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解密:詩人李白朝辭白帝后究竟去了哪裏?

歷史解密 閲讀(1.15W)

李白《早發白帝城》詩裏説“千里江陵一日還”,如果以為他真是一天的功夫就回到了江陵,那顯然是把浪漫當現實了。實際上,他不可能當天就穿過三峽到達江陵,而且江陵也並非李白所要到達的目的地。所謂“還”,只不過是指路程的來回而已。

解密:詩人李白朝辭白帝后究竟去了哪裏?

那麼李白當時實際行程究竟是怎樣的呢?從白帝城放舟順水下三峽當然是很快的,但是再快,當時的船隻也不可能一天之內就飄過萬重峽山、衝浪滿是急流險灘的700裏峽江。詩裏説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那只是極力表達他從此把悲慘冤屈的遭遇拋在了後頭的心境,是一種精神飛越。李白本是參與永王平亂,卻遭到登基後的肅王的鎮壓,他是在那場皇位爭奪中不明就裏蒙受冤屈而被捕入獄的。他在流放途中遇到大赦,重獲自由之身當然意外欣喜,所以用那樣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輕快之情。

我們雖然無從確定當時李白在三峽中實際上花費了幾天時間,但他有一首詩卻明確記載出了西陵峽之後,再從荊門到江陵那一天時間的見聞,這就足以説明他並不是朝辭白帝后當天就到達江陵的。

他這首詩題名《荊門浮舟望蜀江》。百度裏註釋翻譯這首詩以為荊門就在江陵所在的荊州地面,那是搞錯了,其實荊門離江陵還有100多裏水路。荊門的地理位置在西陵峽口60多裏外的宜都縣境,是由江南的荊門山和江北的虎牙灘對峙而成的一道天然雄關,《水經注》裏説荊門是“楚之西塞”。在漢代以前,這裏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最著名者,東漢劉秀火攻西蜀公孫述封江鐵鏈的戰事就發生在此地。但是到了唐代以後,人們大多就只把荊門視為出三峽進入楚地的地理標誌。所以許多唐詩裏都提到荊門,杜甫有“羣山萬壑赴荊門”之説,李白自己年青時“仗劍離國”,也曾在這裏唱道“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那麼現在李白出峽之後又到了荊門,次日由此浮舟東去。為了紀念家鄉,他把這一帶也稱為蜀江。那天他的心情更加開朗,滿以為自己的命運從此一片光明,有如“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竟然一路放歌沿江的春光美景。他看到麗日當空,白雲飄飄,江上綠波盪漾,岸邊雪照沙雁,還有山谷裏花飛鶯舞。就在他觀賞詠哦之際,不覺行船已經繞過了芳洲,迎面又是碧樹茂林。當暮色降臨的時候,江浦上夕煙裊裊,水天之際一輪明月已然升起,他就在煙波江上揚帆而行。

這是李白朝辭白帝后最美好的一段行程!而且我要強調的是,李白當日的經過,正是我家鄉宜都、枝江一帶唐代時的春光。讀李白的這些詩句,我感到特別親切,它讓我彷彿穿越時光隧道,親眼看到了那時的山川日月、風物人情。詩人用彩筆繪的這個光昌流麗的春天,它屬於我的家鄉。

這也是李白的人生晚年最美好的一段行程,此後他再也沒有遇到這樣明媚的春天,這位天真爛漫的詩人流放遇赦的欣喜之情很快就被霜風冷雨澆滅了。那天晚上,李白雖然感覺到“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但他並沒有在此上岸,而是隨着行船到了江夏,投靠友人逗留了一陣,然後他又漫無目的地在江湖上飄泊,窮愁潦倒,直到六十二歲時病死於當塗。因此可以説,李白的詩魂朝辭白帝彩雲間,然後就飄到了荊門渡外的春江花月裏,而且就埋在了那個春天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