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海昏侯墓竹簡改寫多部歷史典籍 發掘時差點扔掉

歷史解密 閲讀(7.58K)

2015年5月初,海昏侯墓清理完西北角之後,大家都知道西迴廊有複雜的堆積現象,那裏一堆泥巴,亂糟糟的,有散碎的漆皮,複雜的器物堆積。

海昏侯墓竹簡改寫多部歷史典籍 發掘時差點扔掉

“前期清理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爛泥巴里那一團黑乎乎的東西就是竹簡。”説到這裏,西漢海昏侯墓文物保護組組長管理有些後怕。她説,要不是國家組的專家及時趕到,這批竹簡可能被當作一般的漆器或竹笥給清理了。當時,這批竹簡糟朽得厲害,有的碎成一塊一塊的,有的成了渣渣,一塊一塊既像漆器的殘塊,一絲一絲的又像竹笥,誰也沒有把它往竹簡上想。

按照考古的步驟,先要明確文物的性質,清楚分析文物堆積之後,才能做下一步的清理工作。我省考古工作者此前誰也沒有提取過竹簡,也不認識它,大家不敢動,只好向國家文物局求援。專家趕來後,看了一眼就認出這是竹簡,並提出對西北角文物整體提取到實驗室清理的方案,最大限度保護了這批寶貝。

每枚竹簡都有“身份證”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説,整個竹簡文保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流程,首先是清理剝離,然後是洗簡、脱色,最後才是文字釋讀,而三維掃描、正射影像掃描、紅外掃描等高科技手段貫穿整個流程,文獻釋讀工作全面啟動要明年。

去年11月起,竹簡進入文保用房,清理工作拉開序幕。管理告訴記者,剝離並不像揭開一張皮那樣簡單,一剝就能拿走。他們首先要對竹簡的狀態進行記錄,然後做一個初步的清理,並對它進行正射影像拍照。之後,他們用特製的、特別薄的小竹籤,一邊剝離一邊結合正射影像圖進行編號記錄,相當於竹簡的身份證號碼。他們還要對每根竹簡分階段進行三維掃描,把竹簡製作成一幅幅三維圖像,為後期竹簡修復提供數據參照做準備。

漢代竹簡標準僅5毫米寬

竹簡剝離工作進行了一個多月時間,管理這個團隊發現,這批竹簡竹子的內部結構已經破壞,竹子纖維已經斷了,一碰就會碎,他們緊急叫停剝離工作。

接下來的兩個多月時間裏,經過反覆測試、模擬試驗,他從上百種試劑中選中了一種加固劑。這種加固劑是一種高分子液體,滲透性很強,竹簡泡在裏面,這種液體可以滲透到竹簡內部結構的斷裂處,填補纖維空隙,同時對竹簡本身也沒有傷害。即使有了加固劑的“撐腰”,完成5000枚竹簡的清理剝離工作也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經過清理髮現,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簡:23釐米長,5毫米寬,2毫米厚。有專家表示,海昏侯墓的竹簡是漢簡其中一種標準尺寸。

接下來,這批竹簡要進行洗簡、脱色、釋讀等工作。管理説,洗簡也考驗人,既要把竹簡上的附着物、泥土洗掉,又不能把字洗掉。這個階段,普通毛筆顯得太硬,他們選用的刷子的軟性、韌性要比之高几倍。因為竹簡時間久了,顏色深了,墨跡對比不明顯,而脱色這個流程,就是通過特殊的試劑還原竹子的本色,使墨跡對比更明顯。

八部歷史書籍將被改寫

據瞭解,竹簡剝離之後,文保人員對其進行了一次初期的紅外掃描。紅外掃描能使竹簡上原本因年代久遠、泥水浸泡等原因淡化的字跡逐漸清晰地顯現出來。徐長青説,實際上,這次紅外掃描不是為了文字釋讀,而是為了留存一份保護性資料。但也結合這次掃描,對上面的文字進行了一個簡單的釋讀。即使是簡單的、初步的釋讀,這批竹簡已足以讓人欣喜。

從目前竹簡的實驗室初步清理和保護情況看,竹簡內容大約包括論語、易經、禮記、醫書、五色食勝、悼亡賦和籤牌、奏牘等八個部分。其中,《易經》的經文雖然在排序上與傳世《易經》相同,但又在內容上和傳世《易經》差別較大;醫書的內容與養生和房中術有關,它在馬王堆帛書《天下至道談》中記述的“八道”之上,增加“虛”“實”二者而成為“十道”。專家稱,2000多年前的古籍即將面世,或許涉及以上八個部分的歷史書籍有的將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