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清朝的公主們為什麼必須得守活寡?

野史祕聞 閲讀(2.3W)

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這些格格個個都是要相貌有相貌,要身材有身材,要權勢有權勢,那為什麼她們要守活寡呢?是嫁不出去嗎?還是沒人敢娶她們?讀下文解答我們心中的疑惑...

清朝的公主們為什麼必須得守活寡?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例如,皇太極的次女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倫長公主,後改為永寧長公主,復改為温莊長公主。順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

一、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格格之稱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際,才漸漸終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曆)一生共生了十個女兒,其中有五人因早歿沒有加封,另外五個女兒,加封為公主。

即第三女(孝賢純皇后生),封固倫和敬公主;第四女(純惠皇貴妃蘇氏生)封和碩和嘉公主;第七女(孝儀純皇后生),封固倫和靜公主;第九女(孝儀純皇后生),封和碩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倫和孝公主。

她是個例外,因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歲時生的,是乾隆帝最鍾愛的女兒,後下嫁給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她本應封為和碩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為固倫公主。此外,乾隆帝還收養了其弟弘晝的一個女兒,後來加封為和碩和婉公主。清代的公主,經過瓊瑤戲的演繹,個個都成嬌滴滴了。這倒也符合人們心目中公主的形象,公主,皇帝的女兒,地位之尊貴,誰又能比得上呢?人見人寵,肯定嬌貴得一塌糊塗。

當然,的確有的朝代,公主很嬌貴,甚至驕橫。比如漢與唐,都差不多,公主嫁了人,一樣偷漢子,駙馬還得忍着。漢景帝的公主,還大模大樣地替自己的情人,向皇帝要官做。唐代的公主,如果看上了哪個詩人,替他奔走,科舉考試弄個高名次,也是有的。但是,唯獨清代的公主,嬌貴不起來。滿人入關之前,制度粗獷,皇帝和八大貝勒的女兒,都叫格格。

入關之後,全盤接受了明朝制度,對於禮儀,愈加講究。規定凡是嫡出的,封固倫公主,庶出的,封和碩公主。固倫公主品級,相當於親王,和碩公主相當於郡王。而親王、郡王以及貝勒貝子的女兒,才稱格格,親王的女兒,稱和碩格格,郡王以下稱多羅格格。現在清裝電視劇,公主動輒就是格格,好聽倒是好聽,其實不靠譜。

當然,越是到後來,公主的封號,也逐漸往上靠。只要皇帝高興,庶出也一樣固倫公主,甚至連親王的女兒,也可以被封為固倫公主。比如恭親王奕的大女兒,由於深得西太后的喜愛,也被封為固倫公主。只是,後來一度公主的父親跟太后關係緊張,便也連累了他的女兒。公主到了年齡就由皇帝指婚出嫁。公主的丈夫,漢人俗稱駙馬,滿人稱為額駙。公主出嫁後,住在皇帝賜給的府邸裏,有法定的屬官和護衞。額駙住在外面,要想跟公主相會,得經過保母的批准。公主斷奶之後,跟自己親生父母的關係,比皇子還要疏遠得多,一般一年都見不了幾面,全由保母帶大,一切都得聽保母的。宮裏的保母,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説的保姆,但當年的文獻,都寫的是保母。但是,在公主成長過程中,親媽插不上手,作為皇帝的爹又顧不上,也無心顧及。

所以,保母之實際地位,至高無上,實際上既是公主的父、也是公主的母,其權威,無可置疑。一般來講,額駙要想跟公主見面,都得賄賂保母,錢給的不夠,別説親熱敦倫,就是看上一眼都不可能。如果公主稍作抗議,則會被辱為無恥沒羞,只有飲泣的份兒。公主歸寧,見了自己的親媽,也大都不敢訴苦。公主跟額駙,實際上成了牛郎織女,一年也見不了幾次。

所以,清代的公主,絕大多數生活都不幸福,等於活守寡。有子女的也特別少,壽數也不長。據統計,自順治以下七個皇帝所生的公主,成年出嫁者31人,其中未及50歲去世者24人,約佔總數的77%。在這24人中,20歲之前去世的2人,佔83%,20到19歲去世的13人,佔542%,30到39歲的4人,佔164%,40到49歲的5人,佔208%。也就是説,半數以上的公主,都活不到40歲。

公主家庭生活比較幸福的,只有一個,這就是道光皇帝的長公主。道光將她嫁給了滿人符珍,但是,出嫁之後,每次宣召額駙進宮,都為保母所阻。而這個符珍額駙,可能也比較木訥,不懂賄賂,結果,出嫁後一年,夫妻兩個,連一面也沒見上。

一日公主歸寧,見了皇帝,訴苦説,父皇究竟將女兒嫁給了誰人?道光説,符珍呀。符珍長的什麼樣?女兒一直都沒見過他。道光忙問,這是為何?公主説,保母不讓見。道光説,這是你們夫妻的事,保母管不着,你們自己做主好了。公主回家之後,馬上以父命開掉了保母,夫妻得以團圓,不再效牛郎織女七夕會了。

滿人本是個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遊獵民族,連文字都是現學蒙文造出來的,在禮法上,沒有什麼講究。一旦得了天下,統治眾多的漢人,只能接受漢人文化和禮儀。原就是學習漢人,但又要顯示出自己老早就是天潢貴胄,根本無需學習的樣子,大概唯一的辦法,就是表現得似乎比漢人還講究。這樣一講究,就苦了自己的女人。

種種約束,種種限制,都上來了。被約束的女人,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也不能抱怨。就這樣,原本地位低下,伺候人的保母,變成了公主的管理者,而公主,則成了她的搖錢樹。公主的爹,即使貴為天子,也無暇顧及自己女兒的苦楚。在那個年代,一個日理萬機的皇帝,那裏可能有什麼兒女私情。

皇家的父母兒女,原本就沒有貧寒小户那種天倫之樂,父母和子女之間,很少能見面的,皇帝這個大家庭,充斥了太監和宮女,充斥了陌生人,即使親生骨肉之間,也沒有多少温情,更沒有什麼關切。所以,公主的苦處,大概也就只能倒到自己的肚子裏了。禮儀制度編輯本段1、冊封禮:《清史稿》上説:冊封公主,封使至,公主率侍女迎儀門右,使者奉制冊入,陳門前黃案上,移置堂前幄內。

公主升西階,六肅三跪三叩,宣訖,授侍女,公主跪受,行禮如初。使者覆命,仍送儀門外。是日帝升殿,公主至御前,次入後宮,並六肅三跪三叩。又次詣諸妃前,各四肅二跪二叩,還府,府屬慶賀,餘如封親王儀。

2、公主婚嫁後的禮儀制度:清朝公主的丈夫稱額駙。《清史稿.職官志四》:公主額駙,位在侯、伯上。尚固倫公主曰固倫額駙,秩視固山貝子;尚和碩公主曰和碩額駙,秩視超品公。又《禮志八》:額駙及其父母見公主俱屈膝叩安,有齎賜必叩首......(註釋:公主丈夫家的所有成員都要向公主下跪行禮)逮道光二十一年,宣宗以為非禮所宜,稍更儀注,額駙見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舅、姑見公主正立致敬,公主亦如之。(註釋:道光之後免除了這個制度)

3、公主的稱呼制度:公主對於皇上、皇后、嬪以上的人自稱兒臣,稱皇后為皇額娘,稱自己的生母為額娘,稱其他妃嬪(地位在嬪以上,包括嬪)為姨娘,稱王爺為皇叔等等,另外,公主可以自稱本宮。