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武漢會戰 兩國廝殺四月 武漢失守 決定中國的命運

歷史解密 閲讀(2.57W)

1938年夏天,中日雙方展開了中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為了這次戰役,中國傾全國之力,集結了110多萬軍隊。而日本方面為了這次戰役的勝利,也調集了超過40萬軍隊。這次戰役就是武漢會戰,此戰的勝敗關乎着中國的國運。兩國軍隊廝殺了4個月,最終武漢失守,但日軍也已經失去了繼續進攻的力量。中國的抗戰進入了相持階段,誰也佔不了任何便宜。

武漢會戰 兩國廝殺四月 武漢失守 決定中國的命運

一、徐州會戰失敗,日軍兩路夾擊武漢

1937年12月,日軍攻陷中國的首都南京,並且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在此之後,華北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日軍相互配合,準備一鼓作氣圍殲華東地區的中國軍隊。當時華東地區的中國軍隊在60萬人左右,這是中國抗戰最後的主力。這些軍隊一旦被日軍消滅,那中國抗戰的形勢將不堪設想。雖然中國軍隊取得了台兒莊大捷這樣的局部勝利,但無法挽回中國軍隊被南北夾擊的敗局。最終,中國最高統帥部命令軍隊向西面突圍。經過一番努力,50餘萬中國軍隊車工突出了包圍圈。徐州會戰堪稱中國版的敦刻爾克,但中國抗戰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徐州會戰之後,日軍並沒有達到預想的作戰目的。為了迫使中國儘快投降,日本決定南北夾擊進攻武漢。

日軍的計劃是北路日軍進軍河南,然後沿着鐵路線直逼武漢;南路日軍沿長江逆流而上,兩軍在武漢外圍會師。當時武漢是中國最高統帥部所在地,是中國抗戰的中心,重慶只是一個備選方案。根據戰略部署的需要,武漢決不能丟。蔣介石調動了一切力量包圍武漢,川軍、滇軍、桂軍、粵軍紛紛北上。但是為了避免重演南京的覆轍,在戰役打響之前,最高統帥部已經命令所有的武漢居民撤離,把武漢變成一座真正的堡壘。為了徹底執行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蔣介石調動了所有能夠調動的部隊。中國軍隊參戰的總兵力達到了110多萬,這麼多的兵力當然不可能都在武漢周邊。此次戰役遍及了四個省、兩個戰區,但戰役的目的是為了保衞武漢。

二、北路日軍行動遲緩,南路日軍遭受重創

為了減緩日軍的行進速度,為武漢會戰的部署贏得時間,蔣介石命令炸開黃河以水代兵。這一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北路的日軍受洪水的影響,前進的速度受到了影響。而南路的日軍正沿着長江一線向西挺進,其中日軍106師團孤軍深入,中國軍隊看到了絕佳的機會。薛嶽指揮中國軍隊在萬家嶺一帶包圍了日軍106師團,日軍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雖然一再命令其他日軍前往增援,但始終被中國軍隊阻擊。不過中國軍隊後勁不足,最終使106師團成功突圍。戰役從6月份達到了9月份,日軍步步向前推進。一旦遇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一直是老三樣:炮火、戰機加毒氣。中國軍隊沒有足夠的火炮,也沒有防毒面具,在被動禦敵的情況下損失慘重。

截止1938年10月,日軍南北兩路軍隊都已經逼近武漢,蔣介石打算在武漢外圍在進行一次比較大的戰役之後撤退。但是廣州的失守,致使他不得不提前命令撤退。原來為了防禦武漢,廣東地區的國軍精鋭已經北調。而廣州城與英法兩國有着很大的利益,蔣介石認為日本不敢冒着得罪英法兩國的風險進攻廣州。但是在1938年8月的慕尼黑會議中,英法兩國一再對納粹德國退讓,日本看出來兩國底氣不足。1938年10月中旬,日軍突然襲擊廣州城,廣州的中國軍隊猝不及防只得撤退。廣州失守之後,南洋地區的物資就無法通過廣州港口進入內陸,此時的武漢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價值。為此,蔣介石命令放棄武漢,退守湖北南部。

三、中國的抗戰進入了相持階段

此次撤離武漢完全吸取了南京的教訓,所有能夠拆走的設備全部遷移,無法移動的設備全部炸燬。城中居民全部撤離,把一座空城留給了日本人,這就是焦土政策。大名鼎鼎的漢陽兵工廠和漢陽鐵廠被拆的乾乾淨淨,一點東西也不留給日軍。10月24日晚,蔣介石離開武漢,此時武漢城外的槍聲已經密密麻麻。10月26日,日軍佔領武漢。此戰中國軍隊傷亡21萬,日軍傷亡4萬多人。雖然日軍佔領了武漢,但是此時的武漢已經是一片廢墟。更重要的是由於戰線的拉長,日軍也成了強弩之末。武漢會戰之後,日軍再也無力發動30萬人以上的大規模進攻,中國的抗戰進入了相持階段。武漢失守之後,重慶成為了抗戰的中心,中日雙方圍繞着湖南地區展開了反覆的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