諸侯國,進一步擴張了自己的勢力。正是因為如此,後人將他和秦始皇嬴政並稱為秦國四大雄主。在政治上,秦惠文王大膽啟用張儀,張儀主張連橫破縱,秦惠文王任命張儀為謀士,讓他出使各諸侯國當外交家,張儀不辱使命,他將各諸侯國縱合抗秦一論轉變為連橫親秦,深得秦惠文王的認同和賞識。在疆土擴充上,秦惠文王派遣樗裏疾、魏冉等人討伐魏國、楚國和義渠,在眾多名將的努力下,秦惠文王時期的版圖得以快速擴大,進一步加強了秦國勢力範圍。史學家認為,秦惠文王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於他善於任用賢才,而秦惠文王也的確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縱觀秦惠文王時期的大將,都是數一數二的能手,比如張儀、樗裏疾、魏冉、公孫衍、司馬錯等。正是因為秦惠文王善於用人,敢於用人,所以秦國才能快速發展。秦惠文王之所以彪炳史冊,與他個人努力是分不開的。

後人對秦惠文王一生政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將他稱為戰國時代秦國四大雄主之一。秦惠文王時期,最大的兩個舉措就是任用了張儀連橫破縱理論,第二個就是將商鞅及其黨羽處死,穩固了國家政權。商鞅受到秦孝公的支持後,在秦國開始了變法運動。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富民強,大大地提高了綜合國力。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人擁護商鞅,秦孝公有了危機感,他意識到商鞅的號召力很大,開始擔心商鞅變法會威脅統治者的權力。為了讓商鞅變法在秦國持續實行,秦孝公並沒有剝奪商鞅的權力。秦惠文王上位後,商鞅在秦國的呼聲越來越大,這時保守派給秦惠文王説商鞅有心造反,秦惠文王藉此事,抓捕了商鞅,並車裂處死他。為了清除商鞅的勢力,秦惠文王殺掉商鞅同黨,鞏固了秦國的統治權。

除此之外秦惠文王大膽啟用外籍能臣張儀,並認同張儀連橫破縱説。不久之後,秦惠文王任命張儀為“相”,讓他出使各諸侯國當遊説“連橫破縱”。在張儀努力下張,他將各諸侯國縱合抗秦一論轉變為連橫親秦,改變了秦國面臨的危險狀況。從秦惠文王為政措施來看,他的確是位深謀遠慮、並具有遠見卓識的君主。當張儀與司馬錯就“是否平蜀”發生爭辯時,秦惠文王當下決定讓司馬錯平蜀,展現了秦惠文王審時度勢的君主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