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揭祕台灣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過程及遇難人數

歷史解密 閲讀(1.64W)

“二·二八事件”,發生於1947年2月28日,是台灣人民反專制、反獨裁、爭民主的羣眾運動。 1947年2月27日,國民黨軍警在台北打死請願減税的商販。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罷市、遊行請願,又遭國民黨當局的鎮壓,激起了民眾的憤怒,爆發了大規模武裝暴動。幾天之內,暴動民眾控制了台灣省大部分地區。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急電南京求援,國民政府調駐守上海的21軍在基隆登陸,進駐台北,對羣眾進行大規模鎮壓,運動最終失敗。

揭祕台灣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過程及遇難人數

台灣二二八事件過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消息傳來,台灣同胞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歡慶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1945年10月25日,日本投降儀式在台北公會堂(現改稱中山堂)舉行。日本投降代表、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大將,向台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陳儀將軍呈遞降書。

陳儀代表中國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軍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第二天,台北市學生及各界民眾數萬人舉行大遊行,歡慶祖國收復失土。全省家家户户張燈結綵,祭告祖先,通宵歡飲。縱情慶賀抗戰勝利,台灣光復。

戰爭結束時,整個台灣工農業生產處於癱瘓狀態,物資缺乏,米荒嚴重,物價飛漲,百業蕭條,人民大量失業,社會治安惡化。更為嚴重的是,台灣經歷了日本50年的殖民統治,剛剛重回祖國,國民黨當局和台灣人民之間彼此都不大瞭解,容易產生矛盾,需要一段時間進行磨合。而恰恰是在這一段磨合期,國民黨當局採取了非常錯誤的政策,激化了與台灣人民的矛盾。

台灣迴歸祖國後,蔣介石在大陸大打內戰,大陸的經濟危機也波及到了台灣,島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台灣光復僅一年,台灣物價漲了100倍。台灣中小企業在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劫奪下,紛紛破產倒閉。加之農業歉收,致使當時台灣600多萬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人貧困交加,飢寒交迫,人民怨聲載道。

日本殖民者對台灣人民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給台灣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老百姓們原以為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可以揚眉吐氣過幾天舒心日子。哪知他們美好的願望很快就破滅了。人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態度,由歡迎變為失望,最後成為仇恨。這種仇恨的情緒,由一件偶然的事情,點燃了全島人民的反抗怒火。

1946年10月25日,在台灣光復一年後,蔣介石來到台灣,親自參加光復一週年紀念會。雖然台上眉飛色舞,意氣風發,但台下卻反應冷淡。台灣人民歡天喜地迎國軍的熱情早已在一年的親身經歷中灰飛煙滅,跟大陸人民一樣,他們“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有人在舊總督府門前掛上一幅“狗去肥豬來”的漫畫。

光復一年,台灣人民的興奮變成了積怨,烏雲籠罩在整個台灣島,反專制、反獨裁、爭民主的羣眾運動一觸即發,山雨欲來風滿樓。1947年2月27日下午,時近黃昏。台北市南京西路天馬茶房。中年守寡、帶着一兒一女艱難度日的林江邁守在自己的煙攤旁,招徠顧客。突然,人羣開始騷動,等林江邁反應過來時,已來不及跑了,台灣省專賣局專員葉得根帶着另外9名緝私隊員已將煙攤圍住。

林江邁向緝私隊員解釋、哀求,均無濟於事。在拉扯中,一名緝私隊員用槍托將林江邁打得頭破血流。憤怒的圍觀羣眾與緝私隊員發生衝突,打傷了緝私員趙子健與警員張啟詳,緝私員傅學通向人羣開槍,當場打死無辜市民陳文溪。當天晚上,部分羣眾擁到台北市警察局和憲兵團,要求嚴懲兇手。28日上午,更多的市民圍攻了台灣省專賣局。

下午,約有四、五百名羣眾來到行政長官公署,向行政長官陳儀請願,竟遭衞兵開槍射擊,當場打死數人。於是事態迅速擴大,遊行、示威、請願很快演化為大規模武裝衝突,一場反獨裁、反專制、反暴行、爭民主、爭自治的運動在全市漫延。陳儀隨即宣佈實行戒嚴,派出大批軍警在全市大街小巷巡邏。

台北市民罷工、罷課、罷市,包圍行政長官公署、警察局、日產處理委員會、電台等機關,放火燒掉台北專賣分局,甚至開始搶劫軍用倉庫,釋放獄中囚犯,與軍警不斷髮生流血衝突。起義民眾還通過電台向全省廣播,控訴軍警的暴行,號召人民起來反抗。各地民眾聞風而動,羣起響應,圍攻所在地機關、部門。由於當時國民黨剛剛接管台灣,兵力不足,起義羣眾很快控制了除高雄、基隆以外的所有地區,國民黨對整個台灣省的形勢已失去控制。

1947年3月2日,台北市民眾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並隨後在各地成立分會,代表民眾就事件處理和台灣的政治改革與行政長官公署交涉。陳儀也派人蔘加了這個委員會。1947年3月8日,委員會通過其宣傳部長王添丁起草的“三十二條要求”,包括實行地方自治、保障人民基本權益、廢除專賣制度、減免苛捐雜税等條款,基本反映了台灣各界人士要求民主和自治的合理願望。

但是,隨着起義規模的不斷擴大,起義隊伍中也混進了一些不良分子,包括與日本關係密切的地方紳士和流氓,他們將三十二條擴大為四十二條,增加了一些不切實際甚至錯誤的主張,例如要求接管行政長官公署等,致使陳儀怒而撤出了派往委員會的代表,並加緊部署鎮壓行動。

早在1947年3月2日,陳儀見形勢不妙,就急電南京:“台灣發生暴亂,已及全省,形勢危急,請速派國軍赴台救援。”蔣介石接報,經與國民黨要員商量,均認定“二·二八起義”是“暴亂”,為防止事態擴大,必須採取果斷措施,進行鎮壓。蔣介石立即電令駐守上海的21軍火速乘船趕赴台灣增援,並限令於8日前趕到。

1947年3月8日中午,21軍先頭部隊在基隆登陸。遭到起義羣眾阻攔後,21軍竟在船上架起機槍向碼頭上的羣眾掃射。9日,國民黨主力部隊在血洗基隆後,進駐台北,與駐守在台灣南部地區的國民黨“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聯手,對起義羣眾進行大規模鎮壓。

經過近半個月的艱苦鬥爭,“二·二八起義”最終失敗。大批台灣市民、學生及社會知名人士包括教授、作家、醫生遭到屠殺,確鑿死亡人數難以計算,此外,還有不少人被捕、逃亡和失蹤。“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也被當作非法組織遭取締。3月,國民黨還在台灣進行了大規模地收繳槍支和肅清“暴亂”分子活動。1947年4月24日,國民黨政府撤消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成立台灣省政府,陳儀被撤職賦閒,魏道明被任命為台灣省政府主席。

二·二八事件中犧牲受難者的詳細明確數目因發生年代久遠,加上國民政府的漠視,一直都有所爭議。若引自若林正丈,他的估算數字是15,000人至28,000人。事實上由於種種塬因,例如當時政府所主導的濫殺行動,很多沒有書面資料遺留,各界對二·二八事件確實的犧牲者人數,一直有極不一致的估算。

從不到一千人,一直到十幾萬人不等。如Lai, Myers, and Wei所估算的數字是10,000以下。李喬則推估死亡人數為18,000人左右。傷亡人數估計值依統計的方法論不同而異,取中間數並沒有意義。至於向二·二八基金會申請賠償的有效案件,截至第119次董事會已審:2728件,其中成立2264件(死亡680件,失蹤179,羈押、徒刑等1405件),不成立464件。惟此補償案件數不等同於實際傷亡數字,塬因有七項,在二二八基金會官網有詳細説明.....

若干人士引用楊逸舟的着作《二二八民變》指出1960年行政院下令註銷十二萬有籍無人的户籍,做為二·二八罹難人數的一個參考數據。但是台灣户籍法規定申報過死亡就不再有户籍,民法規定失蹤七年也能報死亡。所以這十二萬人,沒有一個在二·二八事變當年被申報死亡或失蹤,才會十幾年後還有户籍。

而真正在二·二八當年罹難,申報過失蹤或死亡的人,都已除户沒有户籍,不會落在有籍無人的清單。所以所謂有籍無人,跟二·二八事變罹難人數無關。二·二八事件死傷人數各方數字整理如下:楊亮功調查報告 死190人 傷1761人。白崇禧報告書 死傷1860人。《紐約時報》霍伯曼南京專電 死2200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死3200人。保安司令部 死6300人。監察委員何漢文至少死7000至8000人。

《紐約時報》記者杜爾曼德丁專電 死1萬人。台灣旅滬六團體1947年《台灣事件報告書》 死1萬人以上。民政廳長蔣渭川1947年《二二八事件報告書》 死1萬7000人至1萬8000人。日本《朝日新聞》調查研究室 死1萬至數萬人。美國駐台領事館副領事喬治柯爾死2萬多人。行政院官方調查報告 死1萬8000人至2萬8000人。

台灣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列表

以下所列人物為台灣二二八基金會所認定並公告的部分受難者列表,僅限於在二二八事件中及之後的屠殺行動中喪失生命或下落不明者,被捕入獄者則不記;由於該事件受難者過多,這裏只是較有名的人物,不完全具備代表性。並按照受難者姓氏教會羅馬字拼音順序排列。

蔣渭川:知名非武裝抗日人士蔣渭水的弟弟。當時國民黨派特務暗殺,蔣渭川僥倖逃過一劫,但其女兒蔣巧雲遭到殺害。蔣渭川雖然還是與國民黨合作,但只是樣版,而且失去台灣人的信任。

莊木火:瑞芳國小校長。

楊元丁:藝人伊能靜的外公,基隆市副議長 被軍人槍殺後踢入河中。

陳澄波:東京美術學校研究所畢業﹐畫家;時任嘉義市參議員,擔任和平使者去水上飛機場慰問國軍,卻被逮捕,未經審判公開槍斃於嘉義火車站前。

陳炘: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大公企業公司”創辦人;“二二八事件”後被警察帶走而遇害。

陳能通:淡水中學校長。

簡錦文:基隆要塞司令部軍醫,在軍中被殺。盧園:淡水中學化學科教師。叁芝北新莊田心仔人。訂婚當日早上,聽聞陳能通校長長女之哀求,出門查看校長而遭兩個持槍士兵射擊中彈。陸路封鎖,經淡水河以舢舨送雙連馬偕醫院救治,不治身亡。

顧尚泰:西醫。

廖進平:社會運動家。

許朝宗:藝人許效舜的祖父,八堵火車站副站長。

郭章垣:宜蘭醫院院長;遺言:“生離祖國,死歸祖國,死生天命,無想無念”。

郭守義:基隆名醫。黃媽典:日佔時代任朴子街長,事變時任台南縣參議員;在新營被槍斃示眾。

李瑞峯:律師。李瑞漢:曾任台北律師公會會長。李丹修:八堵火車站站長。

林連宗:台灣前制憲國大代表、台灣省參議員、台灣省律師公會會長、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二二八事件”死難者。

林茂生:台灣歷史上第1個哲學博士(1929年)和留美博士;曾於終戰後協助接收台灣大學,並創辦《台灣民報》;“二二八事件”後無故被捕,一去不回。

藍燈旺:基隆社寮島居民。阮朝日:《台灣新生報》總經理,“二二八事件”後在自宅被強行逮捕,從此失蹤。女兒阮美姝至今仍積極從事“二二八事件”研究,2002年叁月十二日曾在屏東設立私人紀念館(阮朝日228紀念館),2007年六月紀念館經營結束,文物分為四部份,分別保存於台北的台灣神學院、台南的真理大學麻豆分校、阮美姝228紀念室及施國政先生(阮朝日228紀念館執行長)。

黃阿統:淡水中學訓導主任。

施江南:醫學博士,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內科專攻。日佔時期曾任台北州議員、“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參事、“台灣奉公醫師團”本部理事。戰後曾任“台北市醫師公會”副會長、“台灣省科學振興會”主席。

宋斐如:台北高等學校﹑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行政長官公署惟1的1位做到1級單位副首長(教育處副處長)的台籍高級官員,《人民導報》創辦人,“二二八事件”後在自宅被強行逮捕,從此失蹤。

湯德章:律師。1946年參選省參議員,被列為候補參議員。228事件爆發後,3月6日“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台南市分會”成立,被推為治安組長。3月11日被捕,3月12日,湯德章被反綁懸吊刑求一整夜,肋骨被槍托打斷,在遭受酷刑後,雙腕被反綁,背後插有書寫名字的木牌,押上卡車,繞行市街,然後押赴今日台南市民生綠園(已更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槍決。湯氏被槍決後,士兵不讓他的家人立即收屍,任其屍體暴露,經過家人一再哀求,才准許以毛氈覆屍,但屍體仍不得立即移走。3月中旬,國府派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台“宣撫”。白氏來台後,下令將被關在軍法看守所的所謂“二二八疑犯”,全部移送台灣高等法院審理,結果高等法院的判決書下來----“湯德章無罪!”

王添燈:日佔時期實業家,戰後曾任《人民導報》社長;“二二八事件”中被中國人張慕陶的憲兵用汽油燒死。

王育霖:日佔時期的律師,戰後曾任新竹地檢署檢察官;“二二八事件”中被祕密處死。

吳金鍊:《台灣新生報》日文版總編輯。日佔時期曾任《台灣新民報》台南支局長、宜蘭支局長,並曾任職於總社社會部、政治部。因刊登“二二八事件”之報道被害。

吳鴻麒:吳伯雄之伯父。戰後曾任台灣高等法院推事;“二二八事件”中在法院被帶走,四、五天後,陳屍於南港坑道口。曾因判定一件軍民糾紛,得罪一位軍官而惹禍。

蕭朝金:日佔時期牧師;“二二八事件”時出面交涉被捕青年,一去不回,受盡酷刑後遭槍斃。

許錫謙:花蓮人。戰後參加叁民主義青年團花蓮分團,擔任宣傳幹事及該團7名幹事之一,“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擔任“青年大同盟”總指揮,“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花蓮分會”成立後為該會重要幹部。後走避台北,經當時官派花蓮縣長張文成及憲兵隊遊説其叔父勸説回鄉,於返回花蓮途中遭埋伏的軍憲人員捕殺。楊照的外祖父。

張七郎:醫師;曾任花蓮縣參議會議長、台灣省制憲國代;“二二八事件”後,與其叁弟張果仁醫師與長子張依仁被軍隊帶走,一家叁口均遭殺身之禍。後來證明是被當時的花蓮縣長張文成挾怨報復。其二子張依仁曾前往中國東北病院服務,醫治過蔣介石腹瀉。張依仁被搜身時,衣袋內有一枚現職軍醫上尉證章,及蔣的親筆手條,才免去殺身之禍,後避居日本。當時,台籍人士林頂立任職保密局,借職務之便,誣告張七郎。官派花蓮縣長張文成請廿一師獨立團第五連連長董至成密裁張家。因張依仁特殊的遭遇,保密局南京站在此事爆發,震驚地方之後,指示台灣調查站明確指出“張為一良善之代表,未曾參與事變之活動,似此不分善惡而捕殺,今後公家之事何人敢為。”爾後,林頂立定居中台灣安享天年至1980年。張文成下落不明,一説他後來返回大陸。

潘木枝:醫生,免費醫治付不出醫藥費的窮人,救了蕭萬長在內的許多市民的生命,事變時任民選嘉義市參議會參議員,1947年3月25日與畫家陳澄波等多人沒有經過公開審判就被公開處決,兒子潘英哲死在不久後的清鄉掃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