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藝術教育家林風眠簡介 死後為何不願返鄉

風雲人物 閲讀(5.79K)

林風眠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畫家,藝術家,也是國立藝術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國美術學院的第一任校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的副主席。

藝術教育家林風眠簡介 死後為何不願返鄉

林風眠

林風眠出生在廣東梅州,從小就非常喜歡畫畫,1919年,十九歲的林風眠從好友林文錚處得知法國有勤工儉學的機會,所以就告別了父親,奔赴法國留學。到法國之後林風眠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就讀,並且進入了柯而蒙的工作室工作,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

1924年林風眠參加了斯特拉斯堡萊茵宮舉辦的展覽會,被當時的駐法公使蔡元培發現了林風眠的才華。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林風眠的許多作品都得以參展,還有許多作品被海外的收藏家收藏。1926年,林風眠受到蔡元培的賞識,在北京國立藝專任教,兼任教務長。

1927年,蔡元培通過了《籌辦國立藝術大學院提案》,決定林風眠負責等建國立藝術學院,這就是中國美院的前身了。次年,年僅二十九歲的林風眠就擔任了國第一所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學院首任院長的職務。之後林風眠潛心繪畫和教育事業。1938年,教育部將北平藝專、杭州藝專兩校合併,遷到湖南三沅陵,學校改組,被迫解職。之後林風眠潛心藝術,在職業生涯上也是幾經沉浮,在文革的時候還被安上了日本特務的嫌疑,因此入獄四年。1991年,林風眠因患因髒病病逝於香港的港安醫院。

畫家林風眠作品

林風眠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念的倡導者,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在他的畫作之中吸收了西方印象主義之後的現代繪畫的精髓,還融入了中國水墨畫的元素,可以説是中西合併的開拓者。

林風眠《雙鷺》

林風眠有許多非常著名的作品,這裏將不再一一多做介紹,只介紹一些相對來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創作的作品《漁獲》。這幅作品描繪的是在一個豐收的季節裏漁村中的婦女和小孩慶祝“漁獲”的情景,在香港蘇富比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專場拍賣會上,這幅作品拍出了1634萬港元的天價。

除了《漁獲》,還有非常展現林風眠繪畫功的《雙鷺》和《漁村》。在《雙鷺》中,林風眠精準的將白鷺的羽毛、雙足、尾、喙等用濃細相交的筆墨展現的淋漓盡致,脖頸的屈伸更是刻畫的活靈活現,兩隻白鷺之間也體現出了一種生命互動的盎然生機。而在《漁村》卻能夠體會到明顯的西方寫實主義的應用。畫中雖然只有聊聊幾筆,但是去卻用簡單的構圖,巧妙的配色和精準的描繪,將漁村的愜意與安逸表現出來,可見林風眠超高的繪畫水平。

另外林風眠作品較多的是以仕女等人為主題的畫作,其中《讀書仕女》可以説是他集大成之作。畫中仕女的恬靜的姿態,低垂的眼瞼都表現了中國古典藝術的審美追求。其他林鳳眠作品這裏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林風眠的藝術改革有哪些

林風眠是藝術改革的實踐者,他身體力行,對中西繪畫藝術的融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作為一個實踐者,對於繪畫的所有理解,和對藝術的改革,也都體現在了林風眠的作品中。

林風眠

對於林風眠的印象應該就是他在中西方藝術融合中所做的貢獻,所以林風眠的藝術改革,我們可以從林風眠的作品中來看看,林風眠是怎麼對着中西方藝術進行融合的,林風眠的藝術改革又是如何發展的。

林風眠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就對畢加索有所研究、還有布拉克等人的立體主義林風眠也都有所涉獵,還專門翻譯了不少歐洲當代藝術的文章,自己也搞過專題講座。在1948年《畢加索與現代繪畫》的講座上,林風眠林風眠已經感覺到了畢加索的偉大,於是我們可以在林風眠的許多作品中對於畢加索作品的痕跡。特別是在看了戲曲之後,林風眠感觸很大,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所以創作了一些列京劇中人物的作品,這其中也有不少畢加索的味道。

在作品《宇宙鋒》中,林風眠將京劇人物的寬袍大袖和絢麗服飾進一步抽象為一片片相互堆積的三角形,這和立體主義形體的解構與重組很相似。這也是林風眠對中國傳統藝術和繪畫藝術的結合,更是對中國繪畫的改革。後來林風眠的畫風又發生了大變,接近了抽象藝術,已經和國際上抽象主義的先鋒人物走到了一起。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後,他的作品裏不但有一種膨脹的畫面感,以及西方抽象藝術中的動感效果,摒棄了西方張揚、攻擊性的內容,但保持了東方藝術柔美、温情的神韻。

林風眠懷念家鄉卻不願返鄉的原因

“我出生於廣東梅江邊上的一個山村裏,當我六歲開始學畫後,就有熱烈的願望,想將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表達出來。後來在歐洲留學的年代裏,在四處奔波的戰亂中,仍不時回憶起家鄉片片的浮雲、清清的小溪、遠遠的松林和屋傍的翠竹。我感到萬物在生長,在顫動。當然,我一生所追求的不單單是童年的夢想,不單單是青年時代理想的實現。”這是林風眠先生九十歲高齡在日本版展覽時候所説的一段話。

林風眠與女兒外孫合影

能夠看出來林風眠對家鄉的眷戀和思念,他印象中的家鄉也是他很多創作也都是因為他情繫家鄉,想必他的漁村系列的作品也都因為他出生在廣東梅州一個小漁村。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林風眠都要寫一篇回憶家鄉的文章,直到去世,都“鄉音未改”,常講客家話。還表示“希望回家鄉,看幾十年的變化”

但事實上林風眠並沒有回到家鄉,林風眠懷念家鄉卻不願返鄉是為什麼呢?

1977年10月19日,林風眠離開上海,來到了廣州。在廣州玩了幾天,然後去了香港。儘管當時林風眠已經身處廣州,但是卻還是沒有回家鄉看一眼。

林風眠懷念家鄉卻不願返鄉,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她的母親,因為在林風眠很小的時候,她的母親和一個村子裏的小公逃走了。在當時這種行為對女人來説是大過,於是十幾天之後他們就讓人給抓了回來。村子裏的人還澆了汽油,燒了他的母親。後來族裏的人就把商量把他媽媽給買了,林風眠和母親也就再也沒有見過面。知道後來託人打聽才知道,她的母親幾經轉賣在一個尼姑庵當傭人,早就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