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長沙東嶽宮考古發現古放生池 文夕大火後被填埋

歷史解密 閲讀(1.88W)

經過長沙市考古研究所三個月的考古發掘,今日,記者在長沙市二馬路東嶽宮看到了古放生池的真容:分為東、西兩個池子,均為邊長13.5米的兩個正方形水池。考古現場負責人趙今説,從池子裏共清出瓷片兩千多片,抗戰時期手榴彈10個。趙今確認,目前考古發掘到的文物年代,可確認明末清初這裏已經是一座道教廟宇。

長沙東嶽宮考古發現古放生池 文夕大火後被填埋

文夕大火後被填埋

在現場,記者看到,放生池比現在的黃興路低幾米,池子大體上保存完好,在東、西兩個池子之間曾經有一座小橋,小橋已坍塌。考古人員從池中發掘出石橋的石構件20多件。另外,在東、西放生池還分別發現三個泉眼,目前泉眼還有泉水滲出。

東嶽宮始建於唐開元13年,距今1280多年。古時東嶽宮南臨熙寧街,北抵湘雅路,西距湘江,有古船碼頭做伴。清同治年間(1862—1874),東嶽宮住持侯理年募化重修道觀,這是東嶽宮第一次維修。

1950年,東嶽宮幾位道長響應政府號召,先後將宮中房屋讓出,開辦國小。1966年,東嶽宮又被改做廠房。1988年東嶽宮被鑑定為危房。2009年由長沙市道教協會自籌資金在原址修復,現為長沙市道教協會所在地,也是長沙城區唯一一處道教活動場所。

東嶽宮住持甘羅道長介紹説,東嶽宮過去佔地達到14畝,坐北朝南,分戲台、前坪、左右放生池、拱門、大殿、後殿。目前只剩大殿和後殿。趙今説,在放生池前面找到古戲台位置的可能性很大,只是目前上面堆土太厚。趙今介紹,放生池應當是在文夕大火後被逐漸填埋,人們直接在填埋後的池上建了民居。

槍彈或見證中國軍隊頑強抗日

趙今介紹,考古發掘是從今年6月開始的,從池子裏共清出瓷片兩千多片,這些碎瓷片年代,最早為明末,多為清乾隆至民國時期的一般生活用瓷。此外,在東嶽宮西池內還清出大量馬蹄鐵,抗戰時期手榴彈10個,馬槍一支,子彈多發,手榴彈已經送交公安。為何此處會發現如此多武器彈藥?工作人員介紹,在抗戰期間這裏曾經可能做過彈藥庫,後來考慮到周邊民房密佈,搬離了彈藥庫。

長沙文史專家楊錫貴也來到東嶽宮考古工地。他認為,東嶽宮方池內發現的槍彈及刺刀等,再次證明抗戰時期,尤其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日軍在長沙北門外東嶽宮一帶確曾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這些抗戰文物在今天難得一遇,具有相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