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楚霸王項羽因為太重感情而導致其被劉邦擊敗?

歷史解密 閲讀(3.19W)

曠世英雄的千古傳奇,刀光劍影的政治較量,軍事天才的悽美愛情,英雄末路的悲愴選擇

楚霸王項羽因為太重感情而導致其被劉邦擊敗?

殉情美人,非亡國女色

歷史的記載和常人的印象中,項羽都是一個殘暴的人;但是,人們都忽略了項羽的另一面——他也是一個非常重情的人。

項羽的重情,莫過於對虞姬了。

項羽的妻子是誰,史無明載。《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曾對劉邦解釋自己為什麼棄項羽而歸劉邦時説:“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據“妻之昆弟”四字分析,項羽肯定有妻子。因此,虞姬只能是項羽的妾。但經常伴隨在項羽身邊的女人只有這位虞姬,史稱虞美人。項羽垓下被圍時,虞姬還在項羽身邊;項羽唱了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據《楚漢春秋》所載,虞姬也和了一首歌: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漢兵已經攻佔了楚地,四面都是楚歌之聲。大王的意氣已盡,我還活着幹嗎?

今天的文學研究者都認為虞姬這首和歌是偽作,因為楚漢戰爭時期不可能出現如此成熟的五言詩歌。但不論這首歌的真偽如何,項羽行軍中一直帶着美人虞姬,垓下之圍時項羽也帶着虞姬,則可為明證。

這就是著名的霸王別姬。騅,是跟隨項羽轉戰南北的寶馬;虞,是項羽最寵愛的美女,一直追隨項羽,在項羽垓下突圍之後,虞可能自殺身亡。今天安徽靈璧縣城東十五里的宿泗公路旁有虞姬墓,墓碑橫額刻有“巾幗千秋”四字,兩旁對聯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

自古英雄愛江山,自古英雄也愛美人。項羽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看:項羽是既愛江山又愛美人。愛江山,他才南征北戰,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

這位虞美人對項羽的失敗是否負有責任呢?

中國歷史上歷來有女色亡國論。作為亡國禍首頗受指責的有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實際上,妹喜、妲己只不過是夏桀、商紂亡國的替罪羊。一代王朝的覆亡歷來原因頗多,無論如何不能讓一個女人去承擔更多的責任。

虞姬並不是導致項羽敗亡的主因。西楚霸王非常愛虞姬,這是事實;反過來,虞美人也很愛西楚霸王。項羽尚未自殺,虞姬已經自刎。

人們在歷數中國歷史上的“紅顏禍水”之時,從來沒有人提到過虞姬,就是對虞姬與項羽關係的最好評價

霸王別姬,戰場敗情場勝

有人説:不是霸王別姬,而是姬別霸王。

此言差矣!沒有霸王別姬,何來姬別霸王?

虞姬的結局史書無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劉邦沒有得到虞姬。如果劉邦得到了虞姬,呂后還不鬧翻天?既然項羽兵敗自殺,虞姬又沒有下文,可能性最大的是虞姬自刎了。如果這個推測能夠成立,那麼,虞姬為什麼自殺?從她自身來説,第一,是為了讓楚霸王放開手腳去打,不必因為牽掛她而打不好仗。從虞姬對項羽的感情來説,她不願意拖累項羽。第二,避免落於敵手。劉邦是有名的貪財貪色之人,虞姬當然不願落入其手。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美人,在帝王亡國之後,另嫁他人者不少。很少有美人為了帝王而自殺。但是,虞美人很可能為項羽而自殺了。因此,項羽雖然在戰場上失敗了,但是,他在情場上沒有失敗。

話説回來,虞姬對項羽的失敗也不能説全無影響。

霸王別姬之時,正是“四面楚歌”之時。當時劉邦還沒有完全佔領楚地,為了瓦解項羽的軍心,劉邦搞了個“四面楚歌”,讓楚地士兵齊聲大唱楚歌,以示劉邦已經完全佔領了楚地。在此危急存亡之際,項羽至少應當召開一個御前會議商議軍機大事,不知是此會未開,還是開了此會司馬遷沒有寫,反正沒有這方面的任何記載。不僅《史記》沒有,《漢書》也沒有。如果項羽此刻連御前會議都沒有開,卻還要與虞姬兒女情長一番,那他多多少少有點為情所累了。

在各種史書的記載中,項羽從未因為虞姬而荒廢軍國大事;虞姬也從未因自己得寵而爭權奪利。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霸王與虞姬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

寬嚴失度,未誅項伯惹後患

如果説項羽鍾愛虞姬是愛情,那麼,項羽對項氏宗族的特殊感情就是一種親情了。項伯是項羽的堂叔,鴻門宴時擔任項羽的左尹。左尹是楚國官名,“尹”在楚國官制中是丞相,“左尹”就是左丞相。此人屢屢幫助劉邦,當在必誅之列。可是,項羽卻始終沒有誅除這個項氏敗類。

第一件事,鴻門宴前夜,項伯私訪張良,泄露了重大軍事機密,項羽竟然不予追查。

第二件事,鴻門宴上,項伯以劍護衞劉邦,使范增、項莊刺殺劉邦的計劃未能實現。這兩件事前後關聯,都有項羽政治幼稚的因素在內,而且分量很重;但是,顧念項伯是自己的堂叔,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換成他人,誰敢在大戰前夜私見敵軍?如果真有人為了私交夜入敵營、夜見敵將,誰能保證他不會受到項羽的嚴厲處罰?項伯之所以敢於在大戰前夜私見張良,就是因為他知道項羽重情念舊,對他這個官居高位的堂叔不會給予什麼嚴厲的懲罰。

我們可以拿項伯和范增作一個對比。范增是項羽手下唯一的謀士,項羽尊稱他為“亞父”。從年齡上看,鴻門宴時項羽二十七歲,范增已經七十多歲。但是,滎陽會戰中陳平一施反間計,項羽馬上疏遠范增,並逐步奪了他的權。范增其實並未通敵,真正通敵的是項羽的堂叔項伯。可是,通敵的項伯並未因私見張良受到任何懲罰,沒有通敵的范增卻被項羽懷疑猜忌,憤而出走。

有人説:在鴻門宴上刺殺劉邦顯得項羽沒有度量,沒有胸懷。項伯的話顯出了項羽的度量。這純粹是胡扯!項羽與劉邦在秦亡之後是爭奪天下的對手,劉、項兩大集團的利害關係嚴重衝突。誰殺誰,怎麼殺,都是枝節,關鍵是殺。

第三件事,代劉邦求封漢中,這件事情性質就更加嚴重了。

劉邦最初被項羽封到巴蜀,後來劉邦和張良行賄項伯,項伯為劉邦説情,加封劉邦漢中之地。關中之地在整個楚漢戰爭中都是劉邦的根據地。劉邦得封漢中之地的好處是:第一,領土擴張。第二,便於出兵關中。關中自商鞅變法以來,非常富庶;又一直實行兵農合一的政策。因此,劉邦一有失利,蕭何就從關中為他調集兵員、糧餉。特別是劉邦彭城大敗,元氣大傷,全靠蕭何從關中補充兵員、糧餉,使劉邦迅速恢復元氣,才有了與項羽繼續周旋的資本。

第四件事,代劉邦救父救妻。

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陣,項羽打算處死劉邦之父太公及其妻呂后,項伯勸項羽不要這樣做。項伯説“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這裏最值得玩味的就是天下事未可知。所謂天下事就是劉、項兩家之事;所謂未可知就是劉、項兩家到底誰可以得到天下還很難講。想一想項伯所做的那麼多事情,再想一想這句話,就知道這句話含有很深的含義。這説明項伯已經在考慮一件事了:“後項羽時代怎麼辦”(也就是假如項羽敗給劉邦了,我項伯怎麼辦)。匪夷所思的是,項羽聽了項伯的話,竟然就放了太公、呂后。實際上,項伯是幫助劉邦救了其父、其妻兩條命。

項羽死後,項伯果然接受劉邦的分封,做了射陽侯。我不知項伯拿項羽的性命換來了個射陽侯,心中是否知恥有愧?

誤用親信失成皋

如果説項羽在愛情的把握上,還只是度掌握得不太好;那麼他在親情這個度的把握上就差得太遠了,給他帶來了絕大的災難。在對待虞姬和項伯的問題上,顯示出項羽對愛情、親情的處理有失妥當。那麼,項羽是如何處理恩情的呢?

曹咎和司馬欣是對項梁有大恩的人,他們曾經救過項梁的命,項梁因此躲過了一場血光之災。項梁對曹咎、司馬欣一直非常感恩,所以身為侄子的項羽對他們也非常信任。

漢三年六月,項羽二奪成皋,劉邦狼狽逃竄。但劉邦奪了韓信手下的軍隊,重新振作起來,派兩萬士兵增援彭越,在項羽的軟肋——後勤補給線上大搞破襲戰。漢三年八月,彭越完全切斷了項羽的後勤補給線,項羽不得不再次回援以打通補給線。臨行之前,項羽把成皋戰區的指揮權交給了曹咎、司馬欣。曹咎當時是楚國主管軍事的最高長官大司馬。項羽行前再三交代,我十五天必定掃平彭越,你們要在這十五天裏只守不戰,保住成皋。但項羽揮師東進不到五六天,曹咎就受不了羞辱,震怒之下出兵作戰,被劉邦打得大敗,使項羽又一次丟失了成皋。

項羽重用曹咎、司馬欣是一重大失策。

曹咎、司馬欣不是帥才,根本沒能力守住成皋。項羽出於對曹咎、司馬欣的舊情重用他們兩個人,導致辛辛苦苦才奪過來的成皋第二次失守,使自己在局部戰場上也沒有獲得應有的勝利,不能不説這是項羽自己打敗自己的重大失誤。

重用親信是人類無法克服的一種天性。因為,親信為人熟悉,熟悉帶來信任。但是,為了所謂的信任而重用無能的親信,特別是在關乎事業成敗、個人生死的重大問題上重用無能的親信,那可就是愚蠢至極!

重情念舊無良將

劉邦和項羽一樣,也搞重情念舊。但是,劉邦的重情念舊還沒有鬧到內無良臣、外無良將的地步。

劉邦搞任人唯親最典型的莫過於盧綰。盧綰與劉邦是同鄉,二人的父輩是至交,二人又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劉邦起兵反秦之前,曾因事被官府通緝,盧綰形影不離地跟着他東躲西藏。劉邦起兵反秦,盧綰馬上以賓客的身份相伴。劉邦到漢中後,盧綰做將軍;楚漢交兵,盧綰被任命為太尉,隨同在劉邦左右。劉邦的卧室,別人都不能隨便進出,只有盧綰可以自由出入。即使是蕭何、曹參等人,也是因為有功而受到劉邦的禮遇;至於説到親近寵信,劉邦手下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盧綰。劉邦一到關中,就封盧綰為長安侯。

漢五年(前202),劉邦消滅了項羽之後,帶盧綰征討燕王臧荼。燕王投降後,劉邦想封盧綰,就下詔在羣臣中選人封燕王。文武百官都知道劉邦想封盧綰為王,就一齊上書,説盧綰追隨皇帝平定天下,功勞最大,可封燕王。漢五年八月,在眾臣的推舉下,劉邦順水推舟,封盧綰做了燕王。但是,到了高祖十一年,盧綰宣佈造反。這件事對劉邦打擊極大。

盧綰為什麼會造反呢?

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秋天,陳豕希在代地造反,劉邦到邯鄲去攻打陳豕希的部隊,燕王盧綰派兵攻打陳豕希的東北部。此時,陳豕希派人向匈奴求救。盧綰也派部下張勝出使匈奴,想阻止匈奴幫助陳豕希。

張勝到了匈奴以後,前燕王臧荼的兒子見到張勝就説:燕國所以能長期存在,是因為諸侯多次反叛,戰爭連年不斷。您想為燕國儘快消滅陳豕希,但陳豕希被消滅之後,接着就要輪到燕國了。您為什麼不讓燕國延緩攻打陳豕希而與匈奴修好呢?戰爭延緩了,才能使盧綰長期為燕王。

張勝回來之後,把自己這樣做的原因全部告訴了盧綰。盧綰一聽有道理,就讓張勝成為匈奴的間諜;又暗中派人到陳豕希的處所,想讓他長期叛逃在外,使戰爭連年不斷。

漢十二年,劉邦東征黥布,陳豕希率軍在代地駐紮,劉邦派樊噲攻打陳豕希並將其斬殺。陳豕希的一員副將投降後,説燕王盧綰派人到陳豕希處互通情報。

劉邦派使臣召盧綰進京,盧綰稱病不敢去。皇帝又派御史大夫趙堯前去迎接燕王,並順便查問案件。盧綰更害怕,閉門不出,對自己寵信的臣子説:異姓封王的,只有我盧綰和長沙王吳芮了。去年春天,淮陰侯韓信滿門被殺;夏天,又殺了彭越,這都是呂后乾的。現在皇帝病重,國事全都由呂后負責。呂后總想找個藉口殺掉異姓諸侯王和功臣。於是盧綰還是推託有病,拒絕進京。

後來,漢朝又抓到一些投降的匈奴人,他們説張勝逃到匈奴,是燕王的使者。劉邦這才認定盧綰造反了,就派樊噲攻打燕國。漢十二年四月,劉邦病逝,盧綰也就帶領部下逃入匈奴,匈奴封他為東胡盧王。

劉邦重用盧綰給自己帶來的是一場叛亂。但是,比較項羽與劉邦的重情念舊,我認為有一點重要的不同:項羽是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搞重情念舊,重用曹咎、司馬欣,結果丟失了費盡千辛萬苦才打下來的成皋;劉邦是在統一全國之後才搞重情念舊,結果鬧出了一場叛亂。

項羽太重感情,對虞姬,對項氏宗族,對有恩於項氏之人,項羽都表現得太重感情。如此重情,導致了項羽在軍事鬥爭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無可挽回地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