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清朝“存在”了多少年:是267年還是276年?

歷史解密 閲讀(3.15W)

今年(2011年)我國將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一段時期以來國際上,尤其是美國也出現了“新清史”的學術熱潮。這使得清史再次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

清朝“存在”了多少年:是267年還是276年?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我們在回顧清末民初這段激盪人心的歷史時,卻發現了一個很有基礎性和趣味性的問題:清朝在中國歷史上到底“存在”多少年?這個問題可謂眾説紛紜,應引起學界足夠的重視。

第一種説法:267年(1644-1911)。

1.費正清的《美國與中國》中説:“明朝諸帝統治了276年,他們的繼承者滿清的皇帝統治了267年。這是個有趣的巧合。”(商務印書館,1971年版,第67頁)

2.羅素的《中國問題》中説“到1644年,明朝為滿族人所滅,清朝建立,採用漢人的風俗。1911年,清朝被革命推翻。”(學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頁)推算出267年。

第二種説法:268年(1644-1912)。

3.唐德剛的《袁氏當國》中説:“(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溥儀下詔退位,歷時268年的清朝,至此正式結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頁)

4.閻崇年的《正説清朝十二帝》中説:“大清帝國佔據中國歷史舞台268年,為自秦以降整個中國皇朝歷史的八分之一。”(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8頁)

又説“(從秦始皇)到1912年宣統皇帝退位,歷經2132年,有492位皇帝。”(第278頁)

第三種説法:276年(1636-1911)。

5.《中國曆代年號考》中説:“公元1911年為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所推翻。自皇太極改國號起,共歷十一帝,二百七十六年”(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222頁)

6.《辭海》説:“宣統三年(1911年)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來的專制君主制度。清代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共歷十一帝,二百七十六年。”(第六版,1831頁)

第四種説法:296年(1616-1911)。

7.柏楊的《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上)》中説清朝“一可汗十一帝,公元一六一六年——一九一一年,立國二百九十六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246頁)

五種説法:分期法。

8.鄭天挺的《清史探微》中説:“整個有清一代二百多年,現在有三種分期法,即:按斷代分,1616至1911年(天命元年至宣統三年),從關外建國開始,共二百九十六年;按通史分,1644年入關前應入明史不算,從1644至1911年(順治元年至宣統三年),共二百六十八年;按社會發展階段分,從1644至1840年(順治元年至道光二十年),共一百九十七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316-317頁)

以上表述涉及很多名家名書,中間涉及三個關鍵問題:

1.起止年代。“清朝”的國號開始於1636年,而1616年是後金建立的時間,1644年是清朝入關的時間;清朝結束於1912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建立,2月12日清朝頒佈退位詔書,這兩種標準均為1912年。

2.計算方法。上述五種説法中,前兩種使用的是“週年法”,即直接相減;後三種使用的是“年頭法”,即相減再加一。兩種方法在民國時曾通用過,但目前國際紀年使用“週年法”。如辛亥革命100週年,美國建國200週年等。

3.歷史紀年。我國農曆(夏曆)的“天干地支”紀年與公曆紀年存在絕對年份問題(會相差一年),即每個農曆年橫跨兩個公曆年份。如辛亥年一般對應1911年,但隆裕皇太后頒佈退位詔的辛亥年臘月廿五卻是1912年2月12日。

所以,清朝應開始於1636年,結束於1912年,“存在”276年(週年法)。以上五種説法均有自圓其説之處,也均有缺失不周之處。有趣的是,以上考證還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中華讀書報》“文化週刊”的兩篇文章:

一是6月22日13版的《明亡之辨及其它》中説:“對清朝在中國歷史的260年整體存在如何定義,可另外討論。”根據以上分析,這句話是不嚴謹的,甚至是錯誤的。

二是6月29日15版的《讓歷史更加好看》一文混淆了歷史的三個重要因素:史料、史書和史學。通過以上考證,“讓歷史更加好看”應當分解為:讓史料更加可信、讓史書更加“好看”和讓史學更加繁榮,這樣才會更明確和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