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蔣介石跟日本能和談嗎?這是在逼他繼續犯罪呀

歷史解密 閲讀(3.01W)

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後,日本驟然間追加了條件,而且在手續上也增加了條件。23日,狄克遜特密急電德國外交部長説到這些“基本條件”為:“(1)中國必須放棄她的親共的以及反日的和反滿洲國的政策,並且與日本和‘滿洲國’合作,執行她們的反共政策。(2)在有必要的地區建立非軍事區和特殊政權。(3)日本、中國和滿洲國之間締結關於在經濟上密切合作的協定。(4)中國償付日本所要求的賠款。”狄克遜在電報中還談到了日本外務大臣向他另外宣讀下面聲明:“假如中國接受這些基本條件,她必須以行動——反對共產主義——來表示她的誠意。蔣介石須在規定的時期內派遣和平談判的代表至日本所指定的地點。日本希望在本年底左右獲得答覆。”在這裏就把時間規定死了,已經像在下最後通牒的樣子。

蔣介石跟日本能和談嗎?這是在逼他繼續犯罪呀

12月26日晚,陶德曼將這些“基本條件”交給了孔祥熙(因蔣介石患病),並作了口頭説明。陶德曼在當天給德國外交部的急電中説:“當我向他們宣讀日本的條件的時候,孔和蔣介石夫人都極為驚恐。”26日,蔣介石在日記中説:“倭所提條件如此苛刻,決無接受餘地。”在27日舉行的最高國防會議中仍有人主張和談。蔣介石認為:“近日,各方人士與黨中重要負責同志均以軍事失敗,非速求和不可,幾乎眾口一詞;殊不知此時求和,無異滅亡,不僅外侮難堪,而內亂益甚,彼輩只見其危,不知其害;不有定見,何能撐此大難也。”蔣介石以為“倭寇此提條件,等於征服與滅亡我國;與其屈服而亡,不如戰敗而亡”,遂拒絕作答。於是,蔣介石採取了拖延的辦法,直到1938年1月13日向日本表示,要求日本方面對每一條款作具體説明。

當時日本的形勢是:“日本政府中有一部分人,自從十二月攻佔南京前後,由於對中國政府態度不明表示不滿,就在十二月十四日成立了華北臨時政府,王克敏就任了政府主席,於是一種頗有勢力的意見抬起頭來:把臨時政府扶植起來,將來發展成為中央政府,和平談判不以蔣介石政權為對手。”

蔣介石13日的表示是由外交部長王寵惠告訴陶德曼的,王對陶説:“經過適當考慮之後,我們覺得:改變了的條件太廣泛了。因此,中國政府希望知道這些新提出的條件的性質和內容,以便仔細研究,再作確切的決定。”日本認為這是“拒絕的答覆”,於是在1938年1月15日決定“陶德曼調停”結束。

這天,狄克遜給德國外交部長的特密急電中説:“今在10時30分,外務大臣將下面的日本政府對於中國政府1月13日的聲明的答覆的全文交給我,並且請求我儘快轉給漢口。”日本在答覆照會中説:“中國關於上面所説的談判的答覆,已經推延了好幾次,甚至在1月10日我們還沒有收到,因此我們不得不再等幾天。當昨天最後收到的時候,我們發覺中國的答覆僅僅是一個敷衍的答覆。要求知道我們的條件的詳細內容,我們只能認為:中國政府方面這種拖延的態度,表示沒有以接受全部和平談判的基本條件來謀求和平的意念,而這一點是我以前就已經説明過的。因此帝國政府現在決定放棄(政府對此是深為遺憾的)承閣下的政府竭誠幫助而進行的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目前的和平談判,並且從一個完全新的立場來處理目前的事件。”

1月16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即第一次近衞聲明,宣稱:“帝國政府今後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日本政府和蔣介石政府的正式外交活動就此結束。17日,德國外交部給德國駐華大使館密電:“鑑於日本的聲明,我們認為我們的遞信員的身份目前已經終止。”18日,日本政府又發表了一個意在“否認”和“徹底抹殺”國民政府的強硬補充聲明:“所謂‘今後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較之否認該政府更為強硬……意在否認國民政府的同時,把它徹底抹殺。……”日本廣田外相還向美國駐日大使格魯暗示:這種措施不僅是斷絕外交系,而且意味着漢口的國民政府已經不代表中國,日本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承認以華北政權為中心的政權。

18日,國民政府發表《維護領土主權及行政完整的聲明》,以嚴正立場昭告世界:“中國政府於任何情形下,必竭全力以維持中國領土與行政之完整,任何恢復和平辦法,如不以此原則為基礎,決非中國所能忍受,同時在日軍佔領區內,如有任何非法組織僭竊政權者,不論對內對外,當然絕對無效”。蔣介石由洛陽返南昌,發表感想説:“自我拒絕日本媾和以來,使日本不得不發表聲明不與國民政府為對手之主張,此其於政略上,彼為被動,而我乃取得主動地位矣。且可使國內主和者斷念,內部更可團結矣。昔者宋人亡於外寇,乃由主和者日盛,主戰者日衰之故。餘之刻苦奮鬥,不惜犧牲,誓以生命報國,就足以使嶽武穆未伸之壯志終得伸張於七百載之後。雖然甘心為秦檜者,恐未易完全斷念,吾益當努力圖之。”

就在這一天,日本政府命令駐華大使川樾茂回國。蔣介石於是在20日命令駐日大使許世英回國。這樣,中日兩國之間的協商途徑,業已完全關閉;中日兩國的外交,實際上斷絕了。通過陶德曼進行調停的渠道就此堵死了。

從蔣介石的態度來看,是想妥協,又嫌日本的條件太苛刻,“國民政府將會被輿論浪潮所衝倒”。最後是日本宣佈“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也就是説,不同你蔣介石談了。這樣一來,蔣介石也就暫時死了妥協的這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