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歷朝歷代著名貪官 “離任”被諷刺的奇聞趣事

野史祕聞 閲讀(5.81K)

俗話説,“鐵打的官場流水的官”,古往今來,官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衙門依然存在。中國古代官員離任,可謂五花八門,什麼樣的情況都有。清官、好官離任令百姓戀戀不捨,恨不能長期留住;人雖走,卻留下了好名聲。貪官、壞官離任則令百姓歡呼雀躍,猶如送瘟神一般;人走了,罵名卻難以消除。給貪官送匾立碑,很有創意,在我國由來已久。

歷朝歷代著名貪官 “離任”被諷刺的奇聞趣事

相傳唐朝大曆年間,館陶就曾有一任縣官魚肉百姓,想方設法搜刮民脂民膏,落下了千古罵名。這位貪官離任時,當地紳民送匾一塊,上書“天高三尺”。縣官不解其意,還以為是鄉紳對自己的頌揚,便滿心歡喜地接受下來。後來,還是比他有文化的老爹悟出其意:匾文乃詛咒之語,“天高三尺”者,並非“天高”,而是“地低”之故也──地皮被那貪官颳去了“三尺”,豈不等於“天”高了“三尺”? 這事兒一傳十十傳百,以後,天高三尺就成了贓官們刮地皮的代名詞。相對“天高三尺”還有“刮地三尺”的説法。

古代有個官員(年代不詳),嗜酒耽誤政事,貪財殘害百姓,老百姓對他十分怨恨。到了這個官員被解除職務的時候,老百姓送給他德政碑,上書“五大天地”。這個官員問:“這四個字是什麼用意?令人不解。”老百姓齊聲説道:“你一到任時,金天銀地;你在家裏時,花天酒地;你坐堂辦公時,昏天黑地;老百姓喊冤時,恨天怨地;你如今卸任了,謝天謝地!”

還有一個故事,是以詩的形式出現的。一個貪官,在任期間對老百姓敲骨吸髓,把當地的財物搜刮得一乾二淨。到離任之時,再沒什麼可搜刮的了。可他仍不甘心,便找來一把摺扇,把當地優美的山水畫到了扇子上,以便離開後可以隨時欣賞。就在貪官離任之時,百姓編了四句詩送給他。詩曰:“來時蕭索去時豐,官幣民財一掃空;好山好水移不去,臨行寫入畫圖中。”貪官的形象躍然詩中,真是惟妙惟肖。

以上幾則故事,僅僅是傳説,要麼年代不詳,要麼沒有貪官的真實姓名,不覺有點遺憾,以下道出真實的事例:

五代後晉的宋州節度使趙在禮,在任上對百姓大肆搜刮,百姓對他恨之入骨。人們常説的“眼中釘”的典故就出自他。當他離任時,鄉民在衙門上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歡送”。對聯雲:“早去一天天有眼,遲去此地地無皮。”可見,百姓對此貪官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清時河南光州府有一任縣官吳不為,此人貪污腐敗、巧取豪奪,人民是受盡剝削、苦不堪言。但懾於縣官的權勢,終不過怨聲載道、路目以視、無可奈何。他要離任時,到文殊寺內燒香拜佛,求佛保佑官運宏通。禮佛完畢,吳不為到方丈室待茶,由絕遠和尚陪侍。談論當中,吳不為就問道:“我在此為官一任,馬上就要走了,我想知道老百姓是怎麼看待我的。絕遠和尚道:“大人真乃清官,光州府天高三尺!”吳不為聽後哈哈大笑,帶着滿意的神情離開了文殊寺。吳不為就把這件事向師爺提及,師爺一聽,陰笑道:“大人,你中計了,那和尚是在罵你是貪官呢,你想一想,天高三尺,天怎麼會高三尺呢,那一定是地低三尺啊,他是説你搜刮光州府,連地皮都挾走三尺啊!”。絕遠和尚一段傳誦至今的不畏強權的佳話。光州人民會記住絕遠和尚的,而那個吳不為只會永遠的為世人所恥笑,為人民所不恥!

“貪官遺臭碑”。一九四三年三月,國民黨軍統特務許良安被任命為雲南省路南縣縣長。一上任,許良安便鯨吞抗戰田賦,巧立名目徵收酒税、巡查費,短短几個月裏就搜刮民財數百萬元之多。他還動用武裝警察鎮壓反抗他橫徵暴斂的民眾、妄捕中學教師,從而激起民憤。在民眾的情緒和輿論的壓力下,雲南省政府撤銷了許良安的縣長職務。

貪官離任,民眾並不滿足,紛紛要求為他立碑。此碑定名為《路南縣貪官許良安遺臭碑》。碑文寫道:“古無有為貪官立碑者,有之,自路南始。夫流芳遺臭,皆有人為,分道揚鑣,亦各有別。其人而為流芳也,則碑從而芳之;其人而為遺臭也,則碑從而臭之。其碑同其所以利民害民者則各異。路南縣長許良安者,實我邑空前絕後之貪官。去不有跡,何以懲前,臭既永遺,允堪毖後……然其在縣一切卑污陰險劣跡,實有足以遺臭萬年者,若不為之刊碑勒石使垂永久,何以抒眾憤而戒後人也。爰為之記。”此外,碑文還記下了許良安的貪污事實紀要。此碑填補了我國古代的空白,不妨視為古代貪官離任醜事的補充。

從古到今,官員為官一任的好壞,不是憑官員自己説,而百姓心中有桿秤。一個官員是“以權謀私”還是“掌權為民”,老百姓心中自有分寸。其實,一個官員執行的優劣何須“蓋棺”才能定論,只須離任時,百姓的火眼金睛!當今領導幹部離任時,政績如何、名聲好壞恐怕不只能聽上級的結論,老百姓心中仍然有桿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