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富人喜歡在院子裏放水缸?

野史祕聞 閲讀(2.29W)

中國人愛風水,不管什麼東西都要和風水扯上關係,所謂“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所以在很多中國人家中,當自然條件無法滿足依山傍水的需求時,就會擺放一些水缸、魚缸之類的充數。但要是説到擺放水缸最多的地方,那就非“天下第一家”的紫禁城莫屬了,在講究等級莊嚴的皇宮大內,從前朝到後宮佈置這麼多的水缸,宮裏難道也是為了調理風水才這麼做的嗎?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富人喜歡在院子裏放水缸?

在古代建築中隨處可見的“風水缸”

在走進故宮太和門之後,滿眼的紅牆黃瓦中間,總有一些金燦燦的大缸不時的奪人眼目,在中國古代的器物等級中來説,缸屬於上不得枱面的陋俗之物,它與漢白玉台基上的香爐、龜鶴相比,實在是不起眼的很,但偏偏又只有這些大缸被塗滿了黃金。向來講究尊卑的皇帝們要在普天之下最莊嚴的地方擺放這樣的大缸,並且還要用貴重的黃金將它們塗抹均勻,這其中自然有着皇家特殊需求的考量。

在皇帝們眼中,這些大缸真正的名字叫做吉祥缸,也被稱作太平缸,一般來説都是用鐵和銅鑄造的,如果按照它們的材質又可以被劃分為鐵缸、燒古青銅缸和鎏金缸,而這三種缸還有一個共用的名字,那就是“門海”。

在古代人們經常把門口擺放的大缸稱作“海”,這樣稱呼的原因有三,一是,海字不單是指大海,它還借指那些體量較大的器皿,國寶“瀆山大玉海”其實就是一尊碩大無朋的玉缸,二來是,古人期盼在門前有了大海房屋就不會再有火災的發生,三則是因為這些體積較大的大缸可以儲存大量的水,關鍵的時候可以用來滅火,而且就在門前可以隨時取用,所以因之整個功效,才有了門前之海——門海的稱呼。

據清代檔案的記載,紫禁城裏一共有308口這樣的吉祥缸,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目前剩餘的吉祥缸數量為231口,其中鎏金的大缸有18口,其他均為青銅缸或者是鐵缸。而且故宮裏的這些吉祥缸不全是清朝設置的,早在明朝時為了防火就開始安設了這些大缸,在這裏還有一個分辨吉祥缸年代的竅門:凡是鐵質的,在大缸兩側有鐵環大耳的,基本上就是明代的,至於那些缸體兩側鑄造有獸頭銜環且體積較大的則都是清代的遺物,故宮中現存最早的一尊吉祥缸是明弘治四年御用監製作的鐵缸,就在太和殿台基下的左側。

在皇宮裏,根據不同的地點也會安置不同的吉祥缸來作為裝飾,作為紫禁城中最重要的中軸線,從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到乾清宮這一條直線上,均勻的將18口鎏金的吉祥缸分佈其中,錯落有致。至於為什麼要將鎏金的大缸擺放在這些位置,那是因為這些位於中軸線上的宮殿是皇宮中體量最大的建築,而鎏金的吉祥缸也是所有門海中蓄水量最大的,所以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滅火用水的充足,自然要將這些最大號的吉祥缸擺放在這條中軸線上,當然除了這個使用價值以外,將吉祥缸通體鎏金,並且鑄造上莊重威嚴的獸頭銅環,也給更能顯示出皇帝的富有和國家的氣派。

這些吉祥缸的數量龐大,鑄造時花費的財物也讓人驚歎,根據清代乾隆皇帝時期的《奏銷檔》記載,這18口鎏金的吉祥缸,平均每一口的直徑都在1.66米左右,高約1.2米,重量可以達到3393千克以上,也就是三噸多,相當於一頭亞洲象的體重,而這些吉祥缸的鑄造花費就需要五百多兩白銀。至於那些小的青銅和鐵質的吉祥缸,除了高度與鎏金大缸相同外,直徑也達到了1.4米,重量在2166千克左右。

吉祥缸除了製作過程耗費財物之外,照看它們也頗為費力,在夏季這些吉祥缸需要內務府內管領處的蘇拉(雜役)每日照看,及時添水換水。內務府內管領處是負責宮中日常事務和管理雜役的地方,如此龐大的皇宮僅有內管領太監30人,而在這其中就有一位首領太監是專門負責照看吉祥缸的。

照看這些吉祥缸最麻煩的是到了北京乾冷的冬季之後,由於皇帝擔心火災的發生,所以在清代內務府編輯的《欽定宮中現行則例》的“安設”一條中規定:“凡宮內各處銅缸、鐵缸,每逢小雪節,該管首領太監安設缸蓋缸套···等至開年驚蟄收回”,並且在每個大缸底部還用石頭壘成一個小的灶台,點火薰灼,大缸每日給黑炭四斤,小缸三斤,晝夜不停以免上凍。而這一切的原因就是為了一個目的——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